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廣為流傳,那孩子的結局絕對讓你大失所望

曾幾何時,《鑿壁偷光》做為小學語文課本的課文,不知道陪伴過多少人的成長,可能很多人時至今日,仍然可以想起來那個因為家裡窮的連燈油也沒有,鑿開鄰居家的牆來認真讀書的小孩子。

“鑿壁偷光”廣為流傳,那孩子的結局絕對讓你大失所望

但這部作品也曾經受到過很多質疑,例如一個小孩子如何有如此大的力氣將牆砸開;鄰居如何同意別人砸開他家的牆;牆裡透出來的光如此微弱又是如何用來看清書本上面的字呢?雖然整個故事不能讓人去進行細想追究,但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最後卻真的有了一番自己的成就。

“鑿壁偷光”廣為流傳,那孩子的結局絕對讓你大失所望

匡衡對於《詩經》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因此得以聲名遠揚,當時漢文帝還是太子,被匡衡的才華所深深吸引。在漢文帝執政期間,將匡衡不斷晉升,後來還提拔他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而匡衡起初也沒有辜負漢文帝的期望,他主張禮讓為國,提倡節儉,修考制,反苛政等一系列的變革措施,這對於當時漢代千瘡百孔的腐敗社會風氣無異於一種清潔劑,於是匡衡的政治作用很快顯現出來。

“鑿壁偷光”廣為流傳,那孩子的結局絕對讓你大失所望

當漢文帝逝去之後,漢成帝繼位。成帝也敬仰他的才華,多次為他封屋賜田,僅僅賜予的田地就多法31萬畝。但是年老的匡衡,有種倚老賣老的想法,而且隨著這種心態的影響,他又開始慢慢動起了貪圖之心的歪心思。在一次封地時,匡衡只使了一些小手段,就將別人名下4萬多畝的土地劃到自己名下,可好景不長,漢成帝不久之後就發現了此事。成帝非常氣憤於他這種在自己眼皮底下爽小聰明的行為,於是撤職撤辦,並剝奪封地並房宅等,貶為平民。失意的匡衡不久便在家鄉病死了。

“鑿壁偷光”廣為流傳,那孩子的結局絕對讓你大失所望

這個匡衡,聰敏過人卻將小聰明用錯了地方,可嗟可嘆啊,貪心是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但能夠管住自己的貪與私,又是一個何種的君子之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