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方法的滲透

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方法的滲透

在當今的社會里,單個人的能力和素質固然不容忽視,但一滴水永遠不能稱其為河流,一棵樹也構不成整片綠色的森林,一個人的能力再大,充其量也不過是“1”,而我們更需要的是“1+1〉2”的效果。因此,從各方面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是時代賦予每一位教師的新任務。

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方法的滲透

針對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在物理教學中,是這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

一、劃分實驗學習小組。

利用課餘時間,我通過向班主任瞭解和自己的觀察,掌握了學生的有關情況。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一個實驗小組裡有侃侃而談的“外交官”,有不善言語,但認真細緻的“觀察員”;也有敢想敢做的“冒險家”。小組內有著形形色色不同特點、不同優點的不同人,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小組的最優組合。為他們互相啟發、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合作學習提供了條件,奠定了基礎。並通過民主競選出組長,負責組內具體工作。

二、充分發揮小組優勢。

六個人是一個團結的小集體,實驗小組確立後,重要的是強化學生的小組意識、合作意識,體現“六個一大於一個六”的效果。

1.教學預習過程中充分利用調動實驗小組的合作精神。

作為農村學校要百分百完成物理書中的全部實驗是有極大困難,但又如何讓學生能在探究過程掌握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成為農村物理教學的難點。我就充分調動了實驗小組的作用,佈置的預習作業包含了下節課必須準備的實驗器材。因此,預習作業在獨立完成後必須進行小組交流、或必須小組交流完成,並分配任務予小組各成員。加強了小組合作的機會及合作的成功,也使物理實驗的分組教學成為課堂化。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也在準備實驗儀器中得到提高。

2.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小組的合作。

2.1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實驗操作是物理課的一個顯著特徵。教學中要抓住每一次實驗,鍛鍊學生與人合作,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

如“托盤天平的使用”的實驗實驗教學過程中,我會要求學生按照課本提示獨立做實驗,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幫助,比一比哪組同學動作快,比一比哪組同學實驗觀察仔細、操作合理、使用方法準確。為了爭做最好的那一組,每個同學都積極投入到實驗中。動作快的同學自動給同組的人當起了“小老師”、“小助手”。

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不僅體現在互相幫助上,還滲透在小組討論、小組協商、分工合作上。如在探求“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條件有關”這一問題時,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自行探究,並將比賽競爭的意識貫穿其中。很快地,每個小組的小組長進行了有效地分工:你設計研究與壓力關係,你設計研究與接觸面大小關係,你設計研究與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你設計研究與物體運動速度大小關係,你負責記錄結果,你……整個實驗過程顯得井井有條。分工合作使得活動效率得到了提高。你看,每組的六個人頭碰頭擠在一起討論、協商製作方案,“三個臭皮匠能頂一個諸葛亮”,通過六個人的共同努力,他們敲定了自認為最精妙的方案,滿懷信心地去向其他組挑戰。獲勝組體會到了合作的優勢,每張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之情,其他組也不甘示弱“等著瞧,還有下次呢!”

2.2對於某些較難理解物理概念,易可充分調動小組合作討論。

為了增進學生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正確運用,適當的合作學習將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可以創造情境,使學生了解概念原理的現實背景,進而讓學生對概念、原理的發現有一個體驗。如組員互相提問考察某個概念的內涵,或一個舉例,另一個辨認。這樣,學生會真正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文字或符號表面。

如“浮力”概念,教師並沒有告訴學生浮力,而是先由每組準備的一些實物,如小紙船、木塊、牙膏盒、…,將其投放入裝水的容器中觀察,說出觀察到的現象,有學生說它是浮的,這時易得出浮力概念。這時候當有同學把石頭、鐵製品、肥皂投入讓學生觀察後,學生會說是沉的,這時問題出現了,是否所有的浸入水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呢?一個學生的認識彌補了另一個學生的不足。若還有同學把物體投入汽油中,這時問題又出現了,是否物體浸在任意液體中均受到浮力呢?最後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分析。最後教師對這個概念進一步抽象提升,學生對它的理解已不再困難。

或當教師把一些事實材料分發給小組後,小組的每個成員會從不同側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他們會發現共同的東西,並把它們概括提煉,並以文字形式描述出來。這時的概念、原理可能不是很準確,當通過組間交流、教師總結補充後,學生會形成一個真正理解了的、屬於自己的物理概念。這種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已得到的概念要比教師“告訴式”下單純記憶概念更能引起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學生有一種這個概念就是自己“發現”的成就感,概括抽象這一重要物理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2.3練習作業考卷的評講是物理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教學過程中必須抓住該過程來展示小組合作能力與提高課堂效率。

為了提高講評課的課堂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對於練習我採用組內批改講評的方法,由各組小組長組織討論與批改並向科代表遞交疑難問題;對於作業及考卷我採用師批,發由各組組織討論並向科代表遞交疑難問題。並定期講評時聽取小組彙報,增加小組的相互瞭解。

易可組織信息小組及時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物理實驗小組組成信息小組,其主要任務是:(1)彙集班上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題進行“會診”,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正確答案供學生參閱。(2)收集作業中做題方法新穎巧妙、思路簡捷、一題多解等典型範例,及時在課改園地中與全班進行交流。(3)單元小結,在教師的指導下,信息小組總結正、反兩種典型,與全班同學交流。以達到消除錯誤、開闊眼界、鞏固知識、掌握方法的目的。

3.合作的延伸。

小組合作,使得每個人的思想都得到了交流,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信息共享。最後,提倡、鼓勵組與組之間交流與合作。劃分實驗小組的目的在於使學生的不同想法得到有益補充,從而節省時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小集體意識”的極端想法,因此要鼓勵組與組之間的交流,提倡互相“串串門”。或是爭論、或是借鑑、或是合作,既要重視小組又要突破組的束縛,最終形成全班範圍內的合作學習。

4.充分發揮小組互相監督機制。

三、開展形式多樣化的小組活動,使小組的合作學習愈學愈樂。

當然,在物理教學中除了生生合作、組組合作之外,也不能忽視師生合作。

培養學生的與人合作意識,讓他們通過合作學習各取所需,各得所需,也是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與人合作,學會與人合作,對於每個人的成長,無疑是鋪設出了一條捷徑。因此,教師應從各方面加強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