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

前兩日,一封來自沃興華的致歉信在網絡上流傳引起書界的關注。

“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

一個展覽,沃先生不必道歉,因為藝術是展覽之外的東西......

部分將展作品“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

“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
“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
“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
“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
“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

再看看下面作品
“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

“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

[沃興華藝術觀]

我的書法強調形式構成

說到理想,我的追求目標非常明確:在注重點畫結體的基礎上強調章法,在注重局部完美的基礎上強調構成關係,將偏重於文本式閱讀的傳統書法轉變為強調圖式觀看的現代書法。

我的書法強調形式構成,希望人們在觀看它的時候,第一時間感覺到的不是文字,而是筆墨與餘白所構成的圖式,是多種多樣的書法語言,如粗細、方圓、大小、正側、疏密、虛實、枯溼、濃淡等對比關係,然後通過它們來充分感受書法藝術的視覺之美。這就好比看西方畫家塞尚和畢加索的作品一樣,首先看到的不是畫面的逼真,而是各種色彩和各種造型的和諧組合,然後經過一番審視,才能辨別出它所表現的是一片崖石、一座樓臺或一個人體。

我的書法強調形式構成,目的是要豐富作品的內涵,因此不會忽視結體的表現。書法藝術寫的是漢字,任何方式的欣賞,到最後必然會落實到漢字上,書法家只有通過獨特的結體造型,才能讓觀者發現他獨特的處理意識和思想感情,感受到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且我也不會忽視點畫的表現,點畫雖是書法作品中最小的造型單位,但是作為基礎,承載了最豐富的細節。古人論書,講得最多的就是筆法,主張將點畫分成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部分來寫,走出一個過程,通過提按頓挫,表現各種造型變化,通過輕重快慢,表現各種節奏變化,有形有勢,形勢合一,寫出生命的意象,獲得獨立的審美價值。結體和點畫是傳統書法的精髓,任何忽視都會降低書法藝術的品質,導致粗糙和簡陋的毛病。

形式構成的觀念和理論是在傳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為它從章法整體出發,視點更高,視域更寬,不排除點畫,不忽視結體,所以傳統書法所有的,它應當都有,傳統書法所沒有的,它也應當有。只有這樣,做到了‘致廣大,盡精微’,它才配得上說是在傳統基礎上的發展。”

我認為理想是一種信念,建立在個人的情志、歷史的意識和實踐的經驗之上,一旦確立,就不要輕易地懷疑,要相信。理想不會有錯,如果有錯的話,錯的往往是我們不夠執著,不夠堅定,因為猶豫彷徨而踟躕不前,結果走得不夠深不夠遠。因此,雖然現在有許多人不理解我的創作,我是造次於斯,顛沛於斯,但是心以為是,不敢不為,“雖千萬人吾往矣”,雖千萬難吾往矣!”


“雖千萬難吾往矣……”——沃興華

沃興華,1955年出生於上海,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年考取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本科,1979年破格考取本校古文字專業研究生,1982年畢業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1994年晉升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導師,先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藝術學院教授、博導,復旦大學文博學院教授、博導。除歷史方面出版的著作和論文外,書法方面出版的專著有《中國書法史》《敦煌書法研究》《金文書法》《碑版書法》《中國書法全集·秦漢簡牘帛書》(上、下卷)《民間書法研究》《書法構成研究》《書法技法新論》《書法創作論》《書法臨摹與創作分析》《形勢衍》《書法問題》等三十餘種,出版《沃興華書法集》《沃興華書畫集》多種,主編教育部書法教材,《金文大字典》(上、中、下三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