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象供應鏈的生鮮圖謀

阿里雲象供應鏈的生鮮圖謀

阿里雲象供應鏈的生鮮圖謀

撰文 |顏菊陽

關注並置頂商業觀察家獲取零售新聞

Cargill(美國嘉吉公司),世界最大的動物營養品和農產品製造商,全球四大糧商之一。

Danish Crown(丹麥皇冠集團),全球第二大、歐洲第一大豬肉屠宰企業。

Camposol,秘魯最大的農業綜合企業和牛油果種植商,數一數二的藍莓種植商。

Marine Harvest(美威),挪威最大三文魚養殖加工企業。

Clearwater,主要生產優質北極貝、活龍蝦等的加拿大海鮮公司。

Thai Union President,全球著名的白蝦、黑虎蝦供應商。

Hansen Orchards,澳洲塔斯馬尼亞櫻桃種植商。

Perfection,澳洲提子和芒果供應商。

Freshmax,新西蘭水果供應商。

……

5月11日,來自水果、海鮮、肉製品等生鮮主要品類的20家生鮮廠商、供應商“大公司”的全球CEO及高管出現在杭州西湖,參加首屆全球生鮮峰會(F20)。會議召集人是阿里巴巴和雲象供應鏈。

生鮮公司的CEO們先是和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展開了一個閉門討論,然後是“一對一”對接、簽約,下午展開有關食品安全、技術驅動生鮮、可持續發展等三組話題的公開性論壇。晚宴,包括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等雲象供應鏈的重點渠道客戶都悉數至會。

阿里“站臺”,大潤發等“捧場”,聚齊全球20家生鮮廠商,易果雲象供應鏈成立兩年多以來,首度高調地“刷了一回存在感”。

大張旗鼓所為何?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的致辭:雲象將作為阿里全球生鮮供應鏈集採平臺,對接全球生鮮資源,推動生鮮產業升級和生鮮商品標準化,成為阿里全球化佈局生鮮領域的重要抓手。

雲象供應鏈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曄告訴《商業觀察家》:未來雲象供應鏈與上游重點供應商的合作將不再是簡單的採銷貿易關係。

張勇的“定調”,張曄點到即止的闡述,可以看出,行業探討、人脈聚集、上下游資源對接只是雲象供應鏈“搭臺”F20的表象。內裡是易果和阿里正通過全球集採加速滲透和整合生鮮上游。

中國生鮮市場的機會和“痛點”

“中國餐桌”當然是全球生鮮玩家們都不願意錯過的生意的機會。

上述與會的生鮮企業直言,中國就是他們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或是開始成為全球出口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以三文魚為例,世界上每售出20條三文魚,就有一條來自挪威的美威公司(Marine Harvest)。美威總裁Ole Eirik Lerøy在接受《商業觀察家》採訪時介紹,其全球每年有200萬噸的產量,中國消費了將近5%。近年來在中國三文魚平均都有6-7%的年銷售增長。預期中國市場接下來每年能達到10%的增長率。

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秘魯、南非都有水果種植業務的Freshmax公司75%的業務量都是出口,亞洲市場過去泰國、日本、印度尼西亞是主要的出口市場。Freshmax公司CEO Murray McCallum現在開始認為中國能有更大機會。

國際上生產巴沙魚最大的工廠Octogone公司,擁有現代化、規模化整條巴沙魚生產線,過去主要的市場是美國、歐盟、日本,近些年中國和越南成為最大的出口市場。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的櫻桃公司Hansen Orchards主要出口櫻桃和蘋果,其75-80%的出口業務在亞洲,中國市場的消費量目前已超過澳大利亞。

但是,令這家主打“甜櫻桃”的著名公司的CEO Howard Hansen困惑的是,“用我們品牌賣出來的產品,比我們生產的多10倍,在中國市場確實是這樣。比如,我們果園生產的車釐子只有一二月份才生產,但在中國一年四季都在賣我們的產品。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市場上就是有很多假冒的產品。”

一方面是很多灰色渠道進到中國,另一方面是產品通過不同的渠道進來,很容易被複制、仿冒。Hansen Orchards開發出一種新的品牌、新的包裝,可能只要幾周時間,市場上就開始出現假冒。

另外一個大的“痛點”則直指全球生鮮行業的供應鏈利用效率。

“生鮮行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供過於求、供求錯位。一旦市場當中引入大量產品,超過市場需求,價格會下降、質量也會下降。

這中間一定要有透明度匹配供需平衡,這是非常關鍵的一環。現實的全球生鮮供應鏈效率不高,缺乏透明度,造成信息流動不暢。比如從種植商到消費者、消費者到種植商之間沒有透明度,很多人喜歡躲躲藏藏,或者有一些投機行為,這就造成了高庫存和浪費。”秘魯數一數二的藍莓生產商Camposol的CEO Jose Antonio Gomez Bazan在F20上說。

生鮮企業期待的高效供應鏈是生產商能和最終客戶建立足夠的透明度,讓供應鏈可以做到即時生產、減少庫存。“讓供應鏈從農田到最終消費者可以更好的連接,甚至在消費者需要多少之前就知道他們最終的需求。在需求產生之前預測,可以減少浪費,在供應鏈當中實現更高層次的效率。”

阿里雲象供應鏈的生鮮圖謀

雲象可以做什麼

阿里的全球化佈局,生鮮是重要一子,而破局的“抓手”還是技術。

“技術絕對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與會的全球生鮮玩家們達成共識的是,新技術一定會對生鮮產業產生影響。諸如區塊鏈、可追溯、條形碼、GPS追蹤、AGV等都是可以提升生鮮供應鏈效率、標準化、顧客體驗,及改變生鮮產業作業流程和方式的手段,可以預見的未來,這些手段會成為標配。

如Howard Hansen所稱,阿里平臺的好處在於能把產品、製造商和消費者聯繫起來,其90%的銷售都通過手機端完成,從滲透度上看容易在社交分享、“口碑”營銷上,相比其他國家更容易。生鮮商家只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讓產品更好。

同時,一些優質的進口生鮮水果、海產肉類,有相對更高的品質,也有高的物流成本,進到國內意味著更高的價格。這些生鮮商品打造“賣點”的重要方式是“講好故事”。這一點,阿里顯然也相當擅長,能給到商家很多幫助。

但核心的是什麼?技術驅動的很重要的一個方向是數據化供應鏈。前端做預售,後端整個生產庫存可以打通。

與《商業觀察家》交流時,安鮮達副總裁楊曉光的觀點是,能改變生鮮產業,提升效率的最大的技術,不是那些自動化設備、AGV(自動導引運輸車),或者說用了區塊鏈技術,實現產品信息的可追溯等等——“生鮮產業技術的方向,在於誰能真正幫商家把庫存做到透明化、數據一體化。”

在生鮮行業,所有賺錢的生鮮商家都必須解決損耗的問題。損耗,並非單指“過保”(對待“過保”的問題,現在技術已經到“先進先出”的品次管理,臨期了就可以發起促銷),大部分是由於庫存準備太富餘、積壓導致品質下降只能報廢造成的。比如,水果摘下來之後,還是在生長的。而在倉庫裡放了半個月的蘋果,和一個星期的蘋果,其營養價值完全不同。

所以,庫存的控制,成了生鮮經營的“命脈”。而要把庫存控制住,必須要把鏈條縮短。

易果怎麼做?他用OMS+WMS+TMS和商家的ERP系統打通,做線上線下一盤貨。比如正大集團、鳳祥食品等企業在上海、北京的庫存會和易果前端系統打通,易果知道其各個渠道每一天的銷售情況,以其一週的安全庫存去做調配。一些生產廠家原來可能是每一天都要去做庫存的準備,庫存之間是很難去打通,倉與倉之間的調撥,通常一個調撥週期完成意味著已經半個月過去了。

大多數人會知道安鮮達物流——易果旗下年營收遠遠超過10億的開放的冷鏈物流平臺。比如,阿里旗下天貓生鮮的旗艦店的倉配都是安鮮達在做,安鮮達也承包了菜鳥的冷鏈倉。安鮮達給盒馬提供了部分到店物流,瑞幸咖啡的水果供應和2B端的物流都是安鮮達在做,還有星巴克、大潤發等等諸多渠道。

有了安鮮達這樣一個立志做社會化的物流平臺,還要雲象做什麼?雲象還能做什麼?

“單純做物流,進入門檻、技術門檻很低。簡單而言,物流就是解決運輸、倉儲,不能稱之為真正的供應鏈。冷鏈相對有比較強的投資壁壘,但是所謂的投資壁壘對於有錢財團而言,則又煙消雲散。生鮮產業要把營業額和體量做大,光靠有物流壁壘是沒用的。這點來講,雲象就變得很重要。”

跟雲象在一起,安鮮達物流就有了技術和數據的驅動力。而云象供應鏈要做的技術驅動,很重要的一個方向,不僅僅是前端做預售,更在於後端整個生產全鏈路可以打通。

按易果的判斷,全球化競爭加劇下,未來整個商業社會分工明確是必然趨勢,即“解耦”式發展,做銷售的可以專心做銷售,後面供應鏈交給專業的供應鏈公司去做。比如,大潤發常溫物流自營,生鮮冷鏈基本全部外包,雲象供應鏈現在因此承接了大潤發部分進口水果和肉類的採購,並由安鮮達物流直接送至門店。

對阿里平臺而言,生鮮廠商大都希望能在上面實現兩個層面的價值:供給層面能“推”,需求層面能“拉”。

雲象供應鏈成為阿里平臺價值在供給層面的落地執行——上游全球集採,前端把消費者和生產商連接到一起,後端通過安鮮達和易果新零售把生產商和物流、渠道打通,用技術、數據驅動效率高效利用。

對上游,雲象供應鏈在整合承接更多的源頭資源,對接生鮮供應商,為其提供貨物分銷、轉發、代理、加工、包裝、冷鏈、品牌、營銷等全鏈路資源的解決方案。

在下游,雲象供應鏈可集合天貓生鮮、蘇寧生鮮、大潤發、盒馬鮮生等“阿里系新零售”全渠道的生鮮集採資源,做更多重點銷售單品的需求整理、集中和供應鏈管理,並拓展阿里體系外部的各類渠道,最後進行以消費數據、生產、物流數據的整個“打穿”。反饋到生產端,幫助廠商根據中國消費者、市場的需求改造產品供應,能針對性提供更加有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按照雲象供應鏈聯席董事長金光磊的描述,雲象供應鏈平臺的理想終局是,前端不斷給消費者創造標準,後端用數據驅動整個生鮮的產業鏈升級。比如變供應導向為消費導向,從做庫存的傳統鏈路方式改變為C2B預售模式的消費驅動模式,提升供應鏈效率,降低生鮮行業損耗。

不過,如金光磊所言,做C端電商是爆發性的,有貨品、投促銷就能培養起消費心智,而越靠上游越重、越慢。數字技術在非標、短保的生鮮領域要產生化學反應,註定是一場長跑。

當下比較顯見的難點是,阿里新零售體系內商家庫存數據打通尚且不難,難的是易果如何撬動和整合阿里系外的供應鏈資源和數據,如此才能成為社會化供應鏈平臺。技術才能發揮最大價值。尤其是生鮮,非標、短保,意味著本身或是需要多角色上下游合作伙伴的。

5月11日,在F20上,雲象與丹麥皇冠、Camposol等企業達成了業務戰略合作。按照雙方協議,雲象供應鏈將承接丹麥皇冠在中國範圍內在建全資加工廠的全部產能,並將作為Camposol在中國的主要客戶,從產地源頭、線上線下渠道拓展到市場營銷,展開深度合作,涉及藍莓、牛油果、海鮮等多個生鮮品類。內容還多為框架性嘗試。

所以,“採購貿易”的合作之外,雲象能否在數據化供應鏈深拓上交出有實質性價值的答卷?

文章出自公號商業觀察家

阿里雲象供應鏈的生鮮圖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