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說:形式對大多說人是一祕密……

歌德说:形式对大多说人是一秘密……

戈守智說:“凡作字者,首寫一字,其氣勢便能管束到底,則此一字便是通篇之領袖矣。假使一字之中有一二懈筆,即不能管領一行,一幅之中有幾處出入,即不能管領一幅,此管領之法也。應接者,錯舉一字而言也。(按:“錯舉”即隨便舉出一個字),如上字作如何體段,此字便當如何應接,右行作如何體段,此字又當如何應接。假使上字連用大捺,則用翻點以承之。右行連用大捺,則用輕掠以應之,行行相向,字字相承,俱有意態,正如賓朋雜坐,交相應接也。又管領者如始之倡,應接者如後之隨也。”

歌德说:形式对大多说人是一秘密……

王羲之 《喪亂帖》

“相管領”好象一個樂曲裡的主題,貫穿著和團結著全曲於不散,同時表出作者的基本樂思。“應接”就是在各個變化裡相互照應,相互聯繫。這是藝術佈局章法的基本原則。我前曾引述過張紳說:“古之寫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終篇結構,首尾相應。故羲之能為一筆書,謂《禊序》(即《蘭亭序》)自‘永’字至‘文’字,筆意顧盼,朝向偃仰,陰陽起伏,筆筆不斷,人不能也。”

歌德说:形式对大多说人是一秘密……

馮承素摹《蘭亭序》

王羲之的《蘭亭序》,不僅每個字結構優美,更注意全篇的章法布白,前後相管領,相接應,有主題,有變化。全篇中有十八個“之”字,每個結體不同,神態各異,暗示著變化,卻又貫穿和聯繫著全篇。既執行著管領的任務,又於變化中前後相互接應,構成全幅的聯絡,使全篇從第一字“永”到末一字“文”一氣貫注,風神瀟灑,不粘不脫,表現王羲之的精神風度,也標出晉人對於美的最高理想。毋怪唐太宗和唐代各大書家那樣寶愛它了。他們臨寫蘭亭時,各有他不同的筆意,褚摹歐摹神情兩樣,但全篇的章法,分行布白,不敢稍有移動,蘭亭的章法真具有美的典型的意義了。

歌德说:形式对大多说人是一秘密……

褚遂良摹《蘭亭序》

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說:“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若算子(即算盤上的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爾!”這段話指出了後世館閣體、幹祿書的弊病。

歌德说:形式对大多说人是一秘密……

沈度楷書

我們現在愛好魏晉六朝的書法,北碑上不知名的人各種跌脫不羈的結構,它們正暗合羲之的指示。然而羲之的蘭亭仍是千古絕作,不可企及。他自己也不能寫出第二幅來,這裡是創造。從這種“創造”裡才能湧出真正的藝術意境。意境不是自然主義地模寫現實,也不是抽象的空想的構造。它是從生活的極深刻的和豐富的體驗,情感濃郁,思想沉摯裡突然地創造性地冒了出來的。音樂家憑它來製作樂調,書家憑它寫出藝術性的書法,每一篇的章法是一個獨創,表出獨特的風格,豐富了人類的藝術收穫。我們從《蘭亭序》裡欣賞到中國書法的美,也證實了羲之對於書法的美學思想。

歌德说:形式对大多说人是一秘密……

民國拓本《始平公造像》

至於殷代甲骨文、商周銅器款識,它們的布白之美,早已被人們讚賞。銅器的“款識”雖只寥寥幾個字,形體簡綸,而布白巧妙奇絕,令人玩味不盡,愈深入地去領略,愈覺幽深無際,把握不住,絕不是幾何學、數學的理智所能規劃出來的。長篇的金文也能在整齊之中疏宕自在,充分表現書家的自由而又嚴謹的感覺。殷初的文字中往往間以純象形文字,大小參差、牡牝相銜,以全體為一字,更能見到相管領與接應之美。

歌德说:形式对大多说人是一秘密……

《大盂鼎》

中國古代商周銅器銘文裡所表現章法的美,令人相信傳說倉頡四目窺見了宇宙的神奇,獲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歌德曾論作品說:“題材人人看得見,內容意義經過努力可以把握,而形式對大多數人是一秘密。”我們要窺探中國書法裡章法、布白的美,探尋它的秘密,首先要從銅器銘文入手。

往期熱點頭條:

歌德说:形式对大多说人是一秘密……
歌德说:形式对大多说人是一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