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毛泽东趣闻秩事——毛泽东诗词中的“山”

专栏:毛泽东趣闻秩事——毛泽东诗词中的“山”

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学的第一个汉字是“毛”字,读的第一句话是“毛主席万岁!”学会唱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看的第一本书是《毛泽东选集第一集》。出于对毛泽东的崇拜,我平时喜欢收集整理毛泽东的趣闻秩事,现陆续推荐给读者。资料大部分来源于公开的各类报刊杂志,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劳作。

在《毛泽东诗词集》中,有8首写作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即《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和《沁园春.雪》等。其间,每首都写到了山,是毛泽东诗词中咏山之作的系列篇章和集中反映。

毛泽东诗词中的“山”,或写景纪事,或抒情言志,涉笔成趣,既跌宕有致,又警策隽永,洋溢着阳刚之气,表现出崇高之美,形象生动,比喻贴切,寓意深远,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早在长征之前毛泽东诗词中就写了不少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势险要,物产丰富,群众基础好,是毛泽东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主动放弃“取浏阳直攻长沙”的计划,率领起义部队毅然向井冈山进军。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开辟了中国新起点。五百里井冈,重峦叠嶂,龙盘虎踞,红旗在这里跃动,革命在这里成长。著名的三湾改编、“朱毛”会师、黄洋界保卫战,还有毛泽东在茅坪八角楼那彻夜不熄的灯光下挥笔撰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彪炳史册的不朽著作,都跟井冈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井冈山的斗争,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井冈山是新中国这座大厦的第一块基石。

在毛泽东诗词所展现的历史画卷中,山不仅是革命的摇篮,而且是革命的象征。长征诗词,是最有力的见证。

《十六字令三首》以山为对象,从整体上写山、咏山。究其奥义,盖出于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言山之高大。“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言山之力量。“山剌破青天锷末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写山之作用。显然,这三首小令所描绘和赞美的山,不是别的,而是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旨在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变黑暗的中国为光明的中国,使中华民族永远摆脱落后挨打走向独立自由的人民大革命的道路。红军的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维护中中华民族的神圣尊严。当时,日本侵略者继侵占我国东北之后,又进逼华北,国难当头,寇深祸急,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仍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不放,对日寇的进攻妥协退让,对红军的长征围追堵截。“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中国共产党和他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救亡图存而战,为民族利益而战。因此,红军的长征,是“拄天”之举。唯其如此,这看去是自然界的山,而实际上则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变革的中坚与骨干,所以,才有这般高大,这种力量、这等作用。

毛泽东诗词中的“山”,也是革命道路和革命征程的象征。山在长征诗词中层出叠见,便是很好的说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娄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一座大山。“而今迈步从头越。”反映了红军将士征服万水千山的坚强决心。《七律.长征》是专为这举世闻名、永垂青史的伟大战略转移而创作的壮丽诗篇。正因为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所以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在英雄的红军眼里,只不过是奔腾的细浪,走动的泥丸,而覆盖着千年积雪的岷山,更使他们在胜利翻越后笑逐颜开。“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以之为题写入诗词从而使其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从娄山到六盘山,山是革命的道路,山是革命的征程。那娄山关的西风、晨霜,岷山的积雪、坚冰,六盘山的红旗、归雁,既展示了革命道路的艰苦卓绝,又衬托出人民军队的英勇无敌。每一座山都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每一座山都是人民胜利的丰碑。

毛泽东的一生,跟山结下不解之缘,对山怀有特殊感情。毛泽东爱山、咏山。与其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和战斗在山的怀抱中不无关系。早在1915年,毛泽东就曾写过一首《五古.挽易昌陶》诗句,“列嶂青且茜“,可见在他年轻的心灵已充满对山的热爱,从更广阔、更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讲,则是由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众多而神奇的名山大岳。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即南岳衡山之三脉搏。毛泽东是中国这块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参天大树,对山怀有如此特殊的感情,情之所钟,化为心声,诉诸笔墨,赋以诗词。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读毛泽东诗词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方面。通过学习,可以开阔眼界,丰富头脑,增长知识,加强修养。中华民族要高昂山的头颅,劲挺山的脊梁,坦荡山的襟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