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自身问题不解决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这是一个发生在幼儿园里的真实故事,关于一个四岁小女孩子的心声。


父母自身问题不解决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一天早晨,桃子老师(化名)像往常一样整理好班级的环境,等待孩子们的到来。

在等待的期间,桃子老师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这是班里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发来的:“我今天跟米宝(化名)在家里吵了一架。她把我的眼镜给掰断了,而且是我最喜欢的,我也把她的玩具给摔坏扔了。我俩今天出门之前因为穿衣服的事情大干了一场。”(看完这条消息,桃子老师倒吸一口冷气。这条消息让她眉头紧锁,内心变得沉重起来。因为自从小米宝入园以来,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很频繁。米宝有一个没长大的妈妈,妈妈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懂得孩子,因此这样的冲突一直伴随着米宝到现在。)

父母自身问题不解决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果然早上自由玩耍的时候就听见米宝跟另一个小朋友谈起了这件事情。米宝对她的好朋友说:“我今天不开心,因为妈妈打了我”

听到孩子这么说,老师决心要帮助孩子缓解一下心情。于是桃子老师和米宝有了这样的谈话

老师:“嗨,米宝。昨晚过的怎么样?睡得好吗?”

没想到,当听到老师这样说,孩子反而变得很紧张。她似乎已经知道老师心理真正想问的是什么,她连忙解释说:“我爸爸已经把妈妈的眼镜修好了。”

听到孩子这么说,老师也安慰说:“没关系的,一家人在一起总会发生冲突。我主要想关心一下你,因为看到你有点不高兴。”

米宝一下子放松下来说:“我今天不想穿别的衣服,可是我妈妈非让我穿上另外一套衣服。”

老师:“ 那你想穿哪一件衣服呢?”

米宝:“我就想穿我身上穿着的这一件啊。”

老师:“那妈妈想让你穿哪一件?”

米宝:“她想让我穿小白兔的那件,可是我不想穿小白兔的衣服”

老师:“然后你们怎么解决了呢?”

米宝:“我妈妈非要让我穿,我坚持不穿。然后我俩就吵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生气,我就把她的眼镜拽下来给掰断了。我妈妈也很生气,她还打了我屁股。还把我的玩具给我摔坏了,还把新买的桌子也弄坏了。这都是新买的,”

老师:“接下来呢?”

米宝:“然后我就上幼儿园了,我妈妈就在家。”说到这里,米宝更加难过了,她说:“我老闯祸。”

老师:“那你认为什么是闯祸?”

米宝:“我也不太清楚”

父母自身问题不解决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当听到这里,老师已经能够很敏锐的判断,孩子的这种对自己比较低层次的认知“我老闯祸”是基于别人对他的评价(尤其是养育她的人)。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认知都是这么差的话,未来她极有可能因此而低自尊、不自信,甚至一辈子都在对自己不满意。

我们不难从妈妈的身上看到一个被溺爱长大的女人,成年之后她的人格里积淀下来的安全感就是依靠控制来决定的。因为从小米宝的姥姥姥爷对妈妈的溺爱,使得妈妈对事情的掌控欲望变得非常强烈,一旦有什么事情是她不能掌控的,情绪马上就会成为整个事件的主导。所以,当这个女人成年了以后有了家庭她或许就要控制自己的丈夫、孩子,甚至在工作中也可能是这样,凡是都要让别人迁就自己。这样的人自己掌控情绪的能力会非常弱,而那些在她身边爱着她的人就会遭殃,因为她的情绪总会出来伤害这些人,也包括她自己。

所以大体上我们能够假想到这个女人自己痛苦,因为没有人是甘愿被控制的。更何况哪里有控制哪里就一定会滋生反抗!

父母自身问题不解决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所以桃子老师很清楚要想帮助这个孩子就必须要改变她的这种认知,让她知道人都会犯错误的。每个人都有情绪,没有人是完美的。而且犯了一点小错误根本不可怕,也不能因为一点小问题就对自己产生较低的认知。(更何况孩子有权利自己做出选择,在这件事情上孩子是没有错的。因为她仅仅是没有满足妈妈那颗想把自己孩子打扮的可爱一点,从而让自己内心获得愉悦的需求而已。)

于是老师便对米宝说:“小的时候我经常不小心把水杯打翻,有些时候我的妈妈总希望我能穿的厚一点,可我却总想穿薄一点的,因为那样感觉更舒服一些。那你觉得这些事情算闯祸吗”

米宝听完摇摇头说:“不算!”

老师:“是啊,那你说你老闯祸,可在我看来你并不是在闯祸啊”

米宝:“我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闯祸”

老师:“是啊,既然你都不知道什么是闯祸,那你为什么要说自己总闯祸呢”

米宝:“我觉得我老闯祸是经常妈妈会生我的气”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很多人在小的时候会和妈妈的想法不一样。这不是我们不够好,仅仅是因为我们和别人的想法不一样。今天回家后给妈妈一个拥抱, 你们好好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就没事儿了。”

父母自身问题不解决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当老师说到这里,米宝突然哇哇大哭,边哭边说:“不会的,我妈妈不会的。我妈妈一定会生气好几天好几天的。”

看到孩子哭得这么伤心,表达的这么心酸,老师心里也有些心疼。老师说:“让我抱抱你吧”

米宝就趴在老师的肩上哭了好一会儿……

父母自身问题不解决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等米宝哭完,情绪也缓和一些了,老师对她说不如我们分析一下这件事情吧。 “当时妈妈把你的玩具弄坏扔了的时候你什么感受”

米宝:“肯定很生气很难过啊”

老师:“那我们来想一想,你把妈妈的眼睛掰折,你觉得妈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在这里,老师尝试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即便妈妈情绪有多大,我们都可以尝试着去理解她,同时也看到自己的问题。)

米宝:“我觉得妈妈也会不舒服。”

老师:“为什么你会觉得妈妈不舒服呢?”

米宝:“因为我把她最喜欢的眼镜掰坏了”

老师:“对啊,任何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心理都会有点不舒服,这很正常。只是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但无论怎样妈妈还是爱你的,相信你也是爱妈妈的。在你们两个之间只是发生了一件很多母女都会发生的事情,这没有什么,而且我打赌,等你今晚回家妈妈就已经不会再生气了。”

(人的这一辈子会过的怎么样,全凭你的心是怎样的。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就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出现问题,那么这些统统都会在这个孩子成年后变为幸福路上的绊脚石。因此,老师依然在给孩子强调无论怎样都相信妈妈是爱你的!只是没料到,孩子的内心的那份相信已经被侵蚀的无影无踪。)

听到老师这么说,米宝也坚定的说:“桃子老师,我相信你一定会输的。”

父母自身问题不解决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虽然经过和老师的沟通后,米宝的情绪好了很多。可桃子老师知道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更何况在这件事上,无论别人有多么正确的做法都比不上母亲一个态度、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对孩子的影响大。所以就赶紧给妈妈打了电话,给妈妈建议。希望妈妈晚上能够平和的跟孩子处理这个问题,避免让自己的情绪伤害到孩子。

可谁知,听完老师的建议后,妈妈直接说:“我做不到”

对于老师来说,妈妈的这种回答相比较之前与孩子的沟通,后者更加让人感到痛心。因为做教育的我们深知父母自身的问题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有多大。很多时候芭学园的老师看似在帮助一个孩子解决问题,其实都是在通过孩子先帮助父母,协助他们先做出改变。否则孩子就会深受其害,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伤害。

妈妈似乎感受到了老师内心的无奈和难过,她接着说:“其实我知道,我这样对米宝的影响很大。但是我真的有的时候控制不住我自己。尤其是因为一点小事她有自己的想法,不听我话跟我对着干的时候。我就会很火,跟她吵架。”

尽管这样,老师依然不想就此放弃帮助孩子的机会,所以老师开了个玩笑说:“你试试吧,我今天可是跟米宝打赌了哦。我说你肯定能练习跟她用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千万别让我输哈!”

妈妈说:“可是她的玩具都已经让我摔坏并且扔掉了,还怎么解决”

老师:“那最起码我们能够做到回到家,心平气和的谈这件事情对米宝也是好的。我们不要让孩子觉得,仅仅因为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因而自己就成为了一个“坏蛋”的角色。”

终于在老师的劝解下妈妈:“那我尽量吧”

电话沟通完后,妈妈或许是因为老师的引导有了些许的思考,再次给老师说:“我确实挺以自我为中心的,跟同事冷战也能几个月不说话。家里包括父母也是看我脸色,一方面我父母挺溺爱我的,可有的时候打起来也不手软。所以我也形成了一有情绪就爱动手的习惯,并且越来越厉害,感觉控制不住。因为自身的这个问题很困扰我,也去看医生有一年了,最近一两个月停药了,挺复杂的。对于米宝确实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一言难尽。我挺多时间陪她的,但总是不知道怎么陪。也没什么耐心,在穿衣服上好像有点执念。扎头发也是,好像孩子一点不配合我就炸了。尤其是冬天以来,奶奶回老家了,我就更没有耐心了。”

父母自身问题不解决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故事的最后,老师在跟米宝沟通完以后,拥抱了她。并在她耳边说:“其实有句话我一直都没有告诉你,就是你是我见过最独特的孩子。你很有自己想法,你喜欢思考,也很勇敢的坚持做对的事情,这些美好的品质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是我发现你都具备。”听完老师的话米宝她竟然哭的更伤心了,但老师能感受到此刻趴在她身上失声痛哭的小女孩心是多么渴望被认可和理解。

教育的解读:

从这个冲突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两个因素对人的一生幸福影响有多大。很多时候成人总是有爱孩子的愿望,但是却不具备懂孩子和爱孩子的能力。因此一次次不由自主的伤害着孩子,一次又一次自己也心痛不已。

可是我们又能怎样呢,谁也无法决定哪个人会做我们的父母,他们会用怎样的方式养育我们。又会在童年带给我们怎样的心理影响和看待处理事情的方法及做人的模式。童年给人们留下的心理影响,很多人倾其一生都在和那块心理上的阴霾作斗争。幸福~对于这些人来说仅仅是别人的生活,或者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东西。

有些时候我们既痛恨父母教养我们的方式,却又无意识的用这种方式对待着我们自己的孩子。都说父亲、母亲的角色实际上是一场修行,是上天派一个小小的天使来到我们身边,他们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开始为止努力调整自己。

但是这场修行是痛苦的、这路上充满了荆棘,要想成功必须付出努力。 很多父母因为承受不了鲜血淋漓的痛苦,而让自己内心不断的经历折磨与挣扎,他们的孩子也因此受到人格及心理上的影响。少数人坚持了下来,并且努力从黑暗中探出头去寻找阳光,紧紧牵着孩子的手,直到将他们送到充满光明的世界。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放心的松开手。

因为我们知道,上天没有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活的比孩子更长久,能够保护他们一辈子;我们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把孩子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统统抹去;更加不可能阻碍孩子不让他们离开我们,永远在家人的怀抱中成长。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大,他们飞翔的欲望会越来越强烈;他们会想要离开家,去到新的地方去创造属于他们的人生。

因此我们相信,6岁之前是人的一生建构人格基础的时刻。这个时期孩子的世界里需要美好的东西,需要信任、需要鼓励、需要支持需要被爱、被尊重、被理解。只要我们能在孩子童年这段最重要的时刻带给孩子内心、人格一点阳光,未来孩子的人生就很有可能因为这一点点光而明亮、幸福,因为是你让他们具备了创造幸福的能力!

父母自身问题不解决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故事中的老师来自李跃儿芭学园,这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幼儿园。因为这里的老师不仅懂得孩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甚至有的时候为了帮助孩子去帮助整个家庭获得成长,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这里是孩子的心灵的乐园,这里是没有心灵污染的王国。祝福每一个孩子,也支持每一位父母不断修炼,让自己成为能给孩子培养一生幸福能力的那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