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的5次失真,你看的可能是“假帖”

關注書法網,獲取最新書法資訊

碑帖的5次失真,你看的可能是“假帖”

第一次

[鐫刻失真]

如歐陽詢的《九成宮碑》,史料記載歐陽詢在寫的時候,先是用毛筆蘸著硃砂,然後直接寫在石頭上的,工匠就直接按照他寫的硃砂字來進行鑿刻,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字帖裡面的字了。

碑帖的5次失真,你看的可能是“假帖”

所有的一旦經過工匠用刀鐫刻以後,把這些“筆味”都鐫刻了,細微的筆觸和圓潤感都沒有了,代之以方整和有稜有角的“刀味”了。再加上石匠鐫刻揣摩書寫的筆法也不會達到百分之百一樣,存在筆意走樣是不可避免的。

米芾提出“石刻不可學”一語(見於《海岳名言》)意思是很明白的,就是說墨跡一經刻石就要失真。

第二次

[拓片失真]

一、我們現在接觸到的第二次就是這篇碑刻的文字變成了拓片,大家想想石碑幾十年、上百年、上千年在戶外經過自然因素的磨礪,造成風化破損等,總之又第二次摧殘了書家的書寫。

碑帖的5次失真,你看的可能是“假帖”

二、古時平時用的字不大,大概5cm就是大字了,不像現在,一個筆畫甚至幾米長。五公分大的字口,拓時還要把宣紙砸進去拓,又要佔多大的地方,如果紙厚字口很小必然有所影響原貌了!再加上面世的拓本多種,每一次拓完對碑損害較大,因為要經過鬃刷砸敲,來回平刷,或多或少,都會有損耗的!

碑帖的5次失真,你看的可能是“假帖”碑帖的5次失真,你看的可能是“假帖”

第三次

[託裱失真]

拓片的託裱是一種專門技術,它與字畫的託裱是有區別的。石刻上的文字和紋飾都以凹凸不平和黑白不同的變化呈現在拓本上。在託裱時千萬不能將其刷平展開。如果刷平展開就會使字和花紋變形,原物的本來面目就會失真,則是大錯誤。

碑帖的5次失真,你看的可能是“假帖”

第四次

[印刷失真]

也就我們手中多數拿的一本本的字帖了,某某出版社、某某某出版的等這類,經過電腦修補的,或其他工具設備處理的。有些出版商為了好看,為了忽悠人,他們把一些古人的墨跡本通過電腦技術的反相,偏要把墨跡本反成碑刻效果,這樣你就再也無法領略墨跡在紙上的效果了,很多細節也就丟失了加上他們用電腦技術修改圖片,可能就會與原作差別很大,也會對你的誤導很大。

印刷次數多了,難免會有誤差,包括顏色啥的都會有所區別,與“真跡”(或者拓本)偏差又大了。

碑帖的5次失真,你看的可能是“假帖”

第五次

[你的眼睛出賣了你]

沒想到我看第一眼見到的字帖竟然“謬以千里”科學實驗證明,人眼本來存在視覺誤差的,人眼所能看到的光線,只在可見光400~700納米的電磁波長範圍內,是極為有限的一部分,所以說3mm的細節你根本無法觀察得到,這就是我正要第五次說的“人眼失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