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至5折購房,1折租房!剛剛,這座一線城市打出20年來最強牌

低至5折購房,1折租房!剛剛,這座一線城市打出20年來最強牌

城市之間的“搶人”大戰遠沒有結束!

就在剛剛,最不缺人也最具有活力的深圳市出臺了一份新的住房政策,符合要求的人才只需6折的市場價即可獲得住房,而人才標準為本科及以上學歷。

除此之外,深圳還將新增170萬套住房,擴大房屋租賃補貼範圍等安居措施。媒體稱,這是繼98房改之後,深圳住房體制迎來“二次改革”。

住房新政出爐 6折購房受關注

6月5日上午,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正式對外發布《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

低至5折購房,1折租房!剛剛,這座一線城市打出20年來最強牌

《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將針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專業人才等各類群體提供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的部署。

其中,為符合要求的人才提供市場價60%的政策性支持住房成為大家所關注的亮點。

根據《意見》劃分,深圳計劃將全市住房分為市場商品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公共租賃住房。

其中,市場商品住房,將佔住房供應總量的40%左右,有能力的市民可通過市場商品房來解決住房需求。

政策性支持住房,佔住房供應總量的40%左右,包括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佔比均為20%。

《意見》規定,人才住房重點面向符合條件的各類人才供應,可租可售,建築面積以小於90平方米為主,租售價為市場價的60%左右;

而安居型商品房則重點面向符合收入財產限額標準等條件的本市戶籍居民供應,可租可售、以售為主,建築面積以小於70平方米為主,租售價為市場價的50%左右。

而根據《關於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深發〔2016〕13號,以下簡稱13號文),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含教育部認可的境外高等院校畢業的歸國留學人員),或屬於符合我市產業發展需要的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及以上),或列入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發佈的緊缺專業人才目錄,且與本市用人單位簽訂聘用合同或服務協議的各類人才,都屬於人才的範疇,都可納入我市人才住房政策適用範圍。

這麼說來,只要是本科畢業生前來深圳即可享受6折購房的優惠;

而遷戶為深圳市戶籍的居民符合財產收入限制的更是可以低至5折!

此外,還有20%左右的公共租賃住房向符合條件的戶籍中低收入居民、為社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相關行業人員、先進製造業職工等群體供應,建築面積以30-60平方米為主,租金為市場價的30%左右,特困人員及低保、低保邊緣家庭租金為公共租賃住房租金的10%。

可能會有人擔憂政策支持性住房會被某些人鑽了空子,實際上對於該部分住房還有一些限制措施。

按照規定,人才住房和出售的安居型商品房,實行一定年限內封閉流轉制度,如果購買了上述兩種住房後,在封閉流轉期間,如另行購買市場商品住房,應當面向其他符合申購條件的對象轉讓,或由政府按規定回購。

反過來,如果申請人和共同申請人在本市購買了市場商品住房(包括在本市擁有任何形式住房),或者在本市享受過購房優惠政策、在申請受理日之前一定年限內在本市轉讓過自有住房等,均不可以申請購買人才住房或安居型商品房。

此外,如果要想獲得政策性支持住房的完全產權並上市交易還需等待10~15年。

因為按照規定,購房人自購房之日起累計在深繳納社保滿15年,或者年滿60週歲且購房滿10年,符合人才安居辦法、安居型商品房建設和管理辦法等規定條件的,可以申請向深圳市政府繳納一定比例增值收益後取得完全產權上市交易。

再建170萬套 六成為保障性住房

此外,根據規劃,深圳還將在2035年前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將達到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三類公共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保障性住房約佔6成。

為何是新增170萬套住房?而不是更多或更少。

《意見》確定的住房發展目標是基於需要與可能的原則,與正在編制中的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充分銜接。

截至2017年底,我市常住人口1253萬人,預計至2035年,常住人口將達到1800萬人,新增約550萬人,預計新增住房需求約180萬套。綜合考慮土地供應和住房建設籌集能力,將住房總量目標確定為170萬套是必要的、可行的。

低至5折購房,1折租房!剛剛,這座一線城市打出20年來最強牌

儘管人口還在不斷湧入,但高企的房價也讓不少年輕人開始望而卻步。而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已成為深圳這個房價高企的城市不得不做的事。

《意見》顯示,從2018年起,在新增居住用地中,確保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等保障性住房用地比例不低於60%,同時在新出讓居住用地中提高“只租不售”用地比例。

這個比例相比於新加坡80%的保障性住房稍低一些,相較於香港的50%要高一些的,應該還是比較恰當的。

當然,合理提高保障性住房比例,既能保障合理住房需求,還能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

城市“搶人”大戰沒有結束

前一段時間,幾個二線或準一線城市之間的“搶人”大戰火藥味十足,沒想到現在戰火燒到了一線城市。

當深圳市住建局負責人在回答“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出臺新住房政策?”時,是這樣回答的:

當前我市房價高企,住房供需不平衡、結構不合理、保障不充分等問題日益突出,現有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已難以滿足廣大市民對改善住房條件的新需求,難以滿足深圳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新需要,難以滿足深圳建設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的新要求,......

兩個“難以滿足”都反映出高房價對外來人才持續流入深圳的造成了威脅。由此看來,幾乎每個城市都注意到高房價正成為留住人才的絆腳石,但房價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

早在去年中旬,武漢市開創性的對學生開出了購房8折優惠的條件來留住自己培養的人才。而在過去的很多年間,這個有著近百所高校的中部省會城市卻一直都在默默的給其他東部城市做著“嫁衣”。

低至5折購房,1折租房!剛剛,這座一線城市打出20年來最強牌

此後,更多的城市掌握了這種套路,開始在“購房優惠”“落戶”等方面大做文章,雖然動機可疑,但不得不承認,這些城市企圖通過吸引人才或者人口的流入來帶動經濟發展的的心思還是有的。

尤其是,至去年以來,人口增長停滯的危機突然刺激到所有人的神經,大家都在為如何給未來自己的城市發展提供動力而動腦筋。

實際上自去年開始,人口流動趨勢也正巧妙的發生著變化。

第一財經在通過對33個一二線城市2017年常住人口增量的變化統計梳理發現,2017年,有13個城市的人口增量超過了10萬,超過20萬的達到了6個,比上年多了2個。其中人口增量最多的除了深圳、廣州、杭州之外,中部城市長沙、西安和重慶也年增加人口超20萬,成為吸引人口流入的魅力城市。

這其中,長沙已是連續兩年增量超過了20萬。近幾年,長沙主打產業裝備製造業、文化產業、醫藥、汽車等帶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

人口不再一門心思的流入東部一線城市,

或因高房價而嚇退,或者本地經濟的崛起,不管是什麼原因,對於需要人才和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東部城市而言,都是不小的威脅。

深圳為保障人才持續流入而將購房優惠條件開到六折,這是否會對其他城市產生新的刺激而繼續加碼?尚不得知。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在提高保障房供給比例,擴大對低收入群租房的貨幣補貼等方面,深圳也值得其他城市多學習學習。

電商報,中國電商影響力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