中國古人在夏天是如何吃到雪糕的?

最早的冰製品就起源於中國,發展到了明朝冷製品種類就已經相當豐富了。甚至成為了千家萬戶夏季消暑的主流。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記錄中,並沒有一條關於“如何在夏季儲藏冰雪”的記載。但是,考古學家曾在1978湖北隨州曾侯乙(戰國)的墓中發現了“銅鑑缶”。考古學家稱這是我國最早的“冰箱”又叫冰鑑。

中國古人在夏天是如何吃到雪糕的?

銅鑑缶

詩經中有記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藏之凌陰。”在冬天把冰收集,存在地窖或者非常密封的房子中。等到夏天熱的時候放在“冰箱”裡。也就凌陰。在周朝還專門設有“凌人”一職掌管鑿冰、運冰、取冰工作。

中國古人在夏天是如何吃到雪糕的?

運冰人

《周禮》關於冰鑑的記載:“中春始治鑑,凡外內饔之膳羞鑑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鑑,賓客共冰。”可見這時候的冰鑑是做現代冰箱的保險櫃作用,為酒水降溫,食物保鮮。這算是對於冰製品一個很高級的使用方法。而在最初,古人對於冰製品還沒有玩出這麼多花樣。人們只是本著最原始的衝動在夏天去使用冰。夏天熱的冒煙看到一塊冰,怎麼用?放嘴裡吃啊!最早的古人吃冰記載在周朝,就是單純的啃冰。而且也只是高層社會達官貴人才有在夏天食用冰塊的資格。

中國古人在夏天是如何吃到雪糕的?

上層社會冰飲

不過古人對於吃上的探索從未停止,只要是能進口的東西都得玩出花來。大唐盛世,各民族大融合。北方遊牧民族由奶油、黃油等乳製品製成的“酥”傳入中原。人們開始了冷製品方面的研究。首先將冰做成一座小山的模樣,然後在上面淋上奶油,用“眉黛青”“貴妃紅”等色彩進行染色,加以花朵、彩葉進行裝飾。取名“酥山”。雖然在口味和工藝上與現代雪糕冰淇淋還有很大差別。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非常奢侈的享受了。

唐朝人的聰明智慧可不止於此。他們擺脫了傳統的冬天藏冰,夏天食用的方法。發明了一種在夏天製作冰的方法。唐朝有人發現製作火藥的硝石可以製作冰塊。

如何利用硝石製冰:

1. 在一個大盆裡倒一些水,再放入一個小盆,小盆裡也倒一盆水,然後在大盆裡倒入硝石,小盆裡的水就會結成冰。

2. 硝石的化學名稱叫硝酸鉀,它溶解於水時會吸熱,溫度降低,所以小盆裡的水就會結成冰。

中國古人在夏天是如何吃到雪糕的?

硝石製冰

這一發明可以說打開了冰製品界的新世界,也促進了冰製品走進尋常百姓家。從唐朝開始各類冰製品已經可以稱為冷飲。種類越來越豐富。到了宋朝的時候冷飲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南宋臨安的“雪泡豆兒水”、北宋汴京的“砂糖冰雪冷元子”、“雪泡梅花酒” 木瓜汁、滷梅水、紅茶水、椰子酒、姜蜜水花樣百出、應有盡有。有很多的人已經將冷飲作為一項謀生的產業。在楊萬里《荔枝歌》中寫道:“北人冰雪做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在當時的冷飲業,估計可以和現在的互聯網時代相當了。

中國古人在夏天是如何吃到雪糕的?

冷飲盛世

古代皇宮講究階層特權。衣食住行對於不同階層都有約束。元朝忽必烈對於冷飲就喜愛有加。尤其是在元朝進化出來的新興產品冰酪。忽必烈將它定位宮廷御膳,外人一律不許製作食用。只有皇上能吃。想吃的人還要皇上賜。

外國人吃冰,也是由中國流傳過去。在元朝來遊歷的馬可·波羅獲得了奶冰等冰製品的配方。並將其帶回了意大利。在意大利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中說:東方的黃金國裡,居民們喜歡吃奶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