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面对区块链是如何反应?

花卷默默

2008年,中本聪在其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次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中本聪认为目前贸易过程中的电子信息都是由中心化的金融机构作为可信赖的第三方,不仅会增加交易成本,而且限制了最小交易规模。

基于上述问题,中本聪创建了比特币,作为比特币基础的区块链技术,也自此正式进入公众视野,这一时代也被称为区块链1.0时代。区块链1.0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加密数字货币”,包括货币的发行机智、分配机智、币值调节机制等。现在非常火热的炒币,比如比特币、以太坊、以太坊经典等,在交易所中进行的,都是在玩区块链1.0时代的加密数字货币。

2015年10月,在“2015首届全球区块链峰会”上,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表了题为《Visions,Part 1:The Value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主题演讲,并重新定义了区块链:“一个区块链就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上传程序并使其自己执行的神奇电脑,每个程序的当前和所有过去状态都是公共可见的,强大的密码经济学保证程序能够按照区块链协议所定义的方式持续执行。”区块链2.0时代,主要应用领域为——智能合约。

而区块链3.0时代,在小北看来,距离真正的区块链3.0时代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区块链3.0里,人们真正能实现资产上链,在一个大的底层框架内构筑各式各样的应用,打造一个无信任成本、具备超强交易能力、风险极低的平台,可用于实现全球范围内日趋自动化的物理资源和人力资产的分配,促进科学、健康、教育等领域的大规模协作。

面对区块链,以摩根大通和高盛为代表的大型银行机构已共同组建以R3 CEV为代表的全球银行联盟,试图通过监管机构的提前参与,建立行业监管及相应的技术标准,制定游戏规则,把握市场先机。此外,这些机构携手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核心业务的区块链应用,比如Visa与Chain合作,探索区块链在Visa业务流程中的应用,希望将目前支付平台的交易销量翻倍。国内的微众银行、平安银行、招银网络、恒生电子等也共同发起成立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

根据德勤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全球共有超过2500项与区块链相关的专利申请,吸引超过24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金额高达14亿美元,投资者名单包括IBM、摩根大通、思科系统公司、巴克莱银行和富国银行等众多公司。2015年以前主要围绕比特币相关企业,包括比特币矿机、第三方交易平台、比特币钱包等相关企业。近三年来则主要围绕区块链技术研发以及应用上,包括交易后清结算、智能合约、供应链、物联网、医疗、身份认证、数据存证、数据分析等。

在国内,腾讯、华为、京东等国内企业相继发布区块链白皮书,腾讯将在数字票据、贵金属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互助、机构清结算、公益等场景为用户提供可信、安全、便捷的区块链服务。腾讯区块链将开放区块链底层和平台应用层。华为则推出华为云区块链服务(BCS:Blockchain service),京东提供企业级的区块链技术和服务,目标解决区块链在企业及应用场景下的交易并发性能、数据存储性能、场景通用性、功能完备性、易用性等方面问题。

科技指北针

其实区块链是否火爆跟互联网巨头还没有直接关系,要知道区块链只是一种技术,虽然它有可能颠覆当下互联网生态,但只是有可能。对于互联网巨头BAT来说布局的重要性要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三家互联网巨头都是上市公司,作为行业巨头,国内很多股民都选择持有其股票,甚至有很多人是长期持有的。那么2017年10月份到2018年5月份这段时间里,区块链、数字货币的概念铺满了整个网络,人们开始关注。那作为互联网巨头公司怎么可能会不参与?要知道国人很大一部分看股票涨跌是看舆论和负面的,那也就是说如果BAT三巨头不参与的话,对未来战略布局是一个损失。

但是相较而言,我个人认为BAT布局区块链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维稳。通过申请专利,发行游戏,落地应用来告诉世人,我参与了,我应用了,我有成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