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終於分得清了!

根據不同茶葉的品質、製作工藝及茶多酚的氧化程度將我們國家當時的茶分為六大類,即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和黑茶。也就是現行國標茶葉分類的劃分基礎。

各種茶葉的本質區別在於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黃烷醇的氧化程度不同(打個比方,就好像含多酚類物質的蘋果,切開後一段時間就會變色,而不同種茶葉加工就是抑制或者促進多酚類物質的這個過程)。下面是根據茶多酚的氧化程度從淺到深一一給大家介紹。

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終於分得清了!

第一、講究新鮮的綠茶

綠茶的工藝特點在於鮮葉採摘後迅速地以高溫殺滅其中酶類物質,抑制茶多酚氧化(不發酵茶)。所以綠茶具有“三綠”的特點,即幹茶綠,茶湯綠,沖泡後的葉底也是綠色的。

喝綠茶講究的是新鮮,所以古人有“試新茶”的娛樂,就是在於經過了一個冬天的漫長等待,好不容易開春新茶上市,可以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氛。這也就是為什麼越早上市的綠茶越貴的緣故。

另外,綠茶越嫩滋味也就越鮮爽,比如黃山毛峰的“雞湯味”。所以名優綠茶大多采用極嫩的原料製作。對於綠茶,外形比內質重要得多。所以選購綠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看茶葉的嫩度、整碎程度、緊實度以及色澤。

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終於分得清了!

第二、工藝簡單的白茶

白茶是製作最為簡單的一種茶類,它既不促進也不抑制茶多酚的氧化,給它兩三天的時間讓時光慢慢醞釀這純然天成、沒有任何煙火氣息的茶(微發酵)。

因為不殺青、不揉捻也不焙火白茶也幾乎沒有什麼湯色。如果是蓋碗沖泡,坐杯(每次沖泡茶葉的浸泡時間)的時間長一些湯色會是淺黃色或者杏黃色。白茶如果幹茶看起來太綠或者太紅都是不對的,這些都說明了製作工藝上的缺陷。

第三、悶黃的黃茶

黃茶很少見,甚至生活在黃茶茶區的人都不一定知道黃茶。但是會燒菜的人都知道青菜悶在鍋裡就會變黃。黃茶也是這樣。黃茶在像綠茶一樣殺青之後,可以通過溼熱和乾熱兩種方式讓綠茶的茶葉變黃(輕發酵)。

做出來的茶,幹茶是黃色的,茶湯是黃色的,葉底也是黃色的。不過現在大多黃茶的製作都轉化不足,看起來太像綠茶了。

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終於分得清了!

第四、香氣濃郁的烏龍茶

烏龍茶也叫青茶,雖然說是半發酵茶,但是這個“半”實在是不怎麼準確。因為在烏龍茶中,發酵程度最輕的包種茶快接近綠茶了,發酵程度最重的東方美人茶快接近紅茶了(這兩種極端的茶都是臺灣的)。而烏龍茶產量最大的是福建,你們知道的鐵觀音和大紅袍。烏龍茶的特點在於先促進茶多酚的氧化,然後突然終止氧化,因此烏龍茶兼具綠茶和紅茶的特點。

烏龍茶具有顯著的香氣,這跟它使用成熟的茶葉製作有很大的關係,同時也就明確了烏龍茶需要沸水沖泡。沒有哪個茶類比烏龍茶更講究沖泡技巧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烏龍茶又叫做工夫茶。

第五、湯色紅亮的紅茶

萎凋、揉捻、發酵都是為了促進紅茶中的茶多酚氧化(全發酵)。茶多酚本身是一種無色的物質,其中的兒茶素在紅茶加工的過程中聚合形成了黃色的茶黃素和紅色的茶紅素,因此紅茶的茶湯紅亮、葉底也是紅色的。只是紅茶在乾燥的過程中,由於水分的散失,茶葉表面的茶色素顏色加深因此紅茶的幹茶是黑色的。

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終於分得清了!

第六、茶馬古道的黑茶

同樣的促進茶多酚氧化和內質轉變的茶,黑茶和紅茶的不同在於紅茶的酶促反應動力來自茶葉本身的酶,而黑茶來自微生物產生的酶。所以黑茶稱之為抑制茶葉自身酶活而促進微生物活動的後發酵茶。和其它微生物發酵食品一樣,黑茶具有一定促進消化和調節腸道微生物菌群等作用。

早期黑茶大多銷往邊牧地區,作為茶馬古道的重要物資的是它而不是紅茶也不是烏龍茶。由於黑茶對於邊牧民族而言是生活必需品,需求量也就比較大,因此長期以來黑茶都使用較為粗老的原料製作,並且飲用時經過熬煮而不是沖泡。

不過現在也有使用採摘較嫩的原料製作的黑茶,如宮廷普洱等,適合沖泡飲用。所以呢,喝黑茶如果是粗老的原料可以煮著喝,如果是嫩的原料可以像泡白茶、紅茶一樣沖泡著喝。另外如果沖泡的是緊壓的茶餅或者茶磚,可以多洗一兩次茶讓茶葉舒展開來再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