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資本論》,我獲得了幾個關鍵認知視角

讀完《資本論》,我獲得了幾個關鍵認知視角

2018年初的時候,有人問我新年目標是什麼。我說讀完《資本論》……

讀完《資本論》,我獲得了幾個關鍵認知視角

從1月下旬開始,到5月底,花了四個多月的時間,這套1700多頁共200萬字的書,總算讀完了。在這幾個月的時間,每天都要看十幾頁到幾十頁不等,然後把所思所想,講給社群的小夥伴聽。

讀完《資本論》,我獲得了幾個關鍵認知視角

這是一段很難忘的體驗。主要有三個方面:

(1) 小時候就經常聽說的《資本論》終於讀完了,百聞不如一見;

(2) 全面地瞭解馬克思對資本的剖析,再看其他評論,有了自己的觀點看法;

(3) 能持續讀下去這種大部頭,讀其他書就不會感覺難了。

讀完《資本論》我的收穫很多,從分析問題的方法,到調研實踐的總結,從理論架構的搭建,到表達論述角度,有非常多值得學習和思考的地方。馬克思在這部作品裡,其實把發家致富的秘密揭露出來了。

今天扼要地分享幾個關鍵的認知視角,這些認知視角對我啟發比較大:

(1) 剩餘價值的認知視角

馬克思從商品的概念下手,從價值的定義切入,最後在資本主義的生產中,提出了“剩餘價值”的學說。在當今,會有很多人不認為這個概念成立,尤其是那些正在招人的創業老闆,紛紛表示自己很辛苦根本不算是榨取員工的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的本質是,當你的工作超過一定時間,你的產出大於資本家為了僱傭你進行的墊支,你所創造的多餘的價值,就是剩餘價值。利潤其實就來自剩餘價值其中的一部分。

有了這個視角以後,你可以看到,企業的存在本身就是要從員工身上獲得剩餘價值的。明白了這一點,你可以更好地在職場上謀求發展。

企業老闆給你畫大餅、灌雞湯,本質上就是要從你身上得到更多的剩餘價值,這樣企業才能生存發展;而企業生存發展好了,才能給員工更多的有利的進步的條件。所以剩餘價值的問題處理得好,勞資雙方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得到雙贏。

但是雙贏的前提是透明與公開,《資本論》把剩餘價值的本質刻畫得很清楚,我認為很有利於職場人士醒腦。反過來,如果你想在職場上有更多的進步,你需要思考你的剩餘價值從哪裡生長出來。

不要害怕老闆和你談剩餘價值,相反,你要警惕的是,他騙你說沒有從你身上蹭到剩餘價值。

關於剩餘價值,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裡有詳細的論述。

讀完《資本論》,我獲得了幾個關鍵認知視角

(2) 資本週轉的認知視角

在第二卷中,馬克思講了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的三個循環公式,重點探討了資本週轉的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一心想著要賺更多的錢,但是對於錢的概念,卻是很單薄的。錢的聚集我們可以暫且以資本代稱,資本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必須要在時間的作用下流動起來,才能增殖出更大的價值。

而這所謂的流動,其實就是生產流程週期。在資本主義的生產中,都會有一個“投下貨幣-生產商品-銷售商品-迴歸貨幣”的過程,這個過程時間的長短,就決定了資本的週轉速度。而對於生產而言,當週轉速度越快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對於資金量的要求會更低;也就意味著,對於等量資金,如果跑得比其他人更快,那效率也會更高。

這個特點在《資本論》第二卷裡有充分地討論。在現代的財務報表分析裡,也是很關鍵的衡量企業經營情況的指標。

讀完《資本論》,我獲得了幾個關鍵認知視角

(3) 為了賣而買、為了賣而生產的認知視角

馬克思在《資本論》裡很有價值的地方在於他分析問題的邏輯,這些邏輯的寶貴地方就在於,你可以看到他思考問題的痕跡,而我認為這些對我幫助很大。

比如在分析貨幣-商品-貨幣的G-W-G的過程時候,就說,“為了賣而買”和“為了買而賣”是不一樣的邏輯。前者是資本家的套路,後者是普通勞動者的套路。

這樣一下就講清楚了為什麼有的人能賺更多的錢。本質就在於,賺錢的人的出發點就是把錢投出去,換成某種非錢的形態,比如商品,再由這種形態,換回錢來。這個立足點從頭到尾都是錢……

而普通人的邏輯更多的是,我要努力工作賺到更多的錢,去買更好的東西。對於這些人而言,錢就是一箇中間的通道,連接的是兩端的非錢的形態。這樣一來,你自己的手裡就根本不能留錢下來……

就用一個公式,馬克思就講清楚了賺錢的本質。《資本論》固然是一部資本主義的批判之作,但是無意也成為了一本致富之作呀。

在《資本論》第三卷裡,馬克思就討論到了“為了賣而生產”的情況。其實縱觀我們現在大部分社會活動,企業不都是在做為了賣而生產的事情?

當你想要創業的時候,你要想清楚,你要為了賣什麼而生產?創業其實就是一條開啟通往資本家的探索之路。

(4) 其他感想

看《資本論》時間一長,就感覺自己的認知被馬克思拔高了。你彷彿看到眾生忙忙碌碌,無非是讓自己擁有更多的些的資本,而這其實就是讓資本增殖的過程。但這個過程太有吸引力了,因為資本更多會成為一種超脫個體的社會權力,而權力可以帶給人強烈且不可抗拒的即時反饋。

你可以看到,無數企業和個人前後奔波,最終變成跪倒在資本下的奴隸……為了更多的資本增殖,我們很多時候扭曲了自己的靈魂;然後用更多的資本,把空間裡的認知再扭曲到和靈魂同步。

但是更有意思的是,當你看到了這一層面,你反而更清晰地知道,你要參與的遊戲是一場什麼樣底色的戲劇。而一旦你看得通透了,反而可以更好地和這個世玩耍了。

由此說開,讀《資本論》給我的收穫,也許並不在於書上的那一些知識,而在於通過這樣一段旅程,你會發現,你已經有能力,用自己的行動和學習,去構建對於這個世界的獨特見解。

成為一個有自己獨立想法的人,那是多麼酷的一件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