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独角兽”题材升温 看看“独角兽”概念创建人当年怎么说的

A股“独角兽”题材升温  看看“独角兽”概念创建人当年怎么说的

门外排队的人很多,也许只有听到“独角兽”这个词,投资人才会睁开眼睛瞄你一眼。

是的,现在恐怕没有哪一个词,比“独角兽”更能贴切的形容一家公司的好坏和未来,这也是投资人云云之中苦苦寻求的终极目标。所以,在你口吐白沫、吹死更多的牛之前,还是快快说出你创业企业的价值所在。

5年前,美国种子投资公司CowboyVenture创建人AileenLee,为了能够说明她十多年的研究心血,并能准确定义那些赢家中的赢家,首次提出了“独角兽”的概念。令她想象不到的是,顷刻之间,“美国软件公司,在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成为硅谷一个新的标准,被用来认定初创公司是否已经取得突破水平的成功。

A股“独角兽”题材升温  看看“独角兽”概念创建人当年怎么说的

大名鼎鼎的Facebook,是AileenLee眼中的超级独角兽,当时的估值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体量几乎是她当时研究的30多家独角兽企业的总和。在AileenLee看来,尽管研究显示,按照市场的基本节奏,大概平均每年会出现四家“独角兽”公司,每十年有一到三家超级独角兽公司出现,但这些仍不能掩盖创投失败的高风险性。

A股“独角兽”题材升温  看看“独角兽”概念创建人当年怎么说的

依据报告期内美国独立机构的统计数据,以得到风投资金六万家软件和互联网公司为分母,那么到最后,也就只有 0.07% 的公司成为了“独角兽”,也就是平均每 1538 家公司中才有一个佼佼者脱颖而出。

对此,AileenLee也明确的表示,想要创办或投资一家十亿美元的公司非常困难,而且机率很低。有多低呢,相当于职棒大联盟里的一个本垒打,或者是某人一生中被闪电击中的概率。

AileenLee认为,以当时的经验来看,二十多岁欠缺经验的创业者成为独角兽机会并不大。创业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绝大多数企业甚至要经历至少七年以上的时间才有机会“变现”。

在她的名单上,那些已经成为“独角兽”的公司,普遍不是由缺少经验的首次创业者创办的,创业者在创办这些独角兽公司时的平均年龄是 34 岁。

受众模式驱动的公司,比如 Facebook、Twitter 和 Tumblr,有着最年轻的创业者,公司成立时团队平均年龄是 30 岁左右。SaaS 和电商模式的公司,团队平均年龄在 35 岁到36之间;企业类软件公司成立时创始团队的平均年龄是 38 岁。

A股“独角兽”题材升温  看看“独角兽”概念创建人当年怎么说的

除了年龄,还有什么因素能够化平凡为神奇呢?

Aileen Lee指出,有多年合作经历的创业团队会取得更大成功。在她的报告中,90% 的创业团队是由多年合作关系的伙伴组成,或是学校或是工作上的关系;有 60% 的创业团队曾经一起工作,要么是曾经一起上学。

这些成功人士的特征实际上较为明显。首先他们并非新手,创始人往往具有丰富的创业和科技企业经验。有将近80%的独角兽公司至少有一位创始人之前就曾创办过一家类似的公司。

此外,大部分创始人拥有技术方面的大学学历。教育背景优秀,绝大部分的创业者曾经在选拔严格的高校就读(康奈尔、西北大学、伊利诺伊)等等。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其创始人当中至少有一位毕业于“排名前 10 位的大学”。

还有,这些优质企业在发展过程之中,很少发生“大的转型(big pivot)”,发展成与最初产品模式截然不同的创业公司,对企业类公司更是如此。报告期内,90% 的公司仍然保持着最初的产品计划。

不管有多难,AileenLee还是表示,对于那些想要创办或是投资一家未来独角兽公司的人来说,一切仍还有机会。尽管独角兽企业只是顶端的 0.07%,但只要后来的企业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就会脱颖而出。

A股“独角兽”题材升温  看看“独角兽”概念创建人当年怎么说的

对比Aileen Lee提出的一些标准,我们是不是也要重新审视一遍,眼下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热炒的“独角兽”概念?

近一段时间以来,“独角兽”题材在资本市场迅速蹿红,这其中的最主要因素,恐怕还是基于政策制定部门核准制度创新的期待,作为标杆企业的代名词,“独角兽”企业正在被诠释为新兴行业企业以及一批优质企业的化身。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资本市场对于“独角兽”的定义和理解到底是什么,现阶段仍然较为混乱。与此同时,更多的中国的新创企业对于“独角兽”差异化的生存模式并没有系统研究。这是一项系统工作,考验着多方面的智慧和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