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北京的英文不叫Peking了?

白亞宸

Peking作为北京的英文拼法,起源于1906年。1906年西方人在上海举行的“帝国邮政联席议会”时,采用威妥玛式拼音(也叫邮政式拼音)翻译中国地名。按照威妥玛式拼音的拼写规则,北京为“Peking”,江西为“Kiangsi”,青岛为“Tsingtao”,等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继续沿用邮政式拼音翻译中国地名。


新中国成立之后,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全面施行,汉字的拉丁文转写由使用威妥玛式拼音(邮政式拼音),逐渐变成汉语拼音。


1979年联合国通过决议,以汉语拼音取代威妥玛式拼音法。从1979年6月15日起,联合国秘书处就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北京的正式英文也就从Peking变成了Beijing。从1982年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以汉语拼音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同样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英文名字也曾经历过改名。“福娃”的国际译名原为“Friendlies”,2006年10月,“福娃”的国际译名改成了“Fuwa”。北京和“福娃”回归汉语拼音的写法,显示的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当然,也有一些旧的用法沿用至今,比如:

北京大学根据邮政式拼音法起了英文名“Peking University”,并一直沿用至今。 [5-6] 京剧的英文是“Peking Opera”,北京烤鸭的英文是“Peking Duck”,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英文是“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在航空方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国际代号PEK,是Peking的简称(注:北京市的国际代号是BJS)。
北京大学校徽上的PEKING

越南天牛

我们知道现在"北京"的英文国际标准翻译是"Beijing",那么Peking这样的翻译形式对不对,到底能不能用?

Perking是旧时北京的英文翻译,我们来说说它的前世今生。1906年春天“帝国邮政联席会议”在上海举行,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写法在这次西方人组织的会议上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具体是这样的,以翟理斯所编《华英字典》(1892)中的拉丁字母拼写法(即威翟方案)为依据,为适应打电报的需要,会议决定不采用任何附加符号。这种拼音系统被称为“邮政式拼音”Postal Spelling System(以威妥玛拼音为根据进行修改,采用一些已经普及化的地名拼法,如,使用一些地方的方言或古音来拼写其地名)。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仍在使用,成为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系统。



先来扒扒威翟方案(Wade-Giles romanization)的前身。我国古代是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古人便用直音(同音字注音)和反切(取上字声母及下字韵母和声调)等汉字注音方法。后来,为了学习汉语、传教和翻译的需要,西方传教士及外交家开始尝试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该书首次系统地用拉丁字母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后来诸多外国传教士对其进行了修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英国外交家、剑桥大学教授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创立的威妥玛式拼音法,他的学生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对他的拼音法进行了改良,故称“威翟方案”。





于海阔在《咬文嚼字》2016年第6期中给出了邮政式拼音和威妥玛拼音的对比示例: 北京:Peking(邮政式拼音),Pei-ching(威妥玛拼音); 天津:Tientsin(邮政式拼音),T'ien-chin(威妥玛拼音)。 威妥玛拼音基本上以北京音为准,而邮政式拼音也照顾到一些方言语音,如: 汕头;Swatow(邮政式拼音),Shan-t'ou(威妥玛拼音); 金门;Quemoy(邮政式拼音),Chin-men(威妥玛拼音)。

再来看看这两种拼音方案的后续历程。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国地名改用汉语拼音拼写,威妥玛拼音以及据此而产生的邮政式拼音被基本废除。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9年联合国秘书处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在各种罗马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

为什么现在仍能看到邮政式拼音和威妥玛拼音的影子呢。比如: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的英文校名用的就是邮政式拼音。茅台Moutai,孙中山 Sun Yat-sen,毛泽东Mao Tse-tung,蒋介石Chiang Kai-shek,宋庆龄Soong Ching-ling,宋美龄Soong May-ling等商标品牌或历史名人等至今仍旧使用威妥玛拼音法,一方面,为保证历史的延续性和历史文献的连续性,对保持文化传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照顾到了外国人的习惯,有助于减少误解,对学术研究也是有利的。




另外,现在中国大陆以外有些华人仍使用威妥玛拼音拼写自己的英文名,例如:何厚铧 Edmund Ho Hau-wah,董建华 Tung Chee-hwa,刘德华Andy Lau Tak-Wah,张学友Jacky Cheung Hok-Yau等。再还有些威妥玛拼音的专有名词已被当成外来语进入英语词汇中,例如:功夫Kungfu、太极Taichi等。

总言之,汉语拼音已成为国际中文交流的通用标准,但威妥玛拼音和邮政拼音带着历史的印迹,对学术研究有一定意义。了解了它们的来世今生有助于学习汉语拼音发展的历史和语言的研究。


光军语言文化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北京地名的来历。是明成祖朱棣篡权后,把首都北迁。于1403年把北平改为北京。这样,北京地名一直沿用了500多年。直到1928年国民政府又把北京改为北平。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国旗、国歌、首都,又把北平改为北京。

北京以前译为Peking这一译法,众说纷纭。至今没人说得清楚。但现在流行四种说法。

第二种,威妥玛式拼音方法。是英国人威妥玛所创立。是19世纪中国拼音方法前广泛使用的中文罗马拼音输入法。

第四种,北平的音译。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直译。

到1978年年底,中国政府出台了汉语拼音方案,并正式颁布,1982年强制执行。经联合国人名地名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北京拼音为Beijing使用之今。


枳木红了

我想是因为邮政式拼音,在晚清时期通过以拉丁字母拼写中国地名作为拼写我国地名的标准,甚至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还是继续沿用的邮政式拼音。

也是因为这样,在20世纪上半叶,邮政式拼音基本是西方国家用来书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拼音方式。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后,才开始慢慢的被汉语拼音取代了。

不过现在其实Peking这个词还是有在使用的,并没有说北京在英语里不可以说成Pek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