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稱《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是“絕妙的交響樂作品”

《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勾畫出一幅豔麗的俄羅斯民間生活風俗畫

——格林卡管絃樂《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美學分析

向陽光

《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絃樂曲,作於1848年,它是一部俄羅斯化的交響樂作品。作曲家採用了俄羅斯民間廣泛流行的婚禮歌曲《從山上,從高高的山上》和舞蹈歌曲《卡瑪琳斯卡亞》兩首民歌作為素材,對兩個主題加以變奏發展,寫成了一部民族風格濃郁的雙主題變奏曲。其結構為二重變奏曲式,即以兩個主題及它們的一系列變奏所構成。兩首歌曲在性格、體裁、結構、調式諸方面都不同,通過兩者的交替對比和變奏,勾畫出一幅豔麗的俄羅斯民間生活風俗畫。

柴科夫斯基稱《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是“絕妙的交響樂作品”

優美、抒情、緩慢的《從山後,從高高的山》 是變奏曲的第一主題:

1=F 3/4

13 |4 3 1 |17 65 22 |5 . 1 75 |3 6 7 |16 51 2.32 |1

熱烈、歡快、快速的《卡瑪琳斯卡亞》是變奏曲的第二主題:

1=D 2/4

5 535 |424 313 |21 23 |1 135 |424 313 |21 23 |1

柴科夫斯基稱《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是“絕妙的交響樂作品”

這兩個主題在性格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俄羅斯人民性格的兩個不同側面——抒情、沉思和豪放、樂觀。

樂曲從中板速度開始,樂隊奏出了婚禮歌中的下行音調構成的第一主題的一個基本動機發展成的簡短引子,在F大調上陳述:

0 04 31 |6 - - |0 01 75 |3 - - |

柴科夫斯基稱《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是“絕妙的交響樂作品”

它威嚴莊重,情緒飽滿,強勁有力,體現了俄羅斯人民豪勇的性格。引子之後,由絃樂器齊奏出悠緩、抒情的第一主題,微微帶有沉思、憂鬱的旋律,表達了農村姑娘出嫁時,向母親告別依依不捨的心情。最後,歌聲伴送著新娘,離開了孃家,前往新的家庭。

格林卡把第一主題的優美旋律,運用了俄羅斯民間合唱中最常用的襯腔式復調手法,進行了連續三次變奏,時而出現在絃樂器上或管樂器上,時而出現在高音區或低音區,隨著合唱的進入,旋律的呈示和交織,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幅俄羅斯農村婚禮的風俗畫。

柴科夫斯基稱《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是“絕妙的交響樂作品”

然後,由小提琴重複地奏著一個帶裝飾音的單音,接著在一小段連接句過渡後,進人中庸快板部分,不斷重複的裝飾音,引出了無憂無慮、活潑歡快而熱烈的第二主題,彷彿宣告婚禮儀式已經完成,喜宴正式開始。第二主題在D大調上呈示,它先由小提琴奏出,然後加以變奏;在樂隊演奏中,有富於民間特點的打擊樂的伴奏襯托;有小提琴拔弦模仿俄羅斯民間樂器三角琴的聲音;有雙簧管吹奏蘆笛的音色等。加之,第二主題運用裝飾變奏、襯腔、音調的引伸發展和配器等作曲技法,使氣氛越來越喧鬧、幽默、熱烈,把《卡瑪琳斯卡亞》這首民間舞曲的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使人恍如置身於喜慶歡樂的舞蹈場面。當情緒達到最高潮時,整個樂隊突然安靜下來,只聽到舞蹈歌曲主題的片斷兩次從遠處傳來。在歡快的舞曲裡,又可聽到優美抒情的第一主題,它進行了四次變奏,經過簡單的連結,第二主題在降B 大調上作了兩次變奏後,又經過簡短的連結,轉回D大調。兩個主題以復調形式天衣無縫地交織一起,顯示了格林卡高超的創作技巧。當音樂處於極其熱烈歡快的氣氛時,全曲進入尾聲,在樂隊猛然的一擊後收束。

柴科夫斯基稱《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是“絕妙的交響樂作品”

格林卡的這部作品,在表現人民生活、運用民間音樂素材、樂曲結構形式和管絃配器法等方面,都為後來俄羅斯作曲家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為俄羅斯管絃樂的發展樹立了榜樣。格林卡一生沒有寫過交響曲,但在《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中,他成功地運用歐洲古典音樂的藝術成就,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俄羅斯音樂的民族傳統,將俄羅斯民歌交響化,寫出了俄國第一部真正的民族交響樂作品。後來的俄國交響樂作曲家正是沿著這部作品所開闢的道路成長起來的。因而,柴科夫斯基稱格林卡的《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是“絕妙的交響樂作品”,它對俄國交響樂來說,就如同“橡樹子孕育出橡樹”一樣。

向陽光簡介

柴科夫斯基稱《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是“絕妙的交響樂作品”

中學音樂高級教師,國際作者作曲者聯合會(CISAC)會員、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會員、中國二胡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會員、湖南省音樂評論家協會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獲得者、中國音樂學院器樂考級優秀指導教師。《音樂教育與創作》專欄作家,先後在國內外發表文藝作品、音教論文800餘首(篇) 。《沁園春·國慶感懷》《西江月·祖國六旬贊》《清平樂·黨誕九秩感賦》《鷓古天·頌十八大》《搗練子·盛世召開十八大》等40餘首詩詞、15條語錄榮獲全球華人聯合會(HRA)、世界華人作家協會金獎、特等獎;《美麗臨湘·組詩》(26首)榮獲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最佳獎;《中華輝煌》等2首歌詞獲湖南省文聯一等獎;作品榮入《全球優秀華人詩歌頌典》《古今中外名家語錄精編》等6部詩歌銘言集。《獻給老師的禮物》等8件作品參加了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舉辦的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系列大展並獲銅鼎獎;《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賞析》等2篇美學論文榮膺“世界學術貢獻獎”金獎;《摭論素質教育中的器樂教學》等10餘篇論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國教育學會評為一、二、三等獎; 8篇論文蟬聯湖南省教科院一等獎; 4首歌曲獲全國徵歌大賽金、銀獎;《我的中華》《我們擁抱春天》等30餘首歌曲入選《全國教師作曲家歌曲集》《中國當代優秀校園歌曲》等多部歌集。著有《音樂文化與素質教育》《中國音教十家優秀歌曲專集》等10餘部。藝術成就簡介及代表作入選《湖南文藝六十年(1953-2013)·音樂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