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艾草香 致富新产业——商南县青山镇发展艾蒿产业促农增收纪实

青青艾草香 致富新产业——商南县青山镇发展艾蒿产业促农增收纪实

五月的大地,花红柳绿、虫鸣鸟叫、生机盎然。

五月的艾蒿基地,艾草芊芊、碧波万顷、艾叶飘香。

伴着割艾机轰隆隆的声响,20多名群众和收割机一起开镰收割,田野里处处一派农忙景象。“下一茬收割的时候记得叫我也来干活啊!”路过的村民朝着基地负责人大声吆喝,“好嘞,好嘞。”负责人笑着回应。机器声夹杂着欢笑声奏响了初夏的交响乐,这是青山镇马蹄店村、新庙村艾蒿丰收的喜人场景。

青青艾草香 致富新产业——商南县青山镇发展艾蒿产业促农增收纪实

小艾草,承载百姓大梦想

“以前在地里种点包谷,辛苦不说,也没赚多少钱,现在种艾草不一样了,一年可以收割好几茬,党的扶贫政策真是好,我们以后这日子可有盼头了,肯定会越来越好啊!”马蹄店村六组贫困户黄龙清说起种植艾蒿就合不拢嘴,喜笑颜开。

“我在家门口务工,每天能挣百十元钱呢!在基地,天天都有活干,从最开始的种植根、施肥、除草,再到后来的收割、晒艾……样样我现在都会干。”正在艾蒿基地里务工的贫困户刘相国高兴地说。在马蹄店村,像黄龙清、刘相国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将土地流转后还可以在种植基地务工,年底还有土地流转分红,在家门口上班,一年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少,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他们很满足。

如何破解土地利用率低、产出少、生产成本高,实现土地产出收益最大化、集约化一直是青山镇产业扶贫的努力方向。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过去的路边草-艾蒿,却是致富的“金香叶”。艾蒿耐旱、防虫,一年可以收割3至4茬,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自然十分可观。

“现在人们都注重养生了,尤其这艾叶它的养生药用价值高,根据我们对基地艾蒿的实际情况推测,它能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和在地里种植花生、包谷相比,它耐寒、防虫,更好打理。”艾蒿基地负责人姚锋娓娓道来。艾蒿种植投入成本小,产出效益高,见效快、种植方法简易,市场前景广阔,作为广大群众致富的新途径、产业脱贫的新亮点,不仅是产业转型发展的一项新型富民增收项目,也是精准脱贫产业发展的新型探索。

艾蒿基地负责人姚锋介绍:“我们融汇城商贸有限公司2017年在青山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马蹄店村建成了艾蒿种植基地300亩,今年又在新庙村种植了200亩,加上农户分散种植500亩,一共有1000亩。现在有100多农户在这里通过土地流转或务工来增加收入,其中贫困户24户,他们根据分工不同,每个月每人基本上都至少能挣七八百元呢,户均增收3000元。我大概算了一下,一年下来公司在施肥、除草、收割等务工费用上的花费就高达几十万元,今年我公司计划再辐射带动30户贫困户参与,将这些贫困户拴在种植、管护、加工等产业链上,实现贫困户人人有活干、家家有分红,年底稳定脱贫。”

去年以来,融汇城商贸公司通过“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贫困户除了每年有固定的800-1000不等的保底分红外,还可以有土地流转分红、基地务工分红,也可以将自己种植的艾蒿售卖给公司取得收益等多种方式助农增收,目前,已带动了30户贫困户入股,股金40.2万元。

据悉,全镇艾蒿已陆续收割,每亩产量1000公斤,产值2000余元,每年收割4茬次,每亩年产值8000多元。过去不起眼,名不见经传的艾蒿,如今在青山镇马蹄店村、新

庙村落地生根,成为了百姓增收的“金香叶”,承载着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梦想。村民们一边闻着艾草馥郁的香气,一边享受着艾草产业带给的“钱袋鼓鼓”幸福感。

艾蒿种植,脱贫致富新产业

俗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蒿,别名艾草、香艾、灸草、艾萧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花果期9至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艾蒿具有浓烈的香气,这种气味来自于植物体含有的一系列桉树脑,艾草油,侧柏酮,三萜类化合物和香豆素。这样的“艾香”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端午节悬在门前的艾蒿被认为有“辟邪”的功效。

艾草是非常常见的植物,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小小艾草有多大经济价值。它具有产量高(艾叶1亩/1吨)、周期短(年产3至4茬)、带动作用明显的特点,是艾精油、艾条、艾灸等保健品的基本原料。随着人们对绿色医疗、中医养生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强,艾草在医疗、保健、美容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对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有裨益。可以说,艾草种植产业是方兴未艾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

青山镇秉持既要青山又要金山的发展理念,立足镇上传统中药材产区的优势及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艾蒿等绿色经济,将产业脱贫视为助农增收的“无烟工厂”来抓,通过野生艾蒿科管培育一批,引进品种自繁一批等方式流转荒山、闲置土地在新庙、马蹄店两村发展艾蒿。

为积极带动贫困户增收,青山镇整合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吸引商南县融汇城商贸公司,将部分产业发展资金作为贫困户的股金注入到该公司。千亩艾蒿种植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基地种植共1000亩,新建了一座加工厂,购置了艾蒿旋耕机、割艾机、收艾机、运输车辆、电动锄草机、压包机等设备6台套。同时,镇上在镇移民小区门面房为其免费提供两间门面房作为艾叶产品展示体验馆,线上线下宣传推介艾蒿产品。

走进艾蒿生产厂房,一股浓郁的艾香味儿扑面而来,堆积如山的压成捆的干艾叶映入眼帘。“这是基地自建成投产以来,我们晒好压成捆的干艾叶,等存至半年至一年后,就可以做成具有艾叶成分的加工类产品了。”基地负责人介绍道。为使产业效益最大化,融汇城商贸公司在马蹄店建立了一个面积达2000平米集仓储和初加工于一体的生产厂房。

“艾草当年种植,当年可见效,市场上现在对加工改良过的艾蒿产品供不应求,下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计划再10月份投资200万元新增艾蒿深加工生产设备1套,生产一些初加工品,比如艾绒、艾茶、艾饼等等。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计划在县工业园区征地十几亩,建设高标准的艾蒿加工基地,生产艾蒿深加系类产品,比如枕头、肚兜、艾精油、护膝宝等。同时,再依托电商服务中心,打造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最终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成熟、产业链,推动扶贫成效再增值。”还来不及细细品尝艾蒿丰收的喜悦,姚锋便想着如何发展壮大艾草产业,谈及未来,他信心百倍。

全面发展,多个产业促增收

为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青山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市委“茶香、菌好、果优、蜜甜”的发展定位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强食用菌等传统产业,做特做优茶叶、中药材绿色产业,做活做亮肉兔养殖等新兴产业,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优质的产业扶贫项目,点亮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路。同时,镇上大力开展村庄靓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环境净化“四化同步”建设,扮靓乡村,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全镇新修花池子260个,花栏2700余米,文化墙17面。花园村新建霸王沟,凉水沟大桥2座解决80余户翻山出行的难题。对青山老街30余户实施“穿衣戴帽”改造,垒砌石头墙,铺修石板路300米,打造“秦岭原乡”。新修通组路22公里,产业路7公里。完成危房改造23户,易地搬迁9户。

“青山镇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紧紧围绕产业培育,多元发展促增收,按照长短结合,三业组合,三产融合的思路,采取“支部建基地兴产业,干部搭平台促创业,能人办企业带就业”的党建活动载体。先后在境内富穆路沿线、新马路沿线、商郧路沿线建成了千亩中药材、万亩水杂果、千亩艾蒿、千亩猕猴桃10km产业带、千万袋食用菌、万亩茶叶、百万只特色养殖基地,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贫困户稳定脱贫、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青山镇党委书记相林说起镇上的产业,信心满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