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之使命民權│白色產業蝶變:一個冰熊倒了,更多“冰熊”來了

縣之使命民權│白色產業蝶變:一個冰熊倒了,更多“冰熊”來了

(民權澳格瑪工業園區)

▶12年前,民權縣年財政收入只有6085萬元,是河南省縣級財政排名中位列倒數第一的國家級貧困縣;但到了2016年,其稅收已完成6.1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實現了超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三超”目標。這種飛速“蝶變”,源自其發展製冷產業的路子。那麼,民權又是怎樣走上“製冷”之路?其野心如何?

100天的“香雪海速度”

各種型號的冰箱,各種款式的冷櫃,新開發的櫃式飲水機、自動售貨機、自動售飯機……擺滿了河南香雪海家電科技有限公司在民權產業集聚區內的展廳。

河南香雪海家電科技有限公司對於民權產業集聚區來說,意義重大。它是該產業集聚區引進的第一家制冷企業。而引進這家企業所產生的“鯰魚效應”,最終成就了民權制冷業的今天。

“從與企業簽約,到第一臺冷櫃下線,在別的地方可能要用大半年,但在民權,僅用了100天的時間。這就是人們眼中的‘商丘速度’,其實更應該叫‘香雪海速度’。”民權縣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局長王煒衝說。

據王煒衝介紹,2010年7月,香雪海和民權正式簽約後,提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在年底銷售旺季到來前,民權要給企業建成能夠進行生產的廠房。建廠房問題不大,最關鍵的是徵地問題,有的地方,僅僅是徵地,就需要耗費至少一年半載的時間。但民權毫不猶豫地回答“沒問題”。

結果,真沒問題,這個總投資12億元的項目,在當年的11月20日就下線了第一臺冷櫃。

“香雪海速度”是怎麼來的?

一個看似並無特別的農業大縣和國家級貧困縣,靠什麼吸引到了香雪海?

“香雪海”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門朝陽說,有三個原因:第一,民權縣有老冰熊的製冷產業基礎,有人才方面的優勢;第二,民權具有親情優勢。香雪海電器集團裡60%~70%的工人都是民權籍人員,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有很多民權籍人士,如集團總裁、技術總監等都是民權人;第三,香雪海響應國家產業轉移的號召,在內地初步選擇了安徽全椒工業園、江蘇睢寧工業園和河南民權產業集聚區,正是民權的招商熱情和優惠政策打動了他們。這也是後來香雪海把總部又遷到民權來的重要原因。

馮先東說,項目落地後,民權縣專門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第一負責人,8名縣級領導幹部、20個單位負責人組成的項目指揮部;每天確保2名以上縣級領導現場指揮服務,其他指揮部成員都在項目搭建的板房中現場辦公,對該項目的備案、工商註冊、環評等手續的辦理都由專人負責,企業根本不需要出面。

“香雪海速度”,就是這麼來的。

一個冰熊倒了,上百個“冰熊”來了

縣之使命民權│白色產業蝶變:一個冰熊倒了,更多“冰熊”來了

(民權阿詩丹頓工業園)

“香雪海”的到來,猶如一條鯰魚,攪動了國內製冷業界的平靜。接著,萬寶來了,澳柯瑪來了,浙江華美來了……截至今天,民權已經擁有42家整機裝備企業、54家配件企業、20多個知名品牌,冰箱冷櫃年產能2200萬臺,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冷藏保溫車生產企業增至5家,產量和產能均佔國內同行業的半壁江山。2017年,民權制冷產業總產值達到了400億元。

這對於民權經濟而言,可謂天翻地覆。12年前,民權高新區只有10餘家企業,全縣年財政收入只有6085萬元,是河南省縣級財政排名中位列倒數第一的國家級貧困縣;但到了2016年,其產業集聚區已經有近150家的企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3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實現了超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三超”目標。

毫無疑問,民權“三超”主要歸功於製冷產業的大發展。那麼,作為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國家級貧困縣,為何要選擇將製冷業作為主導產業?

民權現任縣委書記姬脈常說,民權打造中國製冷設

產業基地是有基礎的。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民權靠著“一紅一白”兩大產業出盡風頭,“紅”是指民權葡萄酒,“白”指的是冰熊集團。後者是當時河南省工業展現的四面紅旗之一,也是中國第三大製冷家電設備製造商。但可惜後因併購重組失敗導致資金鍊斷裂而倒下了。在2008年左右,河南省發展產業集聚區,民權縣領導班子到浙江考察,發現這裡的一些製冷企業裡竟然60%以上的專業技術人才來自民權,這讓正在尋找出路的民權眼前一亮:民權要發展,承接產業轉移必須突出產業特色,雖然冰熊風光不再,但它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和市場營銷人員,製冷產業是民權最大的優勢,也是民權重新崛起的基礎。

就這樣,一個“冰熊”倒下了,上百個“冰熊”在民權又重新站了起來。

民權新目標 打造中國的“冷谷”

縣之使命民權│白色產業蝶變:一個冰熊倒了,更多“冰熊”來了

(民權阿詩丹頓工業園區)

“民權制冷”正在形成集聚效應,“蝶變”也正在發生。在民權縣,已不僅僅滿足於上百個“冰熊”的崛起了,他們的目標是打造中國的“冷谷”。

那麼,提升的動力在哪裡?縣委書記姬脈常說,就是轉型升級。早在2015年,他們就提出了“兩個突破”和“四個轉變”,將製冷主導產業逐步實現由家用、商用製冷向工業、科研製冷拓展轉變,由單一的製冷家電製造向全方位智能家電製造轉變,由量的擴充向提質增效轉變,由民權制造向民權創造轉變。

轉型升級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技術創新。民權縣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副局長馮先東介紹,早在2010年,民權就建立了全國第四家、河南唯一一家制冷檢測中心——中國製冷機電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河南站)。現在,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所、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10餘家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了製冷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3家、博士後工作站4個,還與江浙大學合作共建了雙創綜合體,與北京大學合作建立了北京大學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河南(民權)研究基地。

“下一步,我們還要以河南製冷機電產品監督檢測中心為平臺,加大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力求在核心生產技術上佔領製冷行業制高點。” 馮先東說。

一系列的舉措,都彰顯了民權在“冷谷”之路上的野心。

縣之使命民權│白色產業蝶變:一個冰熊倒了,更多“冰熊”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