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看!这里有好多“降落伞”

家都很熟悉的蒲公英,我还真的不熟悉,对于菊科植物懵懂无知的我,一直在为这类植物头疼。还好,某天在广州的“神农草堂”,草地上竖着“蒲公英”的标示牌,旁边就是朵朵的“降落伞”,这次算是给我逮住了。

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在江南被叫作“华花郎”。它的花与其他菊科植物类似,花茎上部密被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全部为舌状花,花冠黄色,先端平截,花药合生成筒状,包于花柱外,花丝分离,白色,短而稍扁外具纵棱,有多数刺状突起,顶端具喙,着生白色冠毛。

乐活|看!这里有好多“降落伞”

成熟后的蒲公英带着一身降落伞,像个萌萌的绒球。大家可别以为有降落伞的绒球就是蒲公英,这是很大的误会。很多常见的菊科植物都会这种把戏,比如黄鹌菜、苦苣菜、野茼蒿等等。

我跟大家一样,也喜欢吹蒲公英的绒球,然后喜欢看着洋洋洒洒飘飞的小降落伞随风飘荡,有时甚至追着降落伞去吹,期待它落在我们希望的位置。

其实,我们吹的是蒲公英的果实,植物学上叫“连萼瘦果”,而白色的“降落伞”叫冠毛,由高度变态的花萼发育而来。冠毛可以让风把果实带到更远的地方播种。认真观察可以发现更神奇的地方,它不仅有降落伞,还有倒挂刺可以帮助果实固定在着陆点上,以便能更好地驻扎在地上,生根发芽。

种子离开母体后,蒲公英妈妈的床上只剩下一个带着“箭孔”的“空床”,妈妈也完成了她光荣的使命,就像一位“空巢老人”。

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首载于《新修本草》,自古以来常被作为野菜食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列为菜部,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言其“嫩可为蔬,老则入药”。蒲公英日常可榨汁、凉拌、煸炒、入汤羹、做馅料、煮粥食用。

乐活|看!这里有好多“降落伞”

在很多人眼里,蒲公英就是路边、田野上最常见、最普通的杂草,但它在中医上却有着非凡的药用价值,其性甘苦而寒凉,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被称为“药草皇后”。

因此,很多人将它作为养生保健的日常之品,有些人甚至将蒲公英晒干保存,一年四季都在吃。然而,蒲公英主要适用于春夏季及热证调理,并不宜长期、大量食用,药用还需遵医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