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幣保衛戰打響 香港連續13次出手 或刺破樓市泡沫

近期,貿易戰、中興遭制裁等突發事件頻出,震撼全球資本市場。

今天,作為中國與世界連接橋樑的香港又有大事發生。

進入4月,香港外匯市場突起風波,港幣對美元持續走弱,引發香港金管局連續入市干預。

週四(4月19日),香港金管局連續三次入市拋售美元保衛港幣。

先是今早的紐約匯市,香港金管局兩次入市共買入133.13億港幣,隨後開盤的亞市盤中,香港金管局第三次入市。

從上週四開始,香港金管局共十三次入市,合計買入513.27億港幣。

港幣保衛戰打響 香港連續13次出手 或刺破樓市泡沫

本次干預,是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香港金管局第一次出手阻止港幣貶值。

香港金管局的入市干預,讓人想起了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曾經重創俄羅斯、韓國、泰國、印尼等國家經濟的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炒家們,是否又回來了呢?香港金管局時隔多年後的再次出手,又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香港的聯繫匯率是什麼?

這次香港金管局入市干預,是因為進入今年以來港幣持續貶值。

為了方便讀者理解,筆者先給讀者朋友們介紹一下香港獨特的聯繫匯率制度。

香港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及國際金融港,是因為香港保證了匯率的穩定及資本的自由流動。

具體做法是:在香港,有三家銀行可以發行港幣,分別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和渣打(香港)銀行有限公司,但這三家銀行不是想發行多少港幣就能發多少港幣的,在發港幣之前,必須以7.8的匯率向金管局存等值的美元。如果有人向銀行以港幣兌換美元,則銀行需把等值的港幣交還給金管局。

換言之,讀者可以把港幣想象成包著紅包的美元,雖然你持有的是港幣,但其實那就是美元。

香港是全球唯一實現聯繫匯率制度的地區,自推出以來,該制度成功接受了1987年股災、1994/95年的墨西哥貨幣危機、1997/98亞洲金融危機的考驗,體現了強大的穩定性。

2005年,香港又對聯繫匯率制度進行了調整,採用區間調控的方式:

設定7.75強方兌換保證,當港幣升值幅度漲破7.75下方時,香港金管局會賣出港元,買入美元。

設定7.85弱方兌換保證,當港幣貶值幅度跌破7.85上方時,香港金管局會買入港元,賣出美元。

今年4月12日,港元兌美元一度跌破7.85創33年低位,首次觸發弱方兌換保證價位,引發了此次香港金管局的連續十三次入市拋售美元支撐港幣。

為什麼港幣會貶值?

筆者認為,此次港幣貶值,和索羅斯等國際炒家沒有什麼關係。

本次港幣貶值,最根本原因是美國和香港地區之間的利差擴大。

香港是一個自由港,資本可以自由流動。

自2015年12月以來,美聯儲已累計加息6次,香港市場雖然也緊跟美聯儲角度加息,但因為市場上的港幣太多,導致市場利率遠低於香港金管局規定的利率。

進入四月以來,美元和港元之間的利差超過了100個基點,為10年以來最大,相當於持有港元和美元的利息收益相差1%,因此市場上不斷有投資者拋港元、買美元,進行套利交易,導致了港幣的持續貶值。

筆者認為,香港完全有能力應對套利交易及港幣貶值,維持現有的聯繫匯率制度。

截至3月末,香港的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4430億美元,雖然較2月末的4435億美元小幅減少,但仍是歷史第三高。香港金管局擁有足夠的美元來維持聯繫匯率制度,對市場進行干預。

另外別忘記了,香港背後還站著大陸,大陸還有超過3萬億美元外儲。

香港告別貨幣寬鬆時代 股市樓市迎來考驗

不過筆者認為,香港的貨幣寬鬆時代已經結束。香港的股市和樓市的好日子也快結束了。

香港金管局拋售美元支撐港幣,將帶來貨幣的緊縮,提升市場的利率。

此外,業界普遍預計,今年美聯儲還將加息3-4次,香港將不得不跟隨美聯儲步伐收緊港幣,港幣利率將持續上升,利空香港的樓市和股市。

樓市方面,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香港跟著美國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房價大幅飆升。

截至2月底,香港房價已連升23個月。香港住宅價格在過去10年中漲了一倍多,成為全球房價和居民收入比最高的市場。

野村證券指出,香港目前家庭借貸額佔GDP比重超過了45%的長期水平,為全球最高,這意味著香港樓市已出現了典型的泡沫。

因為香港的樓市處於歷史高位,對利率上升反映極為敏感,任何過於激進的干預措施,都有可能對其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甚至戳破泡沫。

至於股市方面,因香港貨幣緊縮,若地產市場也調整,很可能出現股市、匯市、樓市三方都調整的連鎖反應。

同時,因為滬深港通的存在,香港的風吹草草動也或多或少會影響內地市場,讀者朋友也應該警惕人民幣資產價格下行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