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約談石柱:環境問題突出,督察整改不力

2018年6月4日,生態環境部集中約談重慶市石柱、廣西自治區玉林和江西省宜春等3市(縣)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求認真對待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嚴禁表面整改,敷衍應對,得過且過;嚴格自然保護區管理,絕不允許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而謀求一時一地增長。

  約談指出,近期生態環境部專項督察發現,石柱、玉林、宜春3市(縣)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不力、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突出:

石柱縣對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不力,敷衍應對。

  石柱縣水磨溪溼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一級支流水磨溪兩岸2公里範圍內,主要保護溼地生態系統和以荷葉鐵線蕨為代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石柱縣2009年制訂工業園區建設意見及控制性詳細規劃,違規侵佔該自然保護區土地5045畝,佔保護區總面積20.9%。2011年6月啟動工業園區場地平整,2014年5月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建設不僅大幅改變保護區原有地形、地貌,嚴重破壞地表植被,明顯損害自然生態系統;而且基本成為爛尾工程,得不償失,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負擔。

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綠盾2017”專項行動明確要求對侵佔水磨溪溼地自然保護區問題嚴肅查處,認真整改,依法問責。但石柱縣委和政府推進不力,敷衍應對,不是下力氣推動自然保護區違規項目清理退出,而是採取對自然保護區“瘦身”的辦法應對整改、得過且過,甚至到2018年3月仍在設法調減自然保護區範圍。督察還發現,位於該自然保護區內的慶豫新型建材仍在違規施工;除違規建設工業園區外,保護區內還有8個違建項目,其中3個位於核心區,1個位於緩衝區。已開展的問責工作存在避重就輕的問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新聞

鏈接

毀壞溼地5000畝,招來工廠僅3家

長江重慶石柱段溼地自然保護區“變形”記

毀綠填河造工業園 數千畝溼地變“工地”

  長江石柱段溼地保護區位於重慶石柱縣西沱鎮長江岸邊,地處三峽庫區腹地,以長江一級支流水磨溪流域為核心,又名“水磨溪溼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2.2萬畝。

這個設立於2009年的縣級自然保護區,具備河流、湖泊溼地雙重特徵,原本植被類型多樣,動植物資源豐富,有植物614種,其中國家1級保護植物2種、2級保護植物8種;有動物503種,其中國家1級保護動物1種、2級保護動物12種,具有重大保護價值。

環境部約談石柱:環境問題突出,督察整改不力

已成爛尾工程的一家環保設備廠房。西沱工業園目前僅3家企業入駐。黃豁 攝

  在水磨溪與長江的交匯處,水面開闊,還能看到部分殘存的溼地景觀。而河口上游不遠處,在園區工地“夾擊”下水磨溪變成了狹窄的“渾水溝”,幾臺挖掘機轟鳴著在河溝中挖掘,工人們正忙著夯築擋牆,部分河段還被掩埋於土石方下。

環境部約談石柱:環境問題突出,督察整改不力

4月16日,無人機航拍長江邊的石柱西沱工業園。張海舟 攝

開發衝動壓倒生態保護 溼地換工業園得不償失

位於重慶東南部渝鄂交界地帶的石柱縣,地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與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7.4%,特色農產品、自然康養等生態資源豐富,走生態綠色發展道路具有優勢。

但當地一些幹部透露,前些年縣裡對如何保護和利用生態資源重視不夠,只是一心要上工業項目,建園區搞工業。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縣,石柱基礎薄弱、要素匱乏,搞工業沒太大優勢,此前在縣城周邊就搞了工業園,效果一般。為了進一步擴大園區規模,於是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搞開發,在長江邊建工業園。

早在長江石柱段溼地自然保護區設立的2009年,石柱縣就把規劃建設西沱工業園區提上了議事日程。石柱縣林業局一位幹部說,縣政府2009年4月同意設立水磨溪溼地自然保護區,2009年9月又拿出西沱工業園區規劃並通過上級審批,園區規劃佔地近5平方公里。兩個規劃一開始就出現“打架”,工業園和自然保護區重疊面積約5000畝。

然而,這個耗資巨大、用自然保護區換來的工業園,並未產生想象中的收益。

“園區搞起來後才發現招商很難。一是物流不方便,當時沒通沿江高速路,離最近的機場有兩個多小時車程,也沒有港口碼頭;二是鄰近的萬州區比我們條件好得多,競爭不過。”石柱縣的一些幹部說,過去幾年,投資商來看得多,落地得很少,總共就3家。

破壞行為既成事實 豈能調整規劃了之

但面對問題,當地則希望通過調整保護區規劃把“生米煮成熟飯”。

石柱縣工業園區管委會的幹部也表示,“西沱園區港口碼頭今年啟動建設,現在高速路也通了,投資商應該看得起這裡了。”

對破壞自然保護區的行為進行問責的事,當地幹部透露:“據說是給當時的縣規劃局局長、林業局分管副局長和西沱園區一位幹部一個處分,但處理文件還沒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