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田,閩西三月裡的一聲春雷

驚蟄,萬物出乎震,震為雷。自驚蟄起,天氣回暖,春雷始鳴,大地甦醒。1928年的第一聲春雷,對於閩西人民而言,來的比驚蟄要早了兩天。回首九十年的來路,那一年的3月4日,後田村的一聲春雷,留給歷史的是如此濃墨重彩。

後田,閩西三月裡的一聲春雷

福建人民武裝鬥爭的開始

後田,位於新羅區東肖鎮政府駐地南面,四周群山環抱,土地肥沃。然而在土地革命前,這片沃土並未給佔當地人口大多數的貧下中僱農帶來溫飽,全村耕地總面積的94.53%為地主、富農、工商業及公嘗田所有。殘酷的現實迫得無地或少地的貧苦農民只能靠租地耕種為生,“業七佃三”。一年辛苦耕種,所得卻少得可憐,再加上高利貸、各種苛捐雜稅的盤剝,貧苦農民的生活,真的是家無隔夜米,糠菜半年糧。

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反抗。“五四”的新思潮喚醒了閩西的一大批知識分子,他們尋求革命真理,投身反帝反封建洪流,併成立革命組織,傳播革命思想。1921年春,鄧子恢、陳明、章獨奇、林仙亭等人在桐岡書院發起組織了奇山書社,組織閱讀《共產黨宣言》《新青年》《嚮導》等革命書籍,抨擊時弊。入社的教師和中學生有兩百多人,其中便有來自後田村的陳樹槐、陳柏生、陳俊昌、陳品三、陳其湘等進步青年。1923年9月,鄧子恢聯合張覺覺、章獨奇等37人在奇山書社創辦了《巖聲》報,積極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揭露社會黑暗,報道群眾鬥爭,喚起工農大眾覺醒,推進革命思潮,宣傳社會主義、馬列主義思想,闡述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精神。《巖聲》報是閩西傳播馬列主義時間最早、影響最大的革命刊物。1927年,在陳品三的介紹下,後田僱農陳錦輝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福建第一個農民黨員。不久又吸收秘密農會會員陳炳清、陳玉清等6人入黨,建立福建第一個農村農民黨支部———中共後田支部。1927年冬,中共龍巖縣臨時縣委成立,縣委機關設在後田村。

後田,閩西三月裡的一聲春雷

1921年春,鄧子恢、陳明、章獨奇等在桐岡書院舉辦進步讀書會“奇山書社”

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傳到閩西以後,龍巖臨時縣委積極準備開展武裝鬥爭。為了培養和訓練武裝骨幹,後田村黨支部在火星祠開設了青年國術館,以教習拳術為名訓練武裝人員。於此同時,地主豪紳也在後田村拉攏了一些地痞流氓組織老人拳術館,對抗和破壞農會的活動,二者之間的矛盾衝突日趨尖銳,在1928年春達到高潮。當時,地主豪紳利用青黃不接之際囤糧抬價,一時間龍巖米貴,勞苦大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暴動的時機已經到來!龍巖臨時縣委以“防匪”為名智奪地主掌握的6支步槍,並決定於3月4日地主鄉紳集會做“關帝福”之機發動武裝暴動。“關帝福”當天,有組織進入關帝廟的群眾,遭到了地主指使的地痞流氓的毆打,一時間群情激奮,後田黨支部認為暴動的時機已經成熟,經縣委批准,暴動時間被定在了當晚。同時,縣委決定,附近的鄭(聯)邦、龍聚坊、鄧厝、盂頭等支部一致行動。

是日夜,地主豪紳在“老人拳術館”設宴作樂並密謀武裝鎮壓農民。後田黨支部挑選了20名“青年國術館”會員,由陳錦輝率領,鎮壓了地主狗腿子陳北瑞並直搗“老人拳術館”。縣委連夜召開群眾大會,郭滴人高聲宣佈,後田農民暴動了,要進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在火星祠堂,望著被當場燒燬的田契借約,農民一派揚眉吐氣,尤其是聽到從此田租不交,舊債不還,田地由農民分配時,現場氣氛達到最高潮。後又集合農會會員進一步收繳地主武裝。翌日,女共產黨員張溪兜斧劈公穀倉,將200多桶穀子分給缺糧少種的農民。農會還責令掌管公嘗賬的地主將所欠公嘗款也限期交出。在鄭邦、龍聚坊、鄧厝、盂頭等村,燒燬田契借約,收繳地主槍枝彈藥的行動也在縣委的統一部署下展開。全東肖共繳槍50餘支。3月7日晚,以後田村農會名義召開了一次全鄉400多名農友參加的聯歡大會,進一步發動群眾。同時實行赤色戒嚴,併成立游擊隊,陳錦輝擔任隊長。

後田暴動的規模和影響逐漸擴大,引起了東肖地主豪紳的恐慌。他們逃到城裡,向國民黨陳國輝部告狀、請兵,圖謀撲滅剛剛點燃的革命火焰。3月8日,陳國輝令吳虎帶領500餘士兵,在地頭蛇林尚軒的協同下,兵分三路包抄後田村。3月9日拂曉時分,羅懷盛、陳品三、陳錦輝率領100多農民迎敵,農軍因寡不敵眾於兩小時後向東坑山上撤退。後田暴動武裝撤退後,陳國輝部即在村中大肆燒殺搶掠,逮捕了共產黨員和群眾60餘人,當場殺害張國民等3人。群眾的財產損失達10萬餘元。

後田農民武裝暴動後,閩西各地爆發了一次比一次強烈的、震撼全省的武裝暴動。3月8日,平和暴動打響;6月25日,上杭蛟洋農民自衛軍舉行武裝暴動;6月29日,中共永定縣委領導了溪南為中心的全縣大暴動,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把閩西暴動推向高潮。後田暴動是福建人民武裝鬥爭的開始,特別是組織了紅色游擊隊,依靠遊擊活動去開展工作,這就使福建革命從此走上了武裝鬥爭的新階段,為以後朱毛紅軍入閩,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建立中央蘇區打下基礎,開闢了道路。

土地革命之先聲

後田暴動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打響了全省農民武裝暴動的第一槍,建立了第一支農民武裝,他的意義還在於暴動之後立即實行土地革命,併成為全國土地革命中開展保田鬥爭持續時間最長的地方。1959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子恢為後田暴動紀念館題詞,讚揚它是“閩西土地革命之先聲”。

後田,閩西三月裡的一聲春雷

後田暴動舊址

暴動當天,郭滴人便代表臨時縣委命令收繳全鄉地主的全部田契、借約、槍枝。田契借約當場查明燒燬,並莊重宣佈從此田租不必交,舊債不必還,田地由農民分配,沒收的穀物錢糧等則分給貧苦農民。這番舉措,讓當地傳承了千百年苦難的貧苦農民感到由衷的高興。遺憾的是,在敵人的進攻下,後田人民還來不及分田,暴動武裝便轉移到龍巖、永定、上杭三縣邊境開展武裝鬥爭。在永定,鄧子恢對永定縣委書記羅秋天說,後田暴動的教訓就是沒有在暴動後,動員更多的更廣的人民群眾投入武裝鬥爭,沒有及時進行分配土地。致使敵人大舉進攻時,束手無策,群眾遭到嚴重的摧殘。建議現在群眾鬥爭情緒仍然十分高漲之時,縣委就應該“趁熱打鐵”,領導人民群眾擴大斗爭範圍,發展大好形勢,在敵人尚未進攻之前,鞏固自己,收繳地主武裝,肅清反革命,沒收和分配土地,建立政權。他與張鼎丞領導農民大膽地進行土改分田的試驗,成功地創造了土改分田的經驗:以鄉為單位,在原耕基礎上,抽多補少,按人口平均分配。

紅四軍三克龍巖並立穩足後,鄧子恢向身居新邱厝的毛澤東介紹了分田的辦法和經驗。毛澤東聽後高興地對鄧子恢說:“你們的作法比井岡山時期有發展,現在閩西局面大體穩定,當前主要工作是領導人民開展土地革命。”鄧子恢根據毛澤東的意見,起草了一個土地革命綱領。在龍巖試行後深受農民歡迎。1930年上半年,鄧子恢經過調查研究,認為1929年分配土地時,只重視土地數量上按人口平均分配,因而許多地主、富農保留了好田,而貧僱農分到的多是瘦田、壞地。因此,決定再加上一條“抽肥補瘦”的規定。這種做法在東肖首先試行後,深受農民的歡迎,然後迅速推行到閩西各縣。在中共閩西一大上,在毛澤東的親自指導下,對此作了科學的總結,制定了一部比較完善的閩西土地法推廣到全國各根據地,它對我黨土改總路線的形成有重大的意義。在南陽會議上,毛澤東稱讚“閩西土地解決辦法最好”。

在暴動後的漫長土地革命鬥爭中,後田黨支部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他們長期領導農民開展保衛蘇區分田成果的鬥爭。後田村始終是國民黨反動派企圖奪田的重點村。國民黨十九路軍進佔龍巖後,實行“計口授田”和“連坐法”破壞革命成果,後田村成了縣游擊隊抗擊十九路軍的重要據點之一。在中央紅軍長征後的閩西南三年游擊戰爭及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後的反頑自衛鬥爭中,後田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保衛土地革命勝利果實始終堅持著頑強的鬥爭。

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後,國民黨龍巖當局企圖推翻國共協議,極力支持豪紳地主收租奪田。在龍巖策動豪紳地主開會,確定先搞“重點突破”然後“全面收租”的步驟,進行奪田。並選定後田和條圍魏金水(時為龍巖縣委書記)家兩處作為重點突破。他們的如意算盤是:只要在龍巖最早鬧土地革命的後田村和龍巖縣委書記的家這兩處收租得手,全面收租就能順利展開。在收租奪田的陰謀屢次受挫後,國民黨龍巖縣當局決心以政府出面,採用高壓手段,強制收租,揚言“堅決要收租,先收後田的租”。消息傳到後田,農民憤怒地說:“看他有兩個頭殼(龍巖話,意為腦袋)沒有。”東肖區委組織農民連夜遊行示威,張貼“田主收租,殺他抵命”“有命收,無命食”等標語,警告業主團。懾於共產黨和農民群眾鬥爭的聲威,國民黨龍巖縣當局最終不敢輕舉妄動。

抗戰後期,國民黨龍巖當局決定把龍巖作為推行所謂“扶植自耕農”土地政策的試點,後田村又首當其衝。在保田鬥爭中,後田黨支部領導農民一次次針鋒相對,挫敗了國民黨頑固派一次又一次的奪田陰謀。

為有犧牲多壯志

在龍巖、永定13萬人口的廣大地區,有20多萬畝土地革命分田果實一直保留在農民手中。從而創造了中國革命史上罕見的奇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龍巖人民英勇頑強,前仆後繼,百折不撓,進行了長達二十三年的艱苦卓絕的鬥爭。革命火種從未熄滅,黨的組織從未斷線,革命紅旗始終不倒。偉大勝利的背後,是光榮的犧牲。

後田,閩西三月裡的一聲春雷

後田暴動陳列館

在保田鬥爭中,後田黨支部書記張溪兜和女接頭戶陳客嫲先後犧牲。“閩西事變”中,省保九團和白土鎮警襲擊後田村和榴坑村,後田村黨支部書記陳南坤及陳協仁遇害,兩村被捕100多人。

長期的革命鬥爭中,為革命犧牲生命的後田子弟有陳柏生、陳錦輝、陳品三、陳德全、陳客嫲、張溪兜、張龍地、陳桐生、陳松照、陳德泉、陳炳使、陳炳清、陳炳木、張清河、陳壽山、陳長林、陳昆照、陳南桂、陳根地、陳錦清、林德欽、陳坤林、陳炳坤、陳南昆、陳錦榮、陳金品、陳俊昌、陳添地、李其村、陳漢青、陳清地、李錦瑞、陳加金、陳聯盛、陳金水、李江福、陳仁深、陳紀昌、陳漢生、陳玉春、陳木德、陳金壽、饒金泉、陳義輝、陳秀南、陳河清等數十人。接頭戶張秀地、李巧珠、李金炳、羅春花、傅金花、李秀地、張仁花、李翠蘭、邱翠蘭,老游擊隊員陳金木、陳水明、彭雪英、陳映輝、陳炳河,老地下黨員陳水秀、陳金順,老蘇區幹部羅香仔等為支持革命百折不撓。此外,尚有諸多的革命群眾在無私地奉獻。他們前赴後繼,譜寫了一部驚天動地的後田榮耀,讓後田的春雷響徹天際。(本報綜合整理)▋(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