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自身問題不解決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這是一個發生在幼兒園裡的真實故事,關於一個四歲小女孩子的心聲。


父母自身問題不解決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一天早晨,桃子老師(化名)像往常一樣整理好班級的環境,等待孩子們的到來。

在等待的期間,桃子老師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這是班裡一位小朋友的媽媽發來的:“我今天跟米寶(化名)在家裡吵了一架。她把我的眼鏡給掰斷了,而且是我最喜歡的,我也把她的玩具給摔壞扔了。我倆今天出門之前因為穿衣服的事情大幹了一場。”(看完這條消息,桃子老師倒吸一口冷氣。這條消息讓她眉頭緊鎖,內心變得沉重起來。因為自從小米寶入園以來,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很頻繁。米寶有一個沒長大的媽媽,媽媽不太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懂得孩子,因此這樣的衝突一直伴隨著米寶到現在。)

父母自身問題不解決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果然早上自由玩耍的時候就聽見米寶跟另一個小朋友談起了這件事情。米寶對她的好朋友說:“我今天不開心,因為媽媽打了我”

聽到孩子這麼說,老師決心要幫助孩子緩解一下心情。於是桃子老師和米寶有了這樣的談話

老師:“嗨,米寶。昨晚過的怎麼樣?睡得好嗎?”

沒想到,當聽到老師這樣說,孩子反而變得很緊張。她似乎已經知道老師心理真正想問的是什麼,她連忙解釋說:“我爸爸已經把媽媽的眼鏡修好了。”

聽到孩子這麼說,老師也安慰說:“沒關係的,一家人在一起總會發生衝突。我主要想關心一下你,因為看到你有點不高興。”

米寶一下子放鬆下來說:“我今天不想穿別的衣服,可是我媽媽非讓我穿上另外一套衣服。”

老師:“ 那你想穿哪一件衣服呢?”

米寶:“我就想穿我身上穿著的這一件啊。”

老師:“那媽媽想讓你穿哪一件?”

米寶:“她想讓我穿小白兔的那件,可是我不想穿小白兔的衣服”

老師:“然後你們怎麼解決了呢?”

米寶:“我媽媽非要讓我穿,我堅持不穿。然後我倆就吵起來了,當時我真的很生氣,我就把她的眼鏡拽下來給掰斷了。我媽媽也很生氣,她還打了我屁股。還把我的玩具給我摔壞了,還把新買的桌子也弄壞了。這都是新買的,”

老師:“接下來呢?”

米寶:“然後我就上幼兒園了,我媽媽就在家。”說到這裡,米寶更加難過了,她說:“我老闖禍。”

老師:“那你認為什麼是闖禍?”

米寶:“我也不太清楚”

父母自身問題不解決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當聽到這裡,老師已經能夠很敏銳的判斷,孩子的這種對自己比較低層次的認知“我老闖禍”是基於別人對他的評價(尤其是養育她的人)。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認知都是這麼差的話,未來她極有可能因此而低自尊、不自信,甚至一輩子都在對自己不滿意。

我們不難從媽媽的身上看到一個被溺愛長大的女人,成年之後她的人格里積澱下來的安全感就是依靠控制來決定的。因為從小米寶的姥姥姥爺對媽媽的溺愛,使得媽媽對事情的掌控慾望變得非常強烈,一旦有什麼事情是她不能掌控的,情緒馬上就會成為整個事件的主導。所以,當這個女人成年了以後有了家庭她或許就要控制自己的丈夫、孩子,甚至在工作中也可能是這樣,凡是都要讓別人遷就自己。這樣的人自己掌控情緒的能力會非常弱,而那些在她身邊愛著她的人就會遭殃,因為她的情緒總會出來傷害這些人,也包括她自己。

所以大體上我們能夠假想到這個女人自己痛苦,因為沒有人是甘願被控制的。更何況哪裡有控制哪裡就一定會滋生反抗!

父母自身問題不解決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所以桃子老師很清楚要想幫助這個孩子就必須要改變她的這種認知,讓她知道人都會犯錯誤的。每個人都有情緒,沒有人是完美的。而且犯了一點小錯誤根本不可怕,也不能因為一點小問題就對自己產生較低的認知。(更何況孩子有權利自己做出選擇,在這件事情上孩子是沒有錯的。因為她僅僅是沒有滿足媽媽那顆想把自己孩子打扮的可愛一點,從而讓自己內心獲得愉悅的需求而已。)

於是老師便對米寶說:“小的時候我經常不小心把水杯打翻,有些時候我的媽媽總希望我能穿的厚一點,可我卻總想穿薄一點的,因為那樣感覺更舒服一些。那你覺得這些事情算闖禍嗎”

米寶聽完搖搖頭說:“不算!”

老師:“是啊,那你說你老闖禍,可在我看來你並不是在闖禍啊”

米寶:“我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是闖禍”

老師:“是啊,既然你都不知道什麼是闖禍,那你為什麼要說自己總闖禍呢”

米寶:“我覺得我老闖禍是經常媽媽會生我的氣”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很多人在小的時候會和媽媽的想法不一樣。這不是我們不夠好,僅僅是因為我們和別人的想法不一樣。今天回家後給媽媽一個擁抱, 你們好好解決一下這個問題就沒事兒了。”

父母自身問題不解決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當老師說到這裡,米寶突然哇哇大哭,邊哭邊說:“不會的,我媽媽不會的。我媽媽一定會生氣好幾天好幾天的。”

看到孩子哭得這麼傷心,表達的這麼心酸,老師心裡也有些心疼。老師說:“讓我抱抱你吧”

米寶就趴在老師的肩上哭了好一會兒……

父母自身問題不解決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等米寶哭完,情緒也緩和一些了,老師對她說不如我們分析一下這件事情吧。 “當時媽媽把你的玩具弄壞扔了的時候你什麼感受”

米寶:“肯定很生氣很難過啊”

老師:“那我們來想一想,你把媽媽的眼睛掰折,你覺得媽媽會是怎樣的感受呢?”(在這裡,老師嘗試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即便媽媽情緒有多大,我們都可以嘗試著去理解她,同時也看到自己的問題。)

米寶:“我覺得媽媽也會不舒服。”

老師:“為什麼你會覺得媽媽不舒服呢?”

米寶:“因為我把她最喜歡的眼鏡掰壞了”

老師:“對啊,任何人遇到這樣的事情心理都會有點不舒服,這很正常。只是這些問題需要我們用更好的方法來解決。但無論怎樣媽媽還是愛你的,相信你也是愛媽媽的。在你們兩個之間只是發生了一件很多母女都會發生的事情,這沒有什麼,而且我打賭,等你今晚回家媽媽就已經不會再生氣了。”

(人的這一輩子會過的怎麼樣,全憑你的心是怎樣的。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的時候就與父母的親密關係出現問題,那麼這些統統都會在這個孩子成年後變為幸福路上的絆腳石。因此,老師依然在給孩子強調無論怎樣都相信媽媽是愛你的!只是沒料到,孩子的內心的那份相信已經被侵蝕的無影無蹤。)

聽到老師這麼說,米寶也堅定的說:“桃子老師,我相信你一定會輸的。”

父母自身問題不解決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雖然經過和老師的溝通後,米寶的情緒好了很多。可桃子老師知道解鈴還需繫鈴人,心病還需心藥醫。更何況在這件事上,無論別人有多麼正確的做法都比不上母親一個態度、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對孩子的影響大。所以就趕緊給媽媽打了電話,給媽媽建議。希望媽媽晚上能夠平和的跟孩子處理這個問題,避免讓自己的情緒傷害到孩子。

可誰知,聽完老師的建議後,媽媽直接說:“我做不到”

對於老師來說,媽媽的這種回答相比較之前與孩子的溝通,後者更加讓人感到痛心。因為做教育的我們深知父母自身的問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有多大。很多時候芭學園的老師看似在幫助一個孩子解決問題,其實都是在通過孩子先幫助父母,協助他們先做出改變。否則孩子就會深受其害,有的甚至是毀滅性的傷害。

媽媽似乎感受到了老師內心的無奈和難過,她接著說:“其實我知道,我這樣對米寶的影響很大。但是我真的有的時候控制不住我自己。尤其是因為一點小事她有自己的想法,不聽我話跟我對著幹的時候。我就會很火,跟她吵架。”

儘管這樣,老師依然不想就此放棄幫助孩子的機會,所以老師開了個玩笑說:“你試試吧,我今天可是跟米寶打賭了哦。我說你肯定能練習跟她用平和的方式解決問題,千萬別讓我輸哈!”

媽媽說:“可是她的玩具都已經讓我摔壞並且扔掉了,還怎麼解決”

老師:“那最起碼我們能夠做到回到家,心平氣和的談這件事情對米寶也是好的。我們不要讓孩子覺得,僅僅因為堅持了自己的想法,因而自己就成為了一個“壞蛋”的角色。”

終於在老師的勸解下媽媽:“那我儘量吧”

電話溝通完後,媽媽或許是因為老師的引導有了些許的思考,再次給老師說:“我確實挺以自我為中心的,跟同事冷戰也能幾個月不說話。家裡包括父母也是看我臉色,一方面我父母挺溺愛我的,可有的時候打起來也不手軟。所以我也形成了一有情緒就愛動手的習慣,並且越來越厲害,感覺控制不住。因為自身的這個問題很困擾我,也去看醫生有一年了,最近一兩個月停藥了,挺複雜的。對於米寶確實產生了不好的影響,一言難盡。我挺多時間陪她的,但總是不知道怎麼陪。也沒什麼耐心,在穿衣服上好像有點執念。扎頭髮也是,好像孩子一點不配合我就炸了。尤其是冬天以來,奶奶回老家了,我就更沒有耐心了。”

父母自身問題不解決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故事的最後,老師在跟米寶溝通完以後,擁抱了她。並在她耳邊說:“其實有句話我一直都沒有告訴你,就是你是我見過最獨特的孩子。你很有自己想法,你喜歡思考,也很勇敢的堅持做對的事情,這些美好的品質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但是我發現你都具備。”聽完老師的話米寶她竟然哭的更傷心了,但老師能感受到此刻趴在她身上失聲痛哭的小女孩心是多麼渴望被認可和理解。

教育的解讀:

從這個衝突使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兩個因素對人的一生幸福影響有多大。很多時候成人總是有愛孩子的願望,但是卻不具備懂孩子和愛孩子的能力。因此一次次不由自主的傷害著孩子,一次又一次自己也心痛不已。

可是我們又能怎樣呢,誰也無法決定哪個人會做我們的父母,他們會用怎樣的方式養育我們。又會在童年帶給我們怎樣的心理影響和看待處理事情的方法及做人的模式。童年給人們留下的心理影響,很多人傾其一生都在和那塊心理上的陰霾作鬥爭。幸福~對於這些人來說僅僅是別人的生活,或者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東西。

有些時候我們既痛恨父母教養我們的方式,卻又無意識的用這種方式對待著我們自己的孩子。都說父親、母親的角色實際上是一場修行,是上天派一個小小的天使來到我們身邊,他們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開始為止努力調整自己。

但是這場修行是痛苦的、這路上充滿了荊棘,要想成功必須付出努力。 很多父母因為承受不了鮮血淋漓的痛苦,而讓自己內心不斷的經歷折磨與掙扎,他們的孩子也因此受到人格及心理上的影響。少數人堅持了下來,並且努力從黑暗中探出頭去尋找陽光,緊緊牽著孩子的手,直到將他們送到充滿光明的世界。

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放心,放心的鬆開手。

因為我們知道,上天沒有給我們機會讓我們活的比孩子更長久,能夠保護他們一輩子;我們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把孩子未來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與挫折統統抹去;更加不可能阻礙孩子不讓他們離開我們,永遠在家人的懷抱中成長。總有一天他們會長大,他們飛翔的慾望會越來越強烈;他們會想要離開家,去到新的地方去創造屬於他們的人生。

因此我們相信,6歲之前是人的一生建構人格基礎的時刻。這個時期孩子的世界裡需要美好的東西,需要信任、需要鼓勵、需要支持需要被愛、被尊重、被理解。只要我們能在孩子童年這段最重要的時刻帶給孩子內心、人格一點陽光,未來孩子的人生就很有可能因為這一點點光而明亮、幸福,因為是你讓他們具備了創造幸福的能力!

父母自身問題不解決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故事中的老師來自李躍兒芭學園,這是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幼兒園。因為這裡的老師不僅懂得孩子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甚至有的時候為了幫助孩子去幫助整個家庭獲得成長,這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這裡是孩子的心靈的樂園,這裡是沒有心靈汙染的王國。祝福每一個孩子,也支持每一位父母不斷修煉,讓自己成為能給孩子培養一生幸福能力的那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