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田到户的故事

分田到户的故事​八十年代初,村里开始分田到户,各家单干,那可真是有欢喜有人忧。家中有劳力,会种田的则喜出望外,感觉到幸福的生活指日可待;而家中人少,不善务农者则愁容满面,本就劳苦的日子何时到头。


分田到户的故事​吴四家有三个儿子,全是壮劳力,那几亩地根本不愁种,种的粮食年年丰收;刘能家生了三丫头,都还小,靠谁来种地?吉人自有天相,懒人自有懒法,你种粮食我种树,不用年年去耕收。

分田到户的故事​刘能选种了行情见长的山楂树,但是种树也要有好人手来管理。正在抽着烟犯愁的时候,吴四精神抖擞地过来了,说:“刘能,你这是犯哪门子的愁呢?”刘能指了指脚下的土地说:“家中无劳力,啥事都干不成哟!”吴四明白了,心中一动,随口说道:“我家那三劳力正有劲没处使呢,要不借你使使?”
分田到户的故事​刘能一听,正中下怀,眉开眼笑:“是这样,我出肥料和土地,你出种子和劳力,卖了树苗二八开。”“那不行,最起码得五五开。”“三七开!”“四六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定为对半开,达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口头协议。

分田到户的故事​吴四是个勤快之人,说干就干,精挑细选了优质种子,预先处理催芽醒种,然后父子四人播种,抚育养护,浇水、追肥、除草、除虫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辛勤劳作,山楂苗终于长大了,吴四和刘能看着地里密密麻麻的树苗,仿佛看着一沓沓的钞票,二人会心一笑,乐呵呵地回家了。
分田到户的故事​第二天,吴四啍着小曲走到地头一看,满地的树苗不见了踪影,大吃一惊,看到从远处走来的刘能,急死白活地喊道:“刘能,快点,咱的树苗被偷了!”刘能慢吞吞地走过来,不慌不忙地说:“你穷咋呼啥,树苗我卖了!”“卖了?卖了多少钱?”“卖多少钱你管不着!”

分田到户的故事​“那我的那一半呢?”“什么你的一半,我家的地,我家的苗,给你五千块钱还不够你的?”“那不行,说好的二一添作五,少一分不行。”“吴四,给你一千块种钱,四千块工线,已经不少了,知足吧,啊,别再吵吵了。”吴四回到家后前思后想,告状没证据,忍了吧太憋屈,说出去还惹人笑话。
分田到户的故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一铜锣挂在脖上,走街穿巷,边敲边喊:“狗日刘能不是人,骗我父子三年整,又买种子又出力,山楂树苗终长成。可恨刘能黑了心,一夜之间树卖空,原先定好五五分,他只给我五千整。”转了三天,人们除了看笑话,谁也帮不了他,他只好悻悻地回家了,躺在炕上一病不起。

分田到户的故事​刘能听说后,感觉到事情不妥,毕竟是多年的老弟兄,就买了几包点心,来看望躺在炕上的吴四,笑嘻嘻地说:“老四,至于么?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为一点钱伤了咱哥俩的和气,送了你的小命。”吴四一听,更生气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坑我父子,就不怕遭报应?”
分田到户的故事​刘能脸上一阵红阵白,不情愿地从兜里掏出一打钱来,说:“这是一万二,从今以后咱哥俩两清了,行不?”“是五五开吗?”“必须的,对天发誓,只多不少。”吴四看着那厚厚的一打钞票,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两人同时成了方圆几十里有名的“万元户”,他们种山楂发财的故事影响了很多农民,大家纷纷效仿,后来当地成为有名的山楂种植基地。

分田到户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