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很多家長每天都在“傷害”孩子,只是你還沒醒悟,不要毀了孩子

我相信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每一個做父母的心情都是非常欣喜的,這意味著一個新的生命的到來,也為這個家庭增添了一員。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系列的“麻煩”,比如:孩子晚上起夜次數太多了,孩子晚上哭鬧不睡覺,孩子不好好吃飯。

稍微大一點以後,又要擔心孩子怎麼還不會坐,怎麼還不會走,或者總是亂扔東西,這些一系列的問題出來以後,通常父母都會很焦慮,想的自然也就多了

很多家長每天都在“傷害”孩子,只是你還沒醒悟,不要毀了孩子

當你“比較”的那一刻,你的孩子已經輸了

這個時候父母總是會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與自家孩子做比較。但是,從你比較的那一刻開始,你心理就已經承認了,自家孩子比不上別人的孩子,那麼,孩子自然也就落後了別人一步

通常,父母都會這樣去說,你看別人家孩子才幾個月就會坐著了,你看看小張家孩子比咱們家還小一個月都會走了,為什麼咱家還不會,是不是哪裡出問題了?到底怎麼回事呢?

這時候你心理就會越來越煩躁,導致讓孩子也感受到了你的情緒。

很多家長每天都在“傷害”孩子,只是你還沒醒悟,不要毀了孩子

孩子某一方面的早晚並不能證明什麼

我有個很好的朋友,她們家女孩叫果果,說話比較晚,在3歲時還不能很流利的說話,只是能偶爾蹦出幾個字,就是不愛說話,為此全家都很焦慮

別人家2歲的孩子都會說:奶奶換尿布,爸爸抱抱,媽媽衝奶奶之類的話,為什麼咱家孩子都3歲了還只會幾個字,為此也問了很多人,也去醫院看了,但也沒有什麼結果,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過了不久孩子上幼兒園了,突然有一天他們發現孩子說話好像清楚一些,說話的頻次也多了起來,這讓他們高興不已。

後來慢慢孩子學說話的速度越來越快,有時候根本停不下來,一直不停的在和他們交流,簡直成為了一個小話癆。

現在比那些說話早的孩子還喜歡說話,這終於讓他們解開了一個心結,不在認為自家孩子有問題。

很多家長每天都在“傷害”孩子,只是你還沒醒悟,不要毀了孩子

家長需要配合孩子的發育,進行輔助

後來,我朋友與我講起這個事情,也是讓我哭笑不得。其實,每個孩子某一方面的發展速度都是不一樣的,有點說話早,有的走的早,這都是很正常的行為

家長沒有必要過於擔心,也不用去與其它孩子進行比較,只要孩子某一方面發展,不是太早或太晚都沒有太大問題。

當然,孩子的行為早晚與教育方式肯定是有關係,但不是必然的,孩子自身的發育才是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孩子自身發育的道路上,配以正確教育引導方式,能夠更好的輔助孩子某一方面的進步。

比如,當你發現孩子有說話慾望的時候,在初期多於孩子溝通,教孩子一些發音比較簡單的詞語。

比如,爸爸、媽媽、一一、奶奶、球球這類詞語,重複的與孩子說,當孩子每學會一句,這時父母在給予誇獎,孩子就自然有興趣說話了。

很多家長每天都在“傷害”孩子,只是你還沒醒悟,不要毀了孩子

不要操之過急,傷害到孩子

還有拿孩子走路來說,從媽媽懷孕初期喜歡食物的喜好偏愛,一直到孩子出生以後母乳的攝入,在慢慢到一歲這個期間,每一個孩子吃的習慣,與營養攝入,這對於孩子的發育都是有影響的。

同樣,每一個孩子的發育不一樣,走路的時間也肯定會不同,如果在孩子還沒有發育好,還不適合走路的時候,這時家長看見別人家孩子都能走了,便強行讓自家孩子走路,這對於孩子的發育並不利,會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我們應該在孩子有走路慾望的時候,這時家長應該再旁進行輔助,或者拿一些孩子喜歡的小玩具,鼓勵孩子走過來拿,幫助孩子從慢慢適應開始,這樣便順其自然了,這對於孩子自我身體發育是一個順勢而為的過程。

很多家長每天都在“傷害”孩子,只是你還沒醒悟,不要毀了孩子

如果家長總是拿孩子與他人比較,在孩子剛有慾望說話時,家長就說怎麼這麼晚,還不說話,這時會打消孩子說話的興趣,自然就會更晚了。

其實,拿自家孩子與他人做比較是最不明智的選擇,我們應該去杜絕這個事情。

每一個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孩子面對同一件事的處理方法也不同,你認為有這些因素在裡面,他們之間有什麼比較的意義嗎?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需要發展的方向,當你因為某件事而拿孩子與別人對比時,就相當於側面的告訴孩子,你就是比不上別人,你就是某某方面比別人差。

這會讓孩子認為他確實比不上別人,他就是比別人某些方面差太多,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又怎會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