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鄉趕集剃頭郎,記棗莊徐莊百年老集

七十年代,記憶中的城邊各村莊每星期都有剃頭匠溜鄉剃頭,那時都很窮,一輛自行車接近二百元,剃頭匠是買不起的,平時溜鄉趕集全靠兩條腿,擔著扁擔,一頭是剃頭工縣,一頭是臉盆架,一天要走幾十裡地,剃一個頭一毛錢,那時的一毛錢已經算是貴的啦,一斤豬肉才6毛多錢,一個雞蛋不到五分錢,隨著時代的變化,每個鄉鎮及大點的村莊都有了理髮店,溜鄉理鄉的剃頭匠也越來越少,前幾天有幸去棗莊徐莊趕集拍照,這個四百餘年的老集上竟然看到了好幾位剃頭匠,還是用的臉盆角架,洗頭還是用的老鹼,原茲原味的老傳統,本人將整個過程拍了下來,不知道這個老手藝還會傳多少年,因為我看到剃頭匠裡沒有年輕人和中年人,希望徐莊鎮的領導關注陪養,讓這個百年老集保留住老傳統老手藝,


溜鄉趕集剃頭郎,記棗莊徐莊百年老集

首先是洗頭,可惜用老鹼時我沒拍到

溜鄉趕集剃頭郎,記棗莊徐莊百年老集

開始刮頭,剃頭刀很鋒利,
溜鄉趕集剃頭郎,記棗莊徐莊百年老集

很爽
溜鄉趕集剃頭郎,記棗莊徐莊百年老集

溜鄉趕集剃頭郎,記棗莊徐莊百年老集

剃完頭髮用毛巾將周邊掉在身上的頭髮掃掉

溜鄉趕集剃頭郎,記棗莊徐莊百年老集

再洗頭洗臉準備刮鬍子
溜鄉趕集剃頭郎,記棗莊徐莊百年老集

刮鬍子進行中,
溜鄉趕集剃頭郎,記棗莊徐莊百年老集

剪鼻毛,
溜鄉趕集剃頭郎,記棗莊徐莊百年老集

看到結束後老人露出的笑臉,是不是感覺很滿意很涼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