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恐吓孩子,谁都不想有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很多“聪明”的父母喜欢恐吓孩子,从“大灰狼”到“警察”再到身边长得难看的人,都会被用来吓唬孩子。甚至他们会说:

“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这样,我就要打你了!” “不喜欢你啦!”

别恐吓孩子,谁都不想有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父母“恐吓”孩子这种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非常常见。

“你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来把你抓走!!

“不穿衣服会生病,让医生把你带去打针!”

“哭闹的孩子最不乖,再哭就让老师把你关进小黑屋!”

这些角色中,要数“警察”对孩子最有威慑力了,一提警察,孩子立马乖乖就范,眼神都开始变得胆怯起来。

别恐吓孩子,谁都不想有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但是家长们你真不担心孩子对这些角色的认识产生非常大的偏差吗?

用警察威胁孩子,孩子会以为警察的主要任务就是“抓小孩”,万一哪天遇到危险情况了,孩子会全然不知自己可以向警察求助。

用医生来威胁孩子,孩子会打心底里认为医生就是负责给孩子“扎针”的,万一哪天孩子生病了,一见到医生孩子就哭得昏天暗地,这不都是家长惹的祸?

用老师来威胁孩子,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有厌学的情绪了,我们把老师描述成了一个可怕的角色,孩子还怎么可能会喜欢上老师呢?

别恐吓孩子,谁都不想有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孩子是很纯洁的,他们什么都信以为真,就像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圣诞老人送礼物一样。妈妈们千万不要说一些让孩子伤心的话,我觉得家里的老人很容易犯这种毛病,觉得吓唬吓唬孩子让他们听话就好了,其实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别恐吓孩子,谁都不想有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有些妈妈,不见得会用警察、医生、老师来威胁孩子,但是她们可能会使出一个更“厉害”的大招,几乎所有听到过这句话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恐惧害怕求放过。

这句话就是:“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有时候可能会起到作用,但更多的时候孩子可能因为这句话反而哭闹更厉害了。

这样吓唬孩子,大人不痒不痛,甚至很大程度上,还能达到“驯服”孩子的效果,但是,会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紧张恐惧的心里,有随时都会被父母遗弃的感觉。这样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抑郁。

别恐吓孩子,谁都不想有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回想我们养育孩子的最初阶段,我们因害怕孩子没有安全感,每天忙得再辛苦,晚上也要陪孩子入睡!我们因担心孩子会有分离焦虑,每天都要求自己做到高质量的陪伴,一遍又一遍地陪孩子玩ta喜欢的游戏,讲ta喜欢听的故事书。

这不就是我们辛辛苦苦地筑建孩子内心安全感的过程吗?

但是,我们为何会为了让孩子听话,而用一句话毁了自己长期以来的努力,让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轰然崩塌呢?

别恐吓孩子,谁都不想有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一位妈妈曾经跟我说了她童年一个故事:

她小时候也像所有孩子那样,在年龄的某个阶段喜欢磨蹭。而她的母亲为了催促她,常常喜欢用各种恐吓手段。有一天,她的母亲忙着出门,为了让她快点吃饭,好让母亲把她带到奶奶家。所以吃饭时,她母亲故意神秘地压低声音跟她说:“你知道我们家前几天垃圾桶为什么不见了吗?”她摇摇头。母亲接着说:“是被一个穿蓝色衣服的小偷偷走的,这个小偷还会偷娃儿。你不快点吃的话,你就只能一个人在家,那个小偷可能会来敲门……”

别恐吓孩子,谁都不想有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那一刻,她感觉血液像要凝固……她加快了嚼饭吞饭的速度,好几次被呛到……从此,她每次出门玩耍或上幼儿园都要紧张地看看门外是否有人,走在大街上,尤其看到穿蓝色衣服的陌生人,便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到长大后,这种直接的心理恐惧才慢慢消失。不过她常常说印象中的童年并不快乐,这大概跟这些恐惧因素总是充斥左右有关。

别恐吓孩子,谁都不想有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我们日常中的恐吓,会给孩子造成恐惧和紧张感,长期以往,孩子不仅失去安全感,还会出现胆小、自尊感低,个别孩子还可能叛逆。更糟糕的是,孩子可能会直接厌恶大人通过恐吓想获得的目的,比如大人常常恐吓一个不认真写作业的孩子,这个孩子可能会更厌恶写作业。

部分心理抗压能力较弱的孩子,还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包括孩子可能持续做噩梦,在遇到敏感的场景或相似的事情时出现紧张和焦虑。就像一个长期被恐吓吃饭的孩子,可能会在吃饭前或吃饭时出现急躁和焦虑,脾气难以自控等。

别恐吓孩子,谁都不想有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事实上,孩子们先天恐惧的东西很少,很多都是后天习得。而孩子们心中的恐惧,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大人贪图省事而吓唬孩子,让孩子立即听话而导致的后果。

父母经常说“恐吓”的话,会带给孩子童年的阴影,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这个问题会伴随孩子一生,在孩子的人生路和家庭生活中也难以回避。

别恐吓孩子,谁都不想有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