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光谷 光谷之源 光耀未來——走進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實地考察、審閱材料、聽取彙報、質詢討論……3月22日,豪華院士陣容齊聚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一致認為中心建設運行實施方案通過論證,標誌著研究中心建設正式進入快車道。

2003年籌建以來,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就與“武漢•中國光谷”共生共融,與武漢同頻共振,不斷引領創新發展。從2011年開始,實驗室迎來了快速發展。目前,實驗室擁有多支創新團隊,在生物醫學光子學、光電子器件與集成、信息存儲與光顯示、能源光子學、激光與太赫茲技術和光子輻射與探測等領域持續發力,不斷提升科研能力,取得多項全球領先的技術成果,已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武漢•中國光谷”的創新研究基地,在國際光電研究領域也佔據一席之地。2017年11月,科技部正式批覆,在現有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和已形成優勢學科群的基礎上,組建成立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國家級創新平臺。

源自光谷 光谷之源 光耀未來——走進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科技創新活力十足

通過一套叫MOST的高科技設備,老鼠腦裡的神經和血管結構、有無疾病,一看便知。2010年,生物醫學光子學研究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獲得高分辨率小鼠全腦三維連接圖譜,相關成果發表於《科學》期刊。此後7年間,該研究不斷獲得突破,系列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自然•方法》《自然•通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後,受到國內外腦科學界的高度關注。

源自光谷 光谷之源 光耀未來——走進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在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這樣的前沿科技還有許許多多。

韓宏偉教授團隊全印刷方式構建新型太陽能電池,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許彤輝教授團隊為帕金森氏病發病機理提供新線索,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胡彬副教授、周印華教授成功開發一種柔性薄膜,有望解決可穿戴設備的持久能源供給難題,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能源》......

人才雲集智慧高地

搶佔光電子創新的潮頭浪尖,代表國家參與世界競爭。2017年10月,國際化示範學院2014級本科生駱依林和中心王安樂博士(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期刊《光學快報》發表。

2013年9月,國際化示範學院依託中心建設,駱依林是首批招收的30名學生之一,

大二起她便享受到學院1:1配備的學業、專業導師,跟隨袁菁教授進入低溫顯微光學斷層成像系統項目組開展科學研究,“導師的悉心指導加上良好的科研環境,促使我快速成長,取得現在的科研成績。” 駱依林如是說。

2017年9月16日至18日,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召開,華中科技大學四支參賽團隊獲得三金一銀的優異成績,連續第二次位居高校金獎數第一,並獲得先進集體獎,其中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斬獲兩金,佔領大壁江山。這是繼2016年“慧淬”團隊項目獲得全國“互聯網+”大賽金獎之後,中心再次取得佳績。

一流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通過引進高水平師資培養拔尖人才,中心人才聚集的優勢進一步顯現。在“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旗幟下,中心積極探索並形成“固定人員”“流動人員”“海外智力軍團”三類人員通力協作的創新管理模式,注重人才培養與引進相結合,集聚一批優秀人才。

源自光谷 光谷之源 光耀未來——走進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這裡,有兩院院士8名,海外院士1名,“973”首席科學家11人次,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 13名,萬人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8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24名,國家傑青21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1名,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入選者 2名,青年千人25名,青年拔尖人才 6名,優青12名,1人獲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國際青年科學家獎,12人次入選美國光學學會(OSA)等國際學術組織Fellow,獲得基金委創新群體

2個,萬人計劃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

科技轉化成果卓著

2017年11月,在中國光谷3551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全球八強總決賽上,合刃科技(武漢)有限公司AI項目從海內外1598個高科技創業項目中脫穎而出,摘得100萬大獎;武漢聚芯微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緊隨其後,將第二名20萬元獎金收入囊中。合刃科技和聚芯微的另一重身份,分別是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投資和培育的企業。一場大賽,讓這兩家創業明星企業萬眾矚目,也將一個集技術研發、科技服務與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創新平臺——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從幕後推向了臺前。

源自光谷 光谷之源 光耀未來——走進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依託中心成立的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心始終把為國民經濟主戰場服務作為自己的責任與使命,通過開展前沿科學與跨學科研究,引領行業發展方向,同時在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光電測試、光電行業標準建立,人才培養與培訓等方面為“武漢•中國光谷”和光電行業發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撐與服務。

2012年起,依託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鄂州工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等知識產權轉化機構相繼成立。

通過釐清高校知識產權轉化通道,科技成果轉化渠道進一步暢通,中心的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系統知識產權組以1000萬元拍賣成交,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內首個進行公開掛牌交易的科研成果。2013年以來,中心已成功實現118項知識產權轉移轉化,轉化淨值超過1.2億元人民幣,孵化企業100餘家,總估值超過

6億元。

此外,中心還面向“武漢•中國光谷”數千家光電子企業,提供了大量的測試和技術服務,年均測試服務達4000多次。中心還聯合標緻雪鐵龍、華為、浪潮、BAT、華星光電、上海電氣、武漢新芯、烽火、光迅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對重大技術難題進行了攻關,建立企業聯合實驗室。

新時代開啟新徵程。未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將成為提升國家重大戰略性基礎研究能力的核心力量、引領國際前沿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的新引擎和引領光電科學發展的國際重要研究中心。中心將致力於為華中科技大學的發展和“雙一流”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為我國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經濟科技競爭中搶佔制高點、贏得主動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重大貢獻。


文字:趙睿 徐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