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需肥规律

马铃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地蛋、洋芋、山药蛋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马铃薯,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马铃薯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可以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作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马铃薯又可以制作淀粉、糊精、酒精,葡萄糖、合成橡胶,人造丝、、电影胶片、糖浆等数十种工业产品,还可以加工成油炸片、油炸条、全粉,茎叶还是多种家畜和家禽的优质饲料。

马铃薯需肥规律

马铃薯秧苗

每产一吨马铃薯所需营养元素,如氮N 4.74kg, 磷P 0.83kg,钾 K 8.36kg、钙 Ca 0.64kg,镁 Mg 0.36kg,硫S 0.48kg,钠 Na 0.125kg, 锌Zn 0.0052kg,铜 Cu 0.0022kg, 钼Mn 0.0021kg,铁 Fe 0.0042kg,硼 B 0.0006kg在马铃薯一生中,幼苗期需肥较少,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25%左右,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需肥最多,约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50%以上,淀粉积累期需肥又减少,约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25%左右。

具体施肥水平的确定取决于

a、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及PH值b、马铃薯品种c、种植密度d、生长季节长度e、水分条件f、光照、积温及气候条件g、目标产量h、栽培技术水平i、营养元素之间的互作效应

施肥量的计算方法

施肥量= 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 - 土壤养分供应量 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马铃薯喜砂壤或壤土,实行秋深翻晒垄,耙耱保墒或起垄等作业。耕地深度,一般以15—20cm为宜。南方雨水多,整地时做成高畦,畦面宽2—3m,两畦间沟距和沟深各25一30cm。

结合耕地施足基肥,氮素施用量占全生育期所需养分总量的80%左右,磷、钾素全部。基肥应以腐熟的堆肥为主,每亩施用量按纯厩肥计为1—2t。在基肥不足时,集中施入播种沟内。

马铃薯需肥规律

马铃薯田

在目前生产水平下,北方一作区以每亩3800—5500株为宜(以茎数计每亩9000—1200茎为宜),南方地区,由于多采用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所以密度比北方偏高,一般每亩都在6000株以上。

出苗后3周、5周、7周和9周追肥施氮肥较为合适,7周,9周可适量混追磷肥、钾肥及微肥。9周后以叶面追肥为主,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发育之需。

马铃薯需肥规律

马铃薯地上与地下部分

结合灌溉进行追肥

通常所需氮、钾肥的1/2分4-5次追肥,前2次追尿素2kg/亩,每次1kg后3次追硝酸钾每次2kg/亩。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分2次追施磷酸二氢钾,每次1.5-2kg/亩。

马铃薯需肥规律

丰收的马铃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