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國辦發〔2018〕28號),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的浙江省、重慶市(推進養老項目建設)、上海市、河南省(健全養老服務體系)予以督查激勵,在安排年度福利彩票公益金補助地方老年人福利類項目資金時,通過工作績效因素(佔10%的權重)予以資金傾斜。

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1500多萬,佔總人口的14.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970多萬;80歲以上高齡老人16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250多萬,空巢老人約600萬,特困供養人員50萬。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明顯。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全省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貫徹老齡工作方針政策,推動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一是大力發展老齡事業。

加強養老機構建設,全省建成各類養老機構3300多家,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3.2張;其中敬老院1966家,床位22萬多張。完善特困人員供養制度,建立健全特困人員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按照不低於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發放供養資金。2017年,農村特困人員年生活費標準提高595元以上,惠及50多萬特困人員。認真推進農村敬老院綜合提升工作,打造一批示範性中心敬老院,提升一批標準化鄉鎮敬老院,轉型一批向社會老年人開放的敬老院,組織實施敬老院安全、潔淨、溫暖、文化、幸福工程,推動敬老院轉型升級。建立老年人福利制度,按照每人每月100—500元的標準發放百歲老人高齡津貼,大多數省轄市按照每人每月50—100元的標準發放80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制度。逐步完善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和養老服務補貼制度。總結、借鑑好的經驗和做法,推動修訂《河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進一步提高老年人權益保障的法治化水平。

二是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出臺了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發佈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規範,為推進社區養老服務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標準規範。加大福彩公益金對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投入力度,2017年為1086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配備11047件設備,2018年內將建成不少於500個日間照料中心。大力推動“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實現老年人需求和餐飲、家政、健康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的有效對接,滿足居家餐飲、洗浴、保潔、醫療等服務,打造“15分鐘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洛陽、新鄉兩市的智慧養老模式入選全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典型案例,鄭州、許昌兩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市。目前,全省建成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800多個、農村幸福院10000多個,搭建“12349”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43個,入網服務老人340多萬。

三是養老產業蓬勃發展。

我省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深入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促進醫養結合,發展智慧養老服務新業態。落實養老服務土地供應、財政支持、稅費優惠等政策,2018年爭取新增養老床位2萬張。加強健康養老產業示範園(基地)建設,指導各地因地制宜,規劃建設80多個以旅遊休閒、保健養生、醫療康復等為主的養老產業示範園區。2017年12月,召開了全省健康養老產業開放合作大會,推介項目329個,其中66個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約1870億元,一批省級健康養老產業示範基地正在建設。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探索建立政府、家庭、集體經濟組織、企業、社會組織多元參與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健全農村留守老人關愛保護聯席制度,著力解決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實際問題,加強農村留守老人關愛保護體系建設,讓農村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