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音量“傷害”孩子了,父母的低聲教育是最好的禮物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性格,所以每個人說話的方式和表達情感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但是性格並不是天生的,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一個人的性格也會有所轉變。特別是心裡還沒有成熟的小孩子,他們更容易受到父母情緒和父母性格的影響,所以很多人都說過,在孩子的面前父母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不能讓孩子把父母不好的習慣給學了去。

別再用音量“傷害”孩子了,父母的低聲教育是最好的禮物

但是有些時候父母因為種種原因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不好的習慣,他們自己並沒有認識到,就像大嗓門說話。很多人從小說話就是嗓門很大,別人沒有提醒過,所以他們就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說話聲音要比別人大很多。這其實也是一個不太好的習慣。因為嗓門大的人容易被人感覺非常嚴肅,不好相處,而說話溫柔的人卻天生就能夠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說在孩子們的面前,特別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即使情緒比較激動也不能扯著嗓門跟他們大吼大叫。


別再用音量“傷害”孩子了,父母的低聲教育是最好的禮物

為什麼要低聲教育孩子呢?

一,平復孩子的心情

大人也有這樣的感受,如果一個人脾氣比較暴躁,情緒惡劣的跟你對話,你也不會想要搭理他們,孩子同樣也有這樣的感覺。如果家長在非常煩躁大聲吼叫的狀況下教育孩子批評孩子,他們要不就是完全不搭理家長,要不就是即使聽了也非常的不情願。

相反,如果家長能夠更加理智,低聲溫柔的跟孩子們講道理與孩子們溝通,可以完全改變這種家長與孩子處在對立面的這種狀態,能夠讓他們更加的敞開心扉去聽取家長們的意見,有利於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

別再用音量“傷害”孩子了,父母的低聲教育是最好的禮物

二,有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溫柔而又聽話的孩子,如果家長們面對孩子的時候一直脾氣暴躁大吼大叫的,又怎麼能要求孩子變成這樣,或者說孩子又怎麼能變成這樣呢?所以家長們在要求孩子做成一件事之前,首先要捫心自問一下,自己能不能做得到,自己是不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同樣,性格和脾氣也是這樣。如果家長一直在家裡大嗓門兒的吼叫,孩子們也會受到家長的性格的影響,如果他們以前是溫柔的,那麼在這種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也會變得越來越暴躁。如果孩子以前就和家長是一樣的性格,那麼他們的暴躁性格只會越來越嚴重,永遠都不可能變得溫柔乖巧。

別再用音量“傷害”孩子了,父母的低聲教育是最好的禮物

三,趕走情緒化

我們都知道情緒化對於處理問題的干擾性有多麼大。情緒化不僅不利於理性的解決問題,而且還容易造成親子關係之間更大的衝突。所以不管怎麼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當避免情緒化。孩子即使犯了錯誤,家長也應當心平氣和的理性與他們交流,讓孩子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在以後碰到任何的問題,孩子們也會更加理性。

別再用音量“傷害”孩子了,父母的低聲教育是最好的禮物

家長應當如何遞升教育孩子呢?

一,批評孩子時降低音調

衝突是怎樣產生的,就是一個人的不理性激發起一群人的不理性。如果家長也一直用大聲調的方式與孩子交談,就會讓孩子感覺到攻擊性,如果父母一直用低聲調的方式與他們交流,即使是批評教育他們,孩子們的攻擊性也會弱很多。

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情緒保持平和和穩定,讓他們減少牴觸的情緒。這樣的穩定情緒不僅利於孩子懂得道理而且不容易讓他們與父母對著幹,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如果父母在批評孩子時特別容易激動,那麼孩子也會被傳染情緒越來越易怒。不僅道理沒有被孩子聽到心裡去,而且親子關係的處理也會更加的困難,家庭甚至會逐漸走向破裂。

二,運用正確的措辭

孩子的心靈都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所以即使在家長心中有怒氣,想要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應當使用正確規範的語言去教育他們,而不應當因為自己的怒氣去使自己失去理性,使用一些有傷孩子自尊心的語言。這樣的語言不僅不能夠使孩子醒悟,而且還極易打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長們要想真正讓自己的教育方式起到原本應該起到的作用,就應當選擇適當的語氣和措辭。

三,向孩子解釋家長的用意

沒有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任何的期待,即使有的父母說自己希望讓孩子自由自在的生長,但其實內心裡仍然希望孩子向好的方向去長大,所以對於自己心存的期待也應當向孩子們解釋。因為他們並不是像家長一樣,能夠理解一句話背後的深意,有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將話直白地向孩子們說出來,才能讓他們清楚的明白家長的用意到底是什麼。但是家長解釋的時候也應當注意措辭和程度,不能夠一直強調,如果家長一直嘮叨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厭煩的情緒。有的時候一句話的重量要遠遠大於兩句話的重量。

別再用音量“傷害”孩子了,父母的低聲教育是最好的禮物

即使家長有教育的責任,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不滿的情緒家長應當自己消化而不能將這種不良情緒肆意地發洩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傷害孩子,而不能給他們帶去任何正面的效果,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當會剋制自己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