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要戰略性開啟自己的造車大業?媒體:這事還得看任正非的態度

華為要戰略性開啟自己的造車大業?媒體:這事還得看任正非的態度

2018年6月6日,華為在北京舉辦了榮耀突破性技術暨榮耀Play新品發佈會。大會一開始,華為的消費者BG CEO餘承東第一個登臺發言。餘承東站在臺上,當著眾人的面就講,未來,華為在中國市場上的市佔率要達40%以上。2019年在全球市場中的市佔率要超過蘋果,華為穩坐全球第二大手機供應商的寶座。

華為在中國市場的市佔率突破40%,這就等於說華為的手機在中國市場上一年的出貨量要達到1.8億臺左右,相當於每5個人中,差不多就有2個人用的是華為的手機。而華為要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供應商,在全球的出貨量應該不下於2.2億臺才行。事實上,只要華為能夠在國內市場的份額越來越高,後面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供應商並非不可能。況且,餘承東在會上透露,華為最近一個月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已經非常接近30%。餘承東在會上還說得非常明白:"我相信在今年,華為加榮耀的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一定會超過30%。未來,我想我們在中國市場,我們兩個品牌加起來,市場份額有望超過40%。其實,在海外一部分國家,我們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40%……我想我們,我給我的團隊提的要求是,(在國內)我們不僅要做第一名,還要拉開與第二名、第三名的差距。"

僅根據餘承東昨天在會上所言來判斷,智能手機業務應該仍然會是華為在後面聚焦的戰略之一。不過,有業內人士在對華為進行了深入的瞭解後並分析,華為其實已經深知整個智能手機行業進入到了新的瓶頸期,並且充滿了風險。而被媒體爭相唱好的5G,目前在華為的產業圖譜中充其量就是一個產品的價值。華為接下來重點聚焦的戰略之一很有可能是汽車行業,即華為正謀求成為全球最大的車聯網巨頭。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0月,包括任正非、徐直軍、郭平等在內,華為所有的最高管理層將會齊聚愛爾蘭,到時在會上探討最重要的主題就是汽車。

早幾年前,業界中就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汽車實際上就是有著四個輪子的智能手機。2018年5月19日,吉利的副總裁楊學良在成都舉辦的"2018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與創新論壇"上發表了演講。楊學良在演講中說道:"汽車一定會成為四個輪子下的手機,他的應用場景比手機更多元化,駕駛出行的職能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你坐在這個車上,就像你坐在辦公室、家裡一樣,而且這個車是一定能夠實現萬物互聯的。"簡言之,汽車將會是下一類互聯網終端設備。

2017年10月,華為的副董事長徐直軍曾在一次公開的會議上說道:"每一個行業都有可能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未來最能顛覆的一個產業就是汽車產業,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可能將中國16萬億產值的汽車業,包括周邊產業,徹底顛覆掉。"據有對徐直軍瞭解的人士稱,按照徐直軍的設想,華為未來應該製造一款價格適中,且一定是能大規模量產的城市SUV。

華為要戰略性開啟自己的造車大業?媒體:這事還得看任正非的態度

特斯拉已經很出色地向業界定義了什麼才是硬件平臺,且已經因此贏得了一部分的市場。可在華為看來,華為自身在全球的供應鏈體系和製造硬件的能力,應該是遠遠強於特斯拉的。華為的高管們因而才對汽車行業有了越來越強的自信,相信華為在汽車行業會比特斯拉做得更好、更有成就。事實上,華為佈局汽車行業可謂是早有準備,並且已經具有了很強的能力。

比如,華為內部設有專門研發動力電池、能源的團隊—瓦特實驗室,團隊的總人數達數千人之多。有華為內部的員工先前透露,華為除了在上海有試車場地外,在加拿大設有無人駕駛研究和測試的團隊。華為的車聯網事業部門研發的方向主要在電動汽車最核心的動力系統上。

又比如,2015年,華為接連獲得了奧迪、奔馳的通信模塊訂單。2016年9月末,奧迪、寶馬和戴姆勒三家汽車廠商聯合包括華為在內的五家電信廠商,共同組建起了5G汽車通信技術聯盟,以共同推進車內5G通訊技術的應用。

再比如,2017年末,華為宣佈與歐洲第二大汽車製造商標緻雪鐵龍在車聯網行業開展長期性的合作,雙方基於華為的OceanConnect物聯網平臺以搭建Connected Vehicle Modular Platform平臺,從而面向用戶提供新型的移動出行服務解決方案。

2018年4月13日,華為的戰略委員會在內部下發了一份關於2018年的戰略文件。該文件中提到了華為的多個業務戰略重點,尤其重點提及了車聯網。文件中還十分明確地指出,車聯網行業有著高附加值,華為後面要加快在車聯網行業中佈局的速度,要在全球車聯網行業中成為第一。

華為要戰略性開啟自己的造車大業?媒體:這事還得看任正非的態度

嚴格而言,華為早已開始在車聯網行業中進行佈局。2013年,華為便向業界推出了車載模塊ME909T,並承諾後面每年會投入上億元研發跟車聯網相關的技術。之後,華為和許多汽車廠商分別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比如,華為與豐田達成合作,幫助豐田將WiFi的熱點部署到汽車上,進而實現了汽車與呼叫中心的信息互聯。又比如,華為為奔馳、奧迪提供車載通信模塊芯片,該芯片由海思研發設計。有相關機構預測,國內的車聯網市場在2025年有望達到2162億美元的體量,相當於全球的四分之一。而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方向。

不過,有媒體也報道,華為日前在深圳坂田基地就與奧迪的前期合作進展進行了介紹,華為的LTE產品線總裁熊偉表示,華為在2018年將覆蓋10萬輛網聯車。華為以網聯車的名義進入汽車市場,實則華為向業界宣示了自己的造車大業。華為是否會全面地進入汽車市場還是要取決於任正非以及徐直軍、郭平、胡厚崑共同做出的決策,最關鍵還是得看任正非的態度。任正非一直不大喜歡徐直軍那些太過創新的想法,可能這也是任正非領導華為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