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区老池乡飞跃村第一书记梁智带领贫困村脱贫记

“本周内,我们要争取把产业周转金的分红给大家发下去,村里产业挣了钱,发钱的事情也要搞快。”5月30日,船山区老池乡飞跃村第一书记梁智正在村办公室里和村干部一起商量着发钱的大事,该快的事一定要快,不能让老百姓等,该慢的事一定要慢,要让老百姓搞清楚。

“快慢准则”是梁智在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的岗位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快慢结合”让贫困村真正“摘帽”,老百姓实实在在脱贫。

船山区老池乡飞跃村第一书记梁智带领贫困村脱贫记

飞跃村村民正在建设养虾池塘

快刀斩乱麻 打破“一言堂”

“女中豪杰”连起全村脱贫之心

2015年,在船山区医保局工作的梁智来到了偏而远的飞跃村,本是满怀激情,却被村上的干部难住了,“老支书判断确认贫困户不按政策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实行‘一言堂’,工作一到他那就梗塞了。”

在一次对口帮扶单位入户调查过程中,由于飞跃村坡高沟夹,村民居住散不集中,带路的村干部根本分不开身,而本该起着带头作用的老支书却骑着摩托车说走就走,路不带,工作也不做。“那个时候是真的很着急,村干部不干事,脱贫攻坚咋个弄。”

这是梁智遇到的难题,干部班子不齐心,软弱涣散,工作积极性低。

“把干部班子建起来,这件事必须要快,不得行就换人。”到村后不久,梁智拿出快刀斩乱麻之势,改善“军心”,凝聚合力。

“我与他谈,村上干部跟他谈,乡上干部跟他谈,没有办法,效果不佳。”2016年,在新的书记换届中,由于老支书工作履职不到位,经过村民委员会评议,选择了思想觉悟高、有魄力的书记上任,让想干事的人、能干事的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

新书记的上任,改善了全村的风貌与环境,村上干部的心凝聚在一起了,“我们那个时候真没想到一个女生能够这么果断与坚持,简直就是‘女中豪杰’。”回想起梁智刚到村上知人任人用人,村文书吴昌斌还是一脸赞叹。

如今,村三职干部、驻村“五个一”帮扶力量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船山区老池乡飞跃村第一书记梁智带领贫困村脱贫记

基础设施建设要快

打通发展梗阻 飞跃村发展“忙”起来

飞跃村虽位于船山区辖区内,但是却处于蓬溪县、安居区、重庆潼南区三地的夹沟处,典型的丘陵地貌,坡高沟夹,全村的发展因此而限制,“刚来村上的时候,遇到下雨天只有穿起筒靴走,不然走不进村。”说起刚到村上的情形,梁智还是一脸失落。

要想把脱贫攻坚深入下去,这块“硬骨头”必须要啃,并且这件事关乎老百姓生产生活,落实下去一定要快,梁智下定了决心要把这一梗阻打通。

2016年飞跃村“忙”了起来,修通村道路、整治鱼塘、修建水渠……全村开始了基础设施建设大施工,两年时间内,飞跃村完成了新建水泥路15公里、修建水渠3000米、改造危房10户、修建房屋20户,快速打通了飞跃村外出的通道,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条件。

“现在好了呀,水泥路从村头连着村尾,再也不用走烂泥巴路了。”走在通畅的村道路上,梁智抑制不住的高兴。

船山区老池乡飞跃村第一书记梁智带领贫困村脱贫记

产业选择要慢

慢工出细活 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

在飞跃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过程中,梁智选择了一条“慢工出细活”的路,“产业发展关乎飞跃村长久发展,这件事一定要慎重,在选择产业上一定要慢下来,好好选。”

产业要怎么选?选什么?梁智思虑再三。

“你不要看飞跃村偏,但是走出了很多‘成功人士’。”在村上走村入户时,梁智了解到,飞跃村有很多在外发展比较成功的村民,要是这些人能回村发展,再好不过,“一是村民熟悉,发展产业也能让村民放心,二是“成功人士”返村也能激励全村发展的信心。”

但是应该招引哪些人回来?选择何种产业?需要多方考察。

外出开餐饮店的小伙江强成为了村里的“考察”对象之一,“小伙年轻有干劲,又有意愿回来发展,值得考虑。”通过梁智多方了解,长时间考察,江强成功被“招引”回村,发展起了菌类种植,而随着村里的“能干人”回来,不少有返乡创业意愿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目前,光是返乡村民办起的合作社,飞跃村都有4个。

此外,为了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更加有动力,从2015年-2017年梁智秉承着“慢”的节奏,挑“好”产业路子,在本村村民为主的基础上,引进有实力的龙头农业产业公司2家,家庭农场5个,真正让全村产业在“慢中出细活”,越做越强。(陈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