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多代同堂的汽車廠商,用便宜的價格挖了個坑,也埋了自己

全新一代朗逸的上市,我關注的消息不只是它的價格貴不貴,它的原廠手機支架多麼的“貼心”,而是它的價格提升之後,老款朗逸要並行銷售的事兒。

好吧,又一個兩代同堂,前提是經典款朗逸停產,否則就三代同堂了。

套路,多代同堂的汽車廠商,用便宜的價格挖了個坑,也埋了自己

廠家喜歡多代同堂?

當iPhone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的速度更新換代的時候,一方面有人在追新,一方面有人在懷舊,不外乎圖個便宜。

當iPhone春風得意的時候,它不會幾代同堂的。

道理很容易理解,廠家沒必要通過降低自己身價的方式損害自己品牌的價值。對廠家來說,除了多賣了點產品外,幾乎沒得到任何好處。

套路,多代同堂的汽車廠商,用便宜的價格挖了個坑,也埋了自己

所以,但凡能在市場有些話語權的廠商,不太會輕易採用多代同堂的“殺雞取卵”的策略的。沒錯,殺雞取卵是最恰當的詞。暫時獲取了市場,丟失了未來的一切。

多代同堂有什麼不好?

“舊款車,價格又低,技術又成熟,市場保有量又大,多好啊,何必去買新車?新車,都是你們這幫媒體才去捧的。”

不瞭解汽車發展的消費者,大多數都有這樣的想法。說通俗點就是,希望用最便宜的價錢買到最“好”的東西,可這是不可能的。

汽車技術是永遠在更新的,這是一個基礎前提。新的技術,自然是要帶來更好的體驗,這也是一個基礎前提。

即便如今你看到小改款的車型外觀變化不那麼大,比如豐田RAV4榮放和它改款之前的RAV4,一般人看到的只是外觀燈的形狀有了一點變化,但比如2.0L車型的油耗至少減小了0.8L/100km,這還不是很大的變化嗎?但消費者總有個錯覺:能看到的變化才是變化。

套路,多代同堂的汽車廠商,用便宜的價格挖了個坑,也埋了自己

套路,多代同堂的汽車廠商,用便宜的價格挖了個坑,也埋了自己

即便這次“全新一代朗逸”,它最大的變化還是在於不使用以前的1.4L和1.6L自吸發動機了,大面積採用了大眾最新的1.5L發動機;在於採用了MQB平臺帶來的零部件通用等,這些絕對比你眼睛能夠看到的外觀和內飾的變化更關鍵。

廠家玩兒多代同堂,相當於放慢了引領一個行業前進的步伐。比如說,如果IT行業的軟件和硬件不相互帶領你的更新換代,咱們使用的IT設備能這麼快就從286/386進化到現在的手機、Pad嗎?雖然同時也消耗了我們這麼多錢。

行業的滾滾向前,才能孕育更大級別的市場,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汽車更是如此。

這就引起下面一個話題了:汽車換代是廠家對技術更新的必然步驟,那為什麼廠家又搞多代同堂?

貌似雙贏,實則雙輸

答案很簡單,有些企業為了短期盈利,放棄了長遠目標。

稍微發達一點的國家,基本不會有多代同堂的情況出現,廠家新款車推出,舊款車肯定就要立刻停產的。

簡單的邏輯就是:舊的、落後的產品,還生產它幹什麼?除了糟蹋自己品牌的口碑?

但在國內,多代同堂卻貌似能“雙贏”。一方面,廠家前期的研發投入成本,可以壓榨更多的價值;另一方面,消費者也以為佔到了便宜。

貌似雙贏,實則雙輸。

套路,多代同堂的汽車廠商,用便宜的價格挖了個坑,也埋了自己

套路,多代同堂的汽車廠商,用便宜的價格挖了個坑,也埋了自己

套路,多代同堂的汽車廠商,用便宜的價格挖了個坑,也埋了自己

廠家方面,你看看那些採用了多代同堂這種投機取巧方式的廠家,有哪個是發展很好的?馬自達、標緻、現代,即便是大眾,也一直在嚴重消耗著自己的口碑。至少BBA,還不肯推出了新款之後舊款依然在那兒賣吧。雖然奧迪Q5L可以多耗一段時間,讓新款晚點上市,也不能舊款不退市。

消費者方面,少花了錢,但買到的是更不值得的產品,這是賺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