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包裹到上海生鮮,新物流如何改變這世界?

從歐洲包裹到上海生鮮,新物流如何改變這世界?

當我們說到”新零售”時,往往指消費升級的那一部分,比如擁有機器人餐廳的盒馬鮮生。

實際上,這個領域比你以為的更有想象力。

俄羅斯用戶下單5天后收到了中國寄來的裙子,上海用戶下單8分鐘後聽到了配送員按下的門鈴……這些個性化需求的場景,都應當是新零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物流是實現這些需求的關鍵。不過,正如那個經典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爭論,你很難說清楚,是新零售成就了新物流,還是新物流成就了新零售。但不可否認的是,菜鳥掀起的這場去中心化、延展生長的運動,正在對我們熟悉的生活進行悄然而深遠的影響。

1

定義“新零售”

新零售”往往被人定義成生鮮零售、線上和線下的緊密結合,但其核心含義應當是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那麼,滿足上海徐彙區一名用戶在線上訂購生鮮半小時到貨的需求,和讓俄羅斯用戶5天內收到中國發去的包裹,都應當屬於“新零售”的範疇。

但事實卻是:能夠滿足這兩種需求的電商並不多。

5月初,俄羅斯一名女性用戶5天內收到了在阿里巴巴速賣通買的一條裙子,她在商品評價中留言:“很滿足,物流速度超級快!”

五年前的景象根本不是這樣的。相比中國如毛細血管一般發達的物流,全球許多市場遠遠落後於此,比如俄羅斯。速賣通是淘寶國際版。

從歐洲包裹到上海生鮮,新物流如何改變這世界?

圖:淘寶國際版速賣通

2013年,速賣通在俄羅斯做春季大促,每日產生17萬件訂單,而當時俄羅斯郵政的日處理能力只有3萬件,這導致俄海關幾乎崩潰,俄郵總裁被投訴撤職。

而即便不是這種極端情況,從中國發往俄羅斯的包裹通常也要60天以上才能送達,當地用戶經常在冬天才能收到自己購買的夏裝。

2013年5月,菜鳥開始對俄羅斯物流全面改造,到了2016年左右,俄羅斯用戶收到來自中國包裹的平均時間從60天提速到了15天,但阿里的目標是3天。

於是,2018年3月29日,菜鳥開通了杭州—莫斯科貨運航班,這是全球第一條專為電商服務的洲際航線,首期每週1~3個航班直飛拉脫維亞和俄羅斯。

菜鳥的野心不止於此。

全球市場才是它的目標。2018年5月初,菜鳥又開通了香港直飛比利時的洲際航線,每週共有 2~4個班次飛行,未來將提升至每日一班。

這兩條電商專用洲際航線,都是菜鳥“全球 72 小時達”計劃的一部分。而航線佈局的背後,是速賣通在海外市場的良好勢頭

根據 App Annie數據,速賣通在荷蘭排名一二名;意大利在前三名左右;法國在前十以內;在冰島、愛爾蘭、瑞士和西班牙等國,均保持著前五左右的位置。

滿足歐洲用戶五天內到貨需求的同時,阿里也在滿足上海用戶對生鮮半小時到貨的需求。

今年年初開始的菜鳥門店發貨、兩小時內送達服務,成為繼盒馬鮮生30分鐘達、天貓超市生鮮1小時達之後的新渠道。它也刷新了收貨速度新紀錄:最快一單從下單到收貨僅花了8分鐘

具體來說,全國20餘省市(主要為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在屈臣氏、樂友、周黑鴨等天貓旗艦店購買門店發貨的商品後,菜鳥將根據消費者的收貨地址,定位附近3公里的門店,同時根據消費者下單的商品,運算門店內的庫存和最快的配送方案,最後實現“分鐘級配送”。

2

菜鳥模式的生長

並不是所有的電商都能同時滿足這兩種需求。

這需要強大的物流作為基礎設施。菜鳥這些年的自我成長,成為以上“新零售”場景實現的前提。

可以說,滿足一小時、半小時送達是菜鳥物流的顆粒化、去中心化,而橫跨亞歐大陸則是菜鳥模式的延展。

去中心化的核心在於把實體店當作物流配鏈上的重要節點——消費者在屈臣氏天貓下單的一瞬間,一條消息會被推送至門店鎖定庫存,通知打包,另一條消息將通知快遞員上門攬收。

銀泰在杭州、寧波、溫州、合肥等地的商場加入了“門店發貨”體系。據菜鳥方面透露,這項服務正在服裝品類中推出,屆時,遍佈全國的各品牌服裝門店有望實現倉店一體化,加快線上線下商業融合。

這是新物流的一大突破,意味著即時物流不再侷限於生鮮這個垂直門類,也代表著普通商品物流的升級

。而對於菜鳥而言,這也意味著新物流服務邊界的不斷擴大——從盒馬這類垂直孵化業務和貓超這類生鮮業務,不斷拓展到廣闊的第三方品牌商家。

物流網絡的生長並不容易,半小時送達依靠的是毛細血管級別網絡的生長,而越洋5日送達則是骨骼的生長和筋脈的打通。

鏈路長、環節多,這是電商商品出國物流一直面臨的痛點。商家面對消費者的訂單,只能自行在線下完成寄遞,通過多個不同的中介才能完成國內攬收、報關、運輸、清關等流程,物流成本時常高過商品本身,效率非常低下。

電商專用洲際航線的思路,其實就是化零為整、提高效率,從商家各自運到菜鳥一起運,原本分散的貨物被集中起來通關操作、全鏈路集中處理,可以大大提高物流速度。

如此一來,無論是物流速度還是成本都有了指數級的優化。

最新數據顯示,菜鳥平臺上服務於跨境物流的倉庫數達到300個,可以貨通 224 個國家和地區——把屈臣氏這樣的實體店當作發貨倉庫,是一個城市內的去中心化,而這300個跨境倉庫,則是全球範圍內的去中心化,都是新物流。

從歐洲包裹到上海生鮮,新物流如何改變這世界?

圖:快遞員在屈臣氏取貨

只有骨骼和毛細血管的雙重生長,才會產生更極致的新物流,比如跨境的生鮮即時送達。

泰國榴蓮銷往中國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從泰國金枕頭榴蓮的果園,到國內菜鳥冷鏈物流,全程5天5夜,這也是泰國榴蓮到中國終端消費者之間,目前行業最快的跨國物流時效。

3

倒逼生產和境外服務

當內部生長達到一定體量時,外部影響也就無可避免了。

菜鳥物流正在影響到服務地和原產地。

4月26日,菜鳥聯合天貓在陝西省武功縣啟動“神農計劃”,宣佈將在全國開設100個原產地生鮮倉庫,覆蓋全國生鮮主產區。

從歐洲包裹到上海生鮮,新物流如何改變這世界?

圖:菜鳥的產地倉

生鮮行業此前的一個痛點是:全國的生鮮商品都是從城市才開始標準化,但在原產地到城市之間,生鮮商品是在“矇眼裸奔”,這導致消費者收到的商品要麼貨不對板,要麼不符合標準被退回原產地,對消費體驗和貨損都影響很大。

而生鮮倉庫開設後,生產的標準化從田間地頭就開始了。據菜鳥ET物流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新零售背後有一套新物流,新物流依託新技術。菜鳥除了嘗試使用無人技術之外,還會用智能算法,為生鮮商品的銷售和布貨提供智能決策,並幫助原產地優化整個種植產業。

以上只是微觀層面的影響,事實上,更宏觀的影響已經發生了,比如對俄羅斯當地郵政行業的改造。

當然,宏觀影響也是從微觀細節做起的,比如全球速賣通強制為俄羅斯當地所有郵件貼條形碼,如此便可根據“追蹤碼”查詢所有網購包裹物流信息,讓所有商品都可查詢可追蹤。

相比新零售的酷炫,新物流往往不容易被人注意到。但是,當持續點滴的建設和投入最終編織成為強大網絡時,對於整個社會效率和用戶體驗的提升,都將是指數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