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難改振盪格局

大豆 难改振荡格局

圖為我國曆年來大豆產量(單位:千噸)

在消化完中美貿易談判達成一致的利空後,5月中下旬以來,連豆期貨築底回升,走出4月中旬下跌以來最長時間、最大幅度的一波反彈。展望後市,美豆短期難有利多因素,國產大豆供需寬鬆且價格低迷,連豆期貨反彈空間或有限。

外盤難覓利多消息

雖然進口大豆和國產大豆用途有所不同,國產大豆主要製作豆製品,進口大豆主要用於榨油,但由於國產大豆也可以榨油,進口大豆也會被非法摻兌到國產非轉基因大豆中製作豆製品,所以兩者價格有一定的聯動性。今年年初,阿根廷大豆產區乾旱一度刺激連豆期貨上漲,但現在美豆短期難有利多消息,無法提振連豆期貨持續走高。

隨著中美貿易談判達成一致,美豆得以重返中國市場。5月中旬至月底,美豆走出一波反彈,但由於沒有利多消息支撐,美豆再度回落,重試前低。目前南美大豆收割已近尾聲,阿根廷減產的消息無法提振美豆盤面,反而因為巴西大豆出口屢創紀錄而擠壓美豆空間,使美豆倍感額外壓力。美國新作大豆種植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由於前期降雨較多,土地墒情較好,所以種植進度較快,生長狀況理想。美國農業部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6月3日當週,美豆生長優良率為75%;種植率為87%,高於去年同期的81%和5年均值75%的水平;出苗率為68%,高於去年同期的55%和5年均值52%的水平。

進口大豆擠佔市場

去年政府就開始在東北地區採取措施,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降低玉米播種面積,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使得國產大豆產量恢復性增加。據統計,2017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為778.3萬公頃,比上年增加58.1萬公頃;單產量為1869公斤/公頃,比上年增加73公斤/公頃;總產量為1455萬噸,比上年增加161萬噸。此外,與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用途相似的進口非轉基因大豆,進口渠道和進口量也不斷增多。去年以來,我國從俄羅斯、南美、加拿大等地進口非轉基因大豆的數量增加較快,質優價廉的進口非轉基因大豆不斷擠佔國產大豆市場。

從需求上看,一方面,國產大豆主要用於製作豆製品、提煉大豆蛋白等,因出油率相對偏低,如果用於榨油,和進口大豆相比沒有成本優勢。雖然有少量笨榨豆油,不僅售價較高、出油率極低(僅在13%左右),而且市場認同度較低,總體規模不大。另一方面,和油脂需求量不斷增加不同,豆製品需求相對穩定,增長空間不大。在去年國產大豆增產後,加之進口非轉基因大豆增多,導致國內非轉基因大豆供應充裕,而需求不旺導致國產大豆價格穩中有落。

部分農場繼續擴種

受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政府提高大豆自給率的決心較大。同時,為了繼續貫徹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的既定政策,政府在東北地區加大對大豆種植的補貼力度,力爭引導農民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壓縮玉米播種面積。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大豆播種面積將達到1.27億畝,比去年增加1000萬畝,增幅為8.5%。不過,據實地調查,由於補貼政策發佈較晚,農民更願意種植效益較好的玉米,大豆實際種植面積低於有關政府部門的統計數字。即便如此,有政策扶持,部分農場還是有擴種大豆的積極性。大豆播種面積即便不會像政府統計的數字那樣大幅增加8.5%,但至少不會減少太多。即便維持去年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從前期大豆價格走勢來看,下一年度國內大豆供需將依舊寬鬆,除非東北地區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

整體來看,由於笨榨豆油概念市場接受程度較低,僅限於豆製品消費的國產大豆,所以供需略顯過剩。外盤大豆則短期利多消息難覓,也無法提振內盤大豆,加之國內新季大豆繼續增產有望,連豆期貨偏弱振盪的格局難以改觀,建議後市逢高做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