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族曾是商周專用人牲,蟄伏邊疆近千年不忘報仇,後裔如今僅百人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出現過無數民族,一些保留延續至今,一些卻永遠地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提起消失的民族,知名度較高的主要有契丹、党項、柔然、匈奴等,卻很少有人直到,中國古代還有“奚族”——這個民族在華夏大地上存在了兩千餘年,卻在元朝時憑空消失。

此族曾是商周專用人牲,蟄伏邊疆近千年不忘報仇,後裔如今僅百人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

關於“奚族”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周禮》,其中明確記載:“女桃,每廟二人,奚四人。”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發現了是否用三奚、三十奚祭祀父乙(商王武丁)和大乙(商王成湯)的卜辭。在這一時期,奚族被中原人叫做“三奚”,“奚“的意思就是奴隸,可見這個民族在最初是被中原人奴役的種族,甚至是任人宰割的對象——商朝統治階級大量抓捕奚族人做苦役,還將他們用來放血祭祀神明,後者便是不折不扣的人牲。《秋官·禁暴氏》中明確記載“凡奚隸聚而出入者,則司牧之,戮其犯禁者”。

此族曾是商周專用人牲,蟄伏邊疆近千年不忘報仇,後裔如今僅百人

▲出土的人牲坑

被欺負得無處容身的奚族只得四處遷徙,遠離中原以求自保。他們不斷向東北邊疆流動,成為東夷民族,漸漸淡出了統治者的視線。此後他們一直沒有返回中原,而是在邊疆地區繁衍生存,中原政權也逐漸淡忘無視了這個不起眼的小族。

可是在東夷地區的生活也並非易事,資源少、種族多,因此爭鬥變得頻繁。最初奚族和契丹族是鄰居,他們在語言、文化、制度上都近似,強大的契丹族想要將奚族吞併,而奚族經過幾百年蟄伏,雖然限於資源、人口的約束沒能壯大,但也不再像以前那麼好惹。經過無數次衝突鬥爭,契丹始終無法吞併奚族,而奚族也無法戰勝契丹。

此族曾是商周專用人牲,蟄伏邊疆近千年不忘報仇,後裔如今僅百人

▲契丹人蠟像

唐朝時,隨著契丹人的崛起,奚族開始尋求外援,奚族首領甚至帶著族人內附大唐。對於這些邊遠小民,唐太宗李世民不僅賜予奚族首領國姓“李”,封為縣公,還在東夷地區修建都督府。

然而這並非代表奚族願意真正的歸順大唐,他們的野心遠不止此。武則天執政時期,中原朝廷內外皆有憂患,奚族於是也開始不安分起來,但囿於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而遲遲沒有行動。誰料這時契丹舉旗造反還,要向中原進軍,奚族便抓住機會和契丹建立同盟關係,連長達百年的仇恨都拋之腦後,只想一起入侵大唐。

此族曾是商周專用人牲,蟄伏邊疆近千年不忘報仇,後裔如今僅百人

▲唐朝軍隊劇照

唐朝上下將這兩個造反的東夷民族合稱為“兩藩”。一開始,面對他們的突然襲擊,唐朝的東北邊關因猝不及防而損失慘重,加上這兩個民族又都擅長騎兵作戰,所以大唐軍隊幾乎不是他們的對手,先後有幾十萬將士死於同“兩藩”作戰,就連名將王孝傑都犧牲在了東北邊關。直到唐軍加派軍隊,“兩藩”才因人員消耗過大而不得已歸順。但是在其後百年間,他們依然賊心不死,時常騷擾邊關,為禍一方。等到“安史之亂”爆發之時,“兩藩”再次尋得造反機會,他們便和安祿山叛軍勾結在一起繼續反唐。

隨著契丹人愈發強大,奚族在聯盟中的地位越來越弱,最終在唐朝末年被契丹徹底吞併。為安撫奚族,遼朝皇室與經常與奚族人進行政治聯姻,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蕭太后便是奚族人。遼朝中期,契丹人遭遇了更強大的敵人——女真,契丹人尚且自身難保,奚族則更是慘遭滅族,殘存下來的族人分散各地,先後被契丹、女真、蒙古等族同化,僅有少數奚族人遠赴西域。

此族曾是商周專用人牲,蟄伏邊疆近千年不忘報仇,後裔如今僅百人

▲古崖居奚族部落遺址

元朝之後,契丹人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奚族更是無跡可尋了。就這樣,一個延續了兩千餘年的種族不復存在。對此,後世史家一直在竭力尋找奚族後裔,近代以來發現河北青龍縣有個西莊村,原名“奚莊村”,村中還有很多蕭姓人家。經專家考證,這很可能是現存的奚族唯一後裔。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