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和素食,人類為何適合吃“素 ”?

肉食和素食,人類為何適合吃“素 ”?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認知的提升,人們對食物的要求也從滿足口欲向營養、安全和健康方向考慮,大眾對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的認知和需求也越來越強。除此以外,葷食和素食也成了大眾討論或爭論的話題。

現代醫學從人體必需營養成分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某些營養成分必需要從肉類中補充,植物中含量極少,不能滿足人體需要。多數人的感受是,不吃肉似乎吃不飽。食素者也會反駁,很多人常年食素,也沒有出現乏力和營養不良,這又如何解釋呢?

生物體在自然界中存在適應了數十萬年,必然已經形成了與自然有最佳適應性的身體機能,順應自然的規律無疑才是最好的選擇。老虎吃肉,牛吃草,是最自然不過的例子了,食肉或食草是動物的天性。草食動物往往壽命長,繁殖力強,種群龐大。食肉動物往往短壽,更易患各種疾病,因處在食物鏈頂端,會因食物匱乏導致飢餓甚至會導致種族消亡。

人最適合吃什麼呢?

人類適合吃什麼,除了醫學和科學上的分析推論以外,還可以從人體的生理機構和進化的角度做一些邏輯推導。

肉食和素食,人類為何適合吃“素 ”?

動物的腸道是用來消化食物的,消化什麼樣的食物要有什麼樣的胃腸結構相適應,動物腸道的長度更是與食譜結構密不可分。一般食肉動物的腸身比是“3-4倍”,食草動物的腸身比是“20-30倍”,人的腸身比(以人的上身長度計算)是“6-7倍”。從生理結構看,人似乎不適合食草也不適合食肉,似乎更適合葷素搭配的雜食。我們從人類的近親靈長類動物,猩猩和猴子的食譜能找到更準確的答案。靈長類動物多以水果,堅果,植物為主食,偶爾會以昆蟲和小動物為食。猴子和猩猩身手敏捷,力大無比,也不會出現營養缺乏的病症。作為高級的靈長類動物,從腸道的長度和結構看,人類也似乎更適合以堅果,水果和植物為食。

近幾年醫學科學的實踐和研究也發現,人類後天出現的多數疑難雜症與飲食過量和食譜有直接關係。美國加州大學老年病研究所研究發現,7天的斷食(很少的能量供給)使高血糖患者有比較顯著的改善。一些膳食纖維倡導者也發現,肥胖和三高等症狀也有很大的改善。

清華大學張明徽團隊的臨床研究發現,在技術干預下的21天無食物攝入的辟穀狀態,能有效控制肥胖,三高,泌尿繫結石,輕度銀屑病,白癜風,失眠抑鬱等臨床疑難雜症。復食後如果食譜改為偏素食,疾病狀態會徹底消失,如果飲食譜恢復到以往狀態,症狀會逐步反彈,這充分說明現代社會的多種疑難雜症都是不當飲食造成的,尤其是過量和過度烹飪的肉食。

肉食和素食,人類為何適合吃“素 ”?

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對食物品質的影響不容忽視,農藥,激素,抗生素對主糧和肉類的汙染不容忽視。過多的攝入肉食,有害物質在人體內的累積所引發的疾病也不容忽視。

從總體來看,人類更適合“素食”,而食 “素”也不是食“草”,素食也不會導致營養缺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