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分析師預計,電商未來幾年還將會取得快速的增長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線上銷售佔零售總額的比例也全球最高。政府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5.33億的在線購物者共計購買了5.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8658億美元)的食品、服裝和其他消費品,佔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獲取新的線上用戶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去年新網民的增長率已從前一年的6.2%下滑至5.6%。

許多分析師預計,電商未來幾年還將會取得快速的增長。隨著中國零售商一直面臨的物流問題得到改善,該行業的運營效率正迎來提升。

許多分析師預計,電商未來幾年還將會取得快速的增長

茵曼在線競爭對手韓都衣舍電商集團創始人趙迎光認為,電商仍然是大勢所趨。“大趨勢是線下品牌會走到線上,而不是線上品牌走向線下。”他說道。

可以肯定的是,線上和線下零售之間的界限正日益模糊化,企業正認識到兩手一起抓的重要性。

小米2011年作為純在線品牌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異軍突起,但自2016年以來該公司已經開設了超過300家線下門店。它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表示,忽視線下零售導致公司2015年和2016年銷售額大幅下滑。他將小米去年的捲土重來部分歸功於它的實體店。

阿里巴巴和它的主要競爭對手騰訊,也在通過收購和入股大舉佈局百貨和連鎖超市市場。

同時涉足線上和線下零售可給企業帶來的競爭優勢是,觸及更多的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數據。

隨著輕輕鬆鬆取得增長的時期的結束,在線零售商必須更加努力地爭取小城市裡的新用戶,觸及年紀較大和收入較低的人群。

2015年,方建華認為,相比通過在線商店,在小城市通過實體店觸及顧客的成本要更低。他認為,透過公司對其數百萬顧客的洞察,茵曼可以比純實體店競爭對手更好地管理供應鏈和門店。例如,在中國寒冷的東北部“鐵鏽地帶”,女性並不是很喜歡茵曼樸素的棉麻服裝,因此公司不需要在那裡開實體店。

茵曼不收取加盟費用,會收回所有未售出的庫存,統一線上線下價格,並給所有的門店提供軟件管理系統。

最初,茵曼在線下的購物中心運營商中並沒有品牌認知度。想要在南昌市開設茵曼門店的瑜伽老師顏亞玲(Yan Yaling音譯)回憶說,她當初被購物中心運營商一再拒絕,到最後才找到一家盡是空鋪位的購物中心。

顏亞玲說,雖然那個商場經營掙扎,但她的商店經常人滿為患,因為顧客可以試穿衣服,也知道線上線下的價格是一樣的。 2016年,她在南昌最繁忙的商場開設了她的第二家茵曼門店。

在2017年下半年,茵曼開始在所有產品上附上無線射頻識別芯片,以此給公司的廣州總部帶來各種產品信息,比如產品被試穿的情況,出售的時間,或者產品銷售不佳的信息。 這些信息有助於茵曼減少庫存。

“問題並不在於時尚品牌是否需要同時做線上和線下,”方建華指出,“而是你想在這兩個世界中做到多大的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