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区某小学一名老师18载的那些感动的心声!

一名女子正值芳华,来到深圳!选择了益田小学这个集体,因为它太和谐,太温暖,如果非要细说益田爱的故事,再长的篇幅,再长的时间再难以穷尽,就姑且说说这18载这名教师那些曾经感人的点滴!

深圳福田区某小学一名老师18载的那些感动的心声!

益田小学骆弘娜老师

故事一:你的柔情治愈了我

骆弘娜老师刚来益田小学,教育大环境不同,感觉特区孩子家庭背景也有别于内地,气候不适应,接手的又是一年级的小豆包,自己性子急,一下子种种困惑,接踵而来。

开学还不到一个月,一次音乐课有俩男孩捣乱,把课间餐没喝完的牛奶往对方身上挤,任课老师领着他俩找骆老师投诉,正想兴师问罪时,

瞥见李倩雯老师进来,一条浅红色连衣裙,一头有碎卷的长发,一脸温婉的笑意,捧着一沓拦音本,上面有个小铁盒,里面有几颗印章,走起路来慢条斯理,摇曳生姿。

骆老师心想:同样是老师,都是带一年级,人家为何这么淡定,我咋就这么狼狈?

人家遇到点儿事,轻松搞定,为啥轮到我就跟火灾现场似的?

从此之后,骆老师就特别留心,慢慢观察,默默效仿,发现李倩雯老师不管班里出什么乱子,不管多棘手的问题,不管节奏多快,从来不急不躁,不怨不烦,讲话总是柔声细语,如沐春风般,甚至走路,慢悠悠的,稳当当的,犹如模特一般。

而骆老师,总喜欢看手表,走路像急行军,说话高八度,大嗓门,以为靠音量就能平息学生的矛盾和摩擦,殊不知,效果恰恰相反。

跟李倩雯老师一起带低年级的那几年,骆老师从她一贯的工作作风、带班理念和教育方式里获益无穷,她的言传身教让骆老师明白了:做班主任,必须细致,包容,冷静,要有足够的耐心,转化孩子,不能急,不是靠气场,不是靠威严。

故事二:宁留一节课,不漏一道题

跟骆老师搭档了12年的刘绍萍老师堪称敬业爱岗的楷模!

她教过的每一个学生,每一次作业,每一张试卷,每一道错题,都没有忽略过。

有一届孩子,学困生相对较多,很多孩子从来不主动订正错题,跟家长沟通,也不见成效。刘老师一到放学就来抓逃兵,有好多次,她就搬一把椅子,坐在教室后门。

一下课,她就迅速出手,赶紧点名,把作业有错误的学生留下,直到消灭错题为止。

前些年,上级制度对放学留堂很敏感,学校老师也如履薄冰,到底留不留?

不留吧,补差没效果。留吧,冒犯制度,进退两难。可刘老师并不很在乎,她心里自有一杆秤,为了每个学生不掉队,照留不误,宁可多留一节课,也不漏掉一道题。

对于培优,她也毫不含糊,经常在网上找很多类似奥数的思维训练题,利用课间和放学后的碎片时间辅导孩子,让优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她教学也特别有方法,制作课件也很用心,数学节有扑克24点速算比赛,为了让同学们快速掌握技巧,她准备了很多常见的24点速算组合图解,发到学习小组里,号召组长带领组员练习。

刘老师还有一群超级粉,那就是一帮“魔方发烧友”,其中也包括骆老师。去年,骆老师班上很多同学,一有空就把刘老师围起来,跟她学魔方,学艺的人一多,难免叽叽喳喳的,可她一点儿也不烦,乐此不疲。

骆老师班的伊佳同学更像个跟屁虫,天天下午放学粘着刘老师,说让刘老师再教她一会儿。静柔同学疯狂地迷上了魔方,还得意地在周记里说她跟刘老师不但学会了基础的“七步复原”,还学会了速拧法,同一个小区的朋友都很崇拜她,她觉得特自豪。

骆老师有时不禁想,像刘老师这样不求名利,尽心尽力,在讲台上辛苦了三十来年,快要退休的年龄,还这么恪尽职守,骆老师有什么资格和理由倦怠?

榜样就在身边,而且就坐在骆老师的前面,还想什么,还等什么,加油干呗!

故事三:课堂无极限

下面讲讲被英语组老师称为“叶宝”的叶少华老师的故事。初到益田,跟叶老师接触不多,因为那时候都是小办公室, 2006年,我搬到旧楼三楼大办公室,才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她,我俩的座位只隔一条过道。

印象最深的就是叶老师对学生背诵要求特别严格,课间经常见到负责检查背诵的学生拿着计分表来找她汇报,遇到偷懒不背的,或者质量差强人意的,她就把这些同学找来,也没听她凶,也没见她怒,永远和颜悦色,结局是个个都乖乖地去背诵,背完再来找她检查。

每当教师节,不同年龄,身高各异的同学们回母校,见到叶老师,又是熊抱,又是欢笑,又是热聊,那样的场面,很温馨很美好。

术业有专攻。如果说以往,也被叶老师感动,是因为她的为人师者的魅力,那么,这些年,骆老师感受最深的是她在教学上的用心良苦。

同时骆老师的女儿能做叶老师的学生,她的课堂,她的教学,绝不是她教教材,学生用教材。虽然,骆老师不懂英语教学,而叶老师想尽办法,善用各种资源,拓宽学习空间,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能力,

比如把自然拼读一些有规律的发音组合做成思维导图发给同学,发送很多自然拼读的动画视频,教唱很多有趣的英文歌,

比如《动物狂欢节》,华为手机海外宣传片的主题歌,她还教同学们把教材里的“story”改编成剧本,因为孩子能力有差异,她初步给出一些改写的范例,让能力弱的孩子不至于无从下笔,又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写,改写。

学生改写的初稿她会收上去,一本本地改,再发给孩子整理,重新抄写,形成剧本。最后同学们会自由组合,根据剧本排练,拍摄成童话剧,把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她还要一个个点击播放,指出并纠正发音不准的单词。

目前,骆老师手机里也保存的女儿的英语童话剧就有《丑小鸭》、《小红帽》、《狐狸和葡萄》、《三只小猪》,《爱丽丝梦游奇境》,还有很多单元主题口语表达的视频。

比如:整理房间,你家周边的公共设施,跟家人一起模拟餐厅点餐,未来的你,介绍一本你最喜欢的英文绘本等等。

叶老师还根据每课的主题,设计了很多拓展的学习环节,除了单词和短语的补充,她还设计一些有趣的写作纸,一般是布置同学们双休日完成,既强化每课原有的句型,又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课本以外的词汇在写作中再现,叶老师会给同学们的作品做出星级评定,每次写作纸的星星数都累计在一起,数量跟学期末的“英语之星”评选挂钩。

相信日久天长,学生的词汇量和写作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叶老师是一个默默付出的人,平时干得多,说得少,不张扬,不炫耀,就那么默默地坚持着她认为正确的、值得的事儿,不问回报,只愿付出。

故事三:惜墨如金,廖廖几笔,描绘印象特别深刻的画面

林立三老师,有“拼娘三娘”之称。

2013年,我俩在同一个年级,一起参与公民教育,那是福田区首次开展这项课题工作,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万事开头难,压力很大,可她比我还生猛,好多天中午不去食堂,不回宿舍,埋头找资料,做PPT,辅导小组设计活动方案,那个拼劲儿,彻底折服了!

这些年,无论班级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还是培优补差,家校沟通,她给骆老师的印象是脑洞极大,点子极多,热情极高,堪称极品。

很多时候,下午下班好久了,走廊上总能见到一些同事的影子,比如邬淑梅老师,马海芳老师,刘斌华老师,吴丽霞老师。

周一和周五晚上,因为骆老师女儿在校外上课,她闲着没事做,就经常回到学校,隔壁的英语办公室,总亮着灯,叶少华老师和梁奋艳老师,加班加点儿,成了常态。

去年,在走廊上见她背着一个仪器,骆老师很纳闷,问她,她大概意思说是监测心脏的,因为心脏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这种现象是时断时续的,所以得戴仪器监测,医生再根据监测结果来诊断,

如果仪器没采集到有效数据就会影响诊断,骆老师说不如你请一天假,在家安安静静地测一下吧,她说不想换课,还要把作文改完。那一刻,骆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又说不出为什么。

其实在益田,像这样的画面和事例比比皆是,你没在我的故事里,

只不过是时间上:我没恰好遇见你,空间上:你离我有点儿远,仅此而已。

不负责任不负爱,与大家同行,工作着,温暖着,幸福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