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A股迎来“独角兽”时代

春风送暖,A股迎来“独角兽”时代

2月28日,360正式回归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下子引爆了证券市场,荣登A股互联网市值龙头。

无独有偶,当天,有一则消息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迅速关注。证监会发行部近日对相关券商作出指导,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在内的4个行业中,如果有”独角兽“的企业客户,立即向发行部报告,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不用排队。“两三个月就能审完。”

春风送暖,A股迎来“独角兽”时代

“独角兽”一词,立刻登上资本市场的热搜榜,而且成为“两会”期间热议的名词。

中国A股,已经错过了“BATJ”的上市;现在,A股不想再错过新一代“独角兽”们。

“独角兽”的春天来了

一锤定音。3月8日,据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41次工作会议审核结果,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士康)首发通过审核。富士康顺利过会!

从今年2月1日上报招股书算起,只用了36天,富士康就顺利完成了从递交招股书到通过过会审核的过程,与以往1—3年不等的审核周期相对比,富士康的IPO堪称“光速”,同时刷新了A股纪录。

春风送暖,A股迎来“独角兽”时代

而这一回,“独角兽”们不会让中国资本市场再遗憾。作为“独角兽”代表的富士康计划在上交所上市,拟募资约272亿元人民币,占其发行后总股本的10%。其272亿元的募资金额,是2018年以来IPO第一大单,在A股历史中也位居前列。其他有数百亿募资规模的则有中国石油、建设银行、中国平安等巨头。

作为智能制造的龙头,富士康IPO的进程也带火了整个工业互联网行业。

根据IDC数据库统计:

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2015年的市场规模为641亿美元,2017年的市场规模增长至919亿美元,预计2020年的市场规模可实现1275亿美元,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4.7%。

第一梯队备受关注

“独角兽”是一个风投概念,指的是那些在创业10年以内,被私募或公开市场投资人或机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约63亿人民币)且暂未上市的创业公司。

春风送暖,A股迎来“独角兽”时代

据《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统计,截至2017年11月30日,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高达120家,整体估值总计超过3万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的“独角兽”公司,比如:蚂蚁金服、小米、滴滴、美团点评、京东金融。这些都是属于普罗大众耳熟能详的、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的“独角兽”们。支付宝、滴滴打车、小米手机、美团外卖和京东白条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产品。

犀利君经常去京东购物,常常会使用京东金融的产品。去年京东集团全年净利润为人民币50亿元,京东金融则实现了单季盈利,其中消费金融业务已经实现了2017年整体盈利。成立仅4年的京东金融在开启A轮融资的时候,就让各大财团抢破头。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抢先一步,其中还有中投等国家队,还有各种“壳中壳”的基金公司,其背后还隐藏着王长田、卫哲这样的业界大佬。

2017年,京东金融从京东集团的独立分拆。在上一轮融资中,京东金融估值已超过600亿元,如今还赚钱了。(京东金融估值已达660亿元,卫哲、王长田都是股东)

目前京东金融动作频频,业务上从直接服务终端客户,现在转型做B2B2C,跟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形成了差异化,想象空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想而知,在下一轮融资,京东金融又将成为超级热门限量版,冲击千亿市值指日可待。

好东西,大佬认得,咱老百姓也不想错过。所以说,对于像京东金融这些优秀的中国“独角兽”企业,更应该在中国上市,让员工能享受到它的福利,员工的家人也能享受到,也能回馈众多京东金融的铁杆粉丝。

“四新”企业的标杆意义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两会”的小组发言中提到,下一步证监会的工作重点包括“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改革发行上市制度,深化主板和创业板改革,有力增加制度包容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春风送暖,A股迎来“独角兽”时代

这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让中国的科技企业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处于全球最顶尖的科技水平。因此,证监会对于“四新”企业的支持具有示范性作用。

以京东金融为例,其消费信贷业务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500+个风控模型,基于5000+个风险策略和60万+风控变量,积累了5千万+的黑灰风险名单,实现对3亿+京东用户信用风险的评估。

现在京东金融用这种风控能力搭建了一个平台,上面入驻了几十家的金融机构,很显然,这种模式更容易得到监管和社会的认可。

此外,京东金融未来还将在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入千亿规模,不仅为金融行业提供数字化的服务,还将技术拓展到城市计算业务,致力于解决城市里的交通、规划、环境、能耗、商业和公共安全等痛点,提高大型企业产能和业务效率。

毋庸置疑,在探索“四新”发展的创新上,中国“独角兽”企业走在世界前列,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产业规模上,都具有标杆意义。

春风送暖,A股迎来“独角兽”时代

有专家认为,“四新”公司如果能在国内上市,就像是新鲜的血液,对整个A股市场的活跃度有非常好的提升作用。既能为投资者创造原本就应该拥有的国内优质企业的投资权利和管道,同时,中国A股市场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独角兽”概念股飞起

政策吹暖风,股市上也刮起了“概念风”,跟“独角兽”企业相关的概念股频频上涨。

资本市场向来都是嗅觉最敏锐的。小米概念股普路通3月1日至5日连续三日涨停,布局工业互联网的东土科技2月以来累计上涨超过50%。佳都科技参股了人脸识别龙头公司云从科技,2月份以来,佳都科技股价已经显著拉升,累计涨幅约57%。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概念股海得控制,股价自2月12日以来大涨85%。安彩高科反弹以来涨幅超过70%。此外,用友网络、华铭智能等概念股涨幅超过50%。

3月9日,和“四新”概念联系紧密的创业板大涨3.53%。就连在网络互动平台上,不少投资者都在寻找“独角兽”。

有消息称,涉及高端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的近百家上市公司被投资者追问是否就是大家寻找的“独角兽”,或是被关注与“独角兽”有何关联。

人们像寻宝一样在寻找“独角兽”。

春风送暖,A股迎来“独角兽”时代

能被称作“独角兽”,肯定是稀缺资源,市场必定会给出很高的估值。而高端人才往往也会走向这些企业,这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今年初担任京东金融首席数据科学家、城市计算研究院院长的郑宇此前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城市计算领域的负责人。前亚马逊首席科学家薄列峰去年则加盟京东金融,出任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近期,监管部门、交易所都在密集调研“独角兽”公司,相关部门做足了功课。“快速通道”一旦坐实开通,这上百家“独角兽”最有可能进入A股快车道,诞生下一个A股中的“BATJ”,或许将不是梦想。

当然,一片大热之下,也有人提醒,“独角兽”登陆A股可能会产生估值泡沫和遭遇爆炒。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

为独角兽“修路”

3月4日第一批入围CDR(中国存托凭证)名单已出炉,共有8家企业,除了BATJ这四家,还有携程、微博、网易以及香港上市的舜宇光学。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CDR是指在境外上市公司将部分已发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当地保管银行,由中国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以人民币交易结算、供国内投资者买卖的投资凭证,从而实现股票的异地买卖。

而监管层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近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直言会“负责把路修好”,加大对“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透露,今年深交所的重中之重包括了要对“独角兽”企业开设绿色通道。他表示,正在抓紧推进对新经济“独角兽”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提供条件,做试点和准备工作,深交所层面的规则准备已经基本完成。

上交所也表示,已形成一套服务“新蓝筹”企业的全周期服务方案,积极支持一批新一代的BAT企业成长。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表示,在吸引创新型企业回A股上市时,需要改变监管规则,不能用传统上市规则来要求创新型企业,他们的目标是投资未来,而且投资者也不希望他们现在盈利,投资者看重的是未来的增长潜力。增长比盈利还重要,只要保持增长,以后的盈利总会有的。目前支持独角兽企业回A股,通过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更符合实际。

从本质上看,富士康IPO模式,并不代表监管层会对“先天不足”的企业“一路绿灯”,而是在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内,在不触碰制度红线的前提下,对政策支持的产业和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审核加速常态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