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經統治過半個地球,如今被關進“牢籠”,只是個象徵

眾所周知,英國國王是法定的三軍最高統帥,英國首相只是內閣中的主宰。但是,在英國的內政外交中,內閣首相則是權力的中樞,國王只是一個配角。特別是80年代的英國政壇,鐵娘子撤切爾夫人叱吒風雲,伊麗莎白二世則龜縮白金漢宮,難得出頭露面。

她曾經統治過半個地球,如今被關進“牢籠”,只是個象徵

世人只知有撒切爾夫人,不知有伊麗莎白二世。那麼,為什麼在英國會出現“國王名義上統帥三軍,首相實際上指揮國王的局面呢?這還得從現代英國政治體制的形成談起。

英國的專制制度始於15世紀末,國王在當時不但是政治上的最高統治者,而且也是大土地所有者,權力至高無上,呼風喚雨,何等威風。他以維護封建貴族的利益及封建剝削制度為己任,憑藉各種專制機構統治和壓制人民,其中樞密院是最核心的機構。

她曾經統治過半個地球,如今被關進“牢籠”,只是個象徵

樞密大臣都是國王的親信,作為國王的左右手協理著國家。後來,樞密大臣的選拔範圍有所擴大,威廉三世(1689——1702年)曾任命少數議員為樞密院成員,並將樞密院交由議會中最有勢力的一派領袖負責,在他領導下秘密商討和決定國家政務,內閣制的雛形從此奠定。1714年,漢諾威王朝的喬治一世即英王位,由於他是日爾曼人,不懂英語,經常不參加樞密院會議,遂漸漸失去對樞密院的控制權。

她曾經統治過半個地球,如今被關進“牢籠”,只是個象徵

樞密院逐步演變為總攬國家政務的內閣,內閣負責人的權力隨之擴大。1721年,以羅伯特,沃爾波爾為首相的第一屆現代內閣制意義上的內閣正式誕生。隨後,在英國逐漸形成一種慣例:每逢議會大選後,由國王任命多數黨領袖為首相,由首相負責組織對議會負責的內閣,行使行政權。

隨著內閣制的逐步確立,國王同首相之間的權力之爭日顯突出,而資產階級革命後近代政黨的崛起,最終結束了國王對英國政治的絕對權威。資產階級執政黨的黨魁憑籍自己雄厚的階級基礎,在議會中興師作法,頻頻向國王爭奪權力。

她曾經統治過半個地球,如今被關進“牢籠”,只是個象徵

國王的社會基礎則已日趨沒落,再加上世襲國王的政治能力大小不一,難免受氣挨擠。《權利請願書》、《人身保護法》、《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無疑是英國首相躋身國家最高行政首腦之途的座座里程碑;

對英國國王來說,則不啻是一次次爭鬥失敗的恥辱標記,大勢所趨,國王也無可奈何。為了保住自己在國家政治中一息尚存的榮譽地位,國王於1937年批准了議會制定的《國王大臣法》,極不情願地把早已不存在的行政大權交出,首相的絕對權威得到法律上的正式確認。

她曾經統治過半個地球,如今被關進“牢籠”,只是個象徵

今天,英國首相的集權趨勢還在加強。他不僅可以決定內閣組成的名單,而且還控制著內閣活動的各個方面;內閣的決定多半不是通過表決來作出,而是以首相的意見為轉移;所有內閣大臣都要服從首相的意志,對首相負責;同首相產生分歧矛盾的大臣,除了辭職,別無他途。

而名居高位的英國國王,只不過置身首相之後,代他履行履行批准手續而已。如此權限決定了其無所作為的行為方式。

更多世界歷史文化,敬請關注:社稷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