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曹操早劉備到茅廬請諸葛亮,諸葛亮會出山輔佐曹操嗎?

中國夢4174009


百分之百不會。如果在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比劉備早點找到諸葛亮,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也不會答應曹操的請求,理由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個原因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滅掉了最猛的武將呂布,軍隊最多的霸主袁紹和綜合實力最強的袁術,北方已經被曹操統一了。手下人才濟濟,就算諸葛投靠了曹操,出謀劃策也輪不上諸葛亮。只要曹操再消滅掉孫權和劉璋,中國就完成了大統一,諸葛亮並不會得到太多的功勞,諸葛亮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所以他的志向長遠,根本不可能投靠曹操。


第二個就是諸葛亮是傳統的儒家文化所薰陶的,忠君報國在他的心裡早就紮了很深的根,在諸葛亮看來,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亂臣賊子,諸葛亮巴不得曹操滅亡,恢復正統的大漢王朝,所以他不會投靠曹操。


第三個原因就是諸葛亮在骨子裡是一個正直的君子,所以他理想中的領導也必須是一個君子,二曹操再早起是很窮的,曹操是靠摸金校尉盜墓才發的家,挖別人家祖墳的領導諸葛亮是接受不了的。所以諸葛亮根本不可能投靠曹操。


小北史話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先要看看諸葛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推導出他選擇的標準,也就知道他的選擇是劉備。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也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早在少年時期諸葛亮就有過人的天賦。陳壽的《三國志》中說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小時候的諸葛亮是一個孤兒,由他的叔父諸葛玄帶到荊州,在隆中過著半耕半讀的生活。《出師表》中諸葛亮這樣形容自己那段時期的生活:“臣本布衣,供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這一時期諸葛亮在不斷地讀書學習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三國志·諸葛亮》轉記載:諸葛亮的朋友們讀書都是“務於精熟”唯獨諸葛亮是“觀其大略”這和後來的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事”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可以說諸葛亮在出山前的生活可以說是一箇中國古代標準的士人,士的使命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定要有高尚的理想的。諸葛亮“每自比管仲樂毅”就是要向他們一樣出將入相平定天下。

而且諸葛亮出生的家族,和當時的司馬家、袁家相同都有很多家族成員世代為官,無論是諸葛亮本人還是諸葛家族都有著一個強大的官場關係網,他的岳母就是劉表蔡夫人的親姐妹,也是蔡瑁的姐姐。可以說如果諸葛亮想要為官或者在荊州就近飛黃騰達都不是難事。更不用說當時和諸葛亮交往的都是當時一流的社會名士,比如我們熟知的:司馬徽和徐庶。可以說如果諸葛亮想要通過關係網到當時任何一個諸侯的帳下擔任一官半職都是很容易的。

但是為什麼諸葛亮一直供耕南陽,在遇到劉備之前一直隱居不出呢?因為諸葛亮的志向太大,大道沒有幾個諸侯能提供給他舞臺。

諸葛亮的志向之前我們說過,就是想管仲樂毅一樣出將入相。主導一個勢力的政治,來一統天下。這樣看來當時的曹操就已經不符合諸葛亮的條件。

為什麼?很簡單:諸葛亮對曹操已經不是剛性需求。

首先此時曹操手下已經是人才濟濟,無論是郭嘉、荀彧、賈詡還是程昱、荀攸都是當時一等一的謀士。而且這些人已經先入為主跟隨曹操多年,如果諸葛亮此時投奔曹操又怎麼會有表現得機會呢?什麼出將入相,豈不是痴人說夢。

第二曹操本人的問題。曹操本人的政治立場的官渡之戰後恐怕已經逐漸發生了微妙的改變,在朝廷中對待漢獻帝的態度只怕也是越來越飛揚跋扈。否則以漢獻帝那樣一個從小就已經習慣在各路諸侯中成為玩物的受氣包,只要不是太過分,又怎麼會冒著生命危險發出衣帶詔?所以這一點是與諸葛亮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性相違背的。諸葛亮這種理想主義政治家和普通政客最大的卻別就在於此,他不會為了任何利益就放棄自己的理想。

更何況曹操本人曹操本人就是一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郭嘉、賈詡、荀彧尚且都做不到一直被重用甚至專用,諸葛亮又怎麼有把握讓曹操把他當做“首席軍師”呢?

而劉備對比曹操全然沒有這些問題。首先劉備也有理想,至少當時的理想是與諸葛亮一致(路線一致),而且按照自己的規劃(隆中對)完全可以在未來建立政權或者國家,“進欲龍驤虎視,囊括四海;退欲跨領邊疆,震盪於內”。

第二,劉備有理想,但是現在還沒有實現理想的條件,需要根據自己的規劃和引導才能找到成功的藍圖,使自己有一個真正實現理想的舞臺。劉備飄零半生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綱領藍圖以及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戰略根據地。而諸葛亮就能為他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劉備是漢室宗親,相比於其他諸侯,劉備的皇室身份,可以讓諸葛亮的戰略實施更加名正言順。

綜上所述,也就不難看出為什麼諸葛亮不會選擇曹操而選擇劉備來輔佐的理由了。


塔布里斯


先說俺的答案——不管諸葛名聲多大,曹操也不會去請他,因為不需要;同樣,不管曹操基礎條件多好,諸葛也不會選擇曹操團隊,因為不合適、與諸葛亮自己的抱負不匹配。

~~~~~~~~~~~~~~~~~~~~~~~~~~~~~~~~~~~~~~~~~~~~·

得鳳雛臥龍之一而得天下——在出茅廬之前,通過水鏡先生及其朋友圈,諸葛亮的名聲是抄的很高的。

但,沒有爭天下野心的大佬們,如劉表等,是不會為了爭天下而去請名頭那麼大的諸葛亮的,因為他們就過眼下的日子的話,壓根就不需要諸葛亮這樣的人。

而孫權曹操這樣的已經具備了相當實力的梟雄,手下戰將雲集謀士更多,爭奪天下的進程已經按部就班的在進行了,也不缺一個超一流的聰明人來加快進度。

所以,曹操孫權即使知道諸葛亮的名聲有多大,不相信的話會呵呵一笑,相信的話反而更可能派人去殺掉諸葛以免被對手利用,但從來不會有去請諸葛亮的多此一舉。

~~~~~~~~~~~~~~~~~~~~~~~~~~~~~~~~~~~~~~~~~~~~~

同樣道理,諸葛亮之所以託人把自己名聲炒高,也是為了反向測試那些梟雄究竟誰會來請他,誰會主動、第一個來請他、不惜屈尊請他——因為這是他能否從未來主人那要到足夠多的信任和權利的價碼。

所以,諸葛亮自己也不會主動的去投靠誰(主動投靠的徐庶就是勉強餬口的前轍教訓),更不會去投風頭正勁的曹孫集團去混飯吃。

諸葛亮這種用釣魚方式太高自己身價的手段,也只能對劉備這樣的人才有效。

~~~~~~~~~~~~~~~~~~~~~~~~~~~~~~~~~~~~~~~~~~~

所以,諸葛亮不去投曹操孫權,是想吃更大的果子要更多的權利。

即使曹操比劉備更早的去找諸葛亮,目的也多半會是確認諸葛亮是不是該殺掉而不是請他出山。

同樣,如果曹操去找諸葛亮,諸葛亮肯定會逃之夭夭,就算逃不掉也肯定裝瘋賣傻的拒絕出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