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出活力 管出質效 服出便利 惠出發展——張掖市國稅局深化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走筆

本微訊 近年來,張掖市國稅局深入貫徹落實“放管服”要求,切實解決納稅人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問題,放出活力、管出質效、服出便利、惠出發展,不斷提升納稅人的滿意度、遵從度和獲得感,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稅收營商環境,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助力了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有序地“放”,確保“放”出活力

做到簡政與放權同步推進,把該簡的簡到位,該放的放徹底,讓流程更簡化、資料更精簡,真正為納稅人鬆綁、減負,為市場添活力、動力。

全面精簡審批項目。簡政放權,“簡”字當頭。全面清理與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決定不一致的涉稅管理制度文件近百份;按規定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所有非行政審批事項完畢,僅保留行政許可事項7項;實施權利和清單責任化管理,堅決將不該設的項目、不該有的權力攔在清單之外。實施涉稅資料清單化管理,清單之外的資料不在要求納稅人報送,著力從“少報、少跑、少等”三個方面著手,切實為納稅人減負,提高“放”的有序性和含金量。

二是優化辦稅流程,讓納稅人“少跑”。在落實首問責任、預約服務、值班長等服務制度的基礎上,對241項涉稅事項進行了簡化,對114項進行了優化,拓展免填單服務26項,推行省內通辦業務45項,提供“套餐式”服務5類,明確65項即辦事項。減少代開發票的辦理環節,實現國地稅同步徵收,改變納稅人代開發票繳納相關稅費需要在國稅、地稅和銀行之間重複往返的現狀,納稅人只需前往稅務機關一次即可辦結代開發票業務。對《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實行電子化管理,避免納稅人多次往返於註冊地稅務機關和經營地稅務機關。加強對納稅信用等級評價結果的運用,對A、B 類企業在發票領購、網絡認定、優惠政策落實等方面開通綠色辦理通道,2017年又將這類優惠擴圍到C級企業。

三是縮短辦稅時間,讓納稅人“少等”。堅持辦稅時間能短則短的原則,讓辦稅加速,為納稅人提效。推行預約辦稅,提供網上、掌上等多渠道預約服務,合理平抑辦稅高峰和低峰,充分利用不同時段的服務資源,避免納稅人在辦稅服務廳無效等候。豐富繳稅方式,推行多種繳稅方式供納稅人選擇,進一步便捷繳稅。委託郵政部門代開普通發票、代徵稅款,方便納稅人就近辦理代開發票業務。推行電子發票,縮短納稅人領用、打印、驗舊紙質發票的時間。提速出口退稅辦理時限。落實出口企業分類管理,實施差別化管理和服務,一類出口企業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審批;二類、三類出口企業申報退稅的審核辦理時限,由20個工作日分別縮短至10個工作日、15個工作日,不斷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對納稅信用好、稅收遵從度高的一類、二類出口企業,簡化申報手續,提供退稅綠色通道等便利化服務。擴大小規模納稅人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試點範圍,有效節省代開發票的路途時間或等候時間,同時節省客戶取票的等候時間。對申請增值稅專用發票最高開票限額不超過十萬元的納稅人,自2017年5月1日開始實現2個工作日內辦結。

積極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和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與地稅、工商、質檢等部門積極配合,實現系統互聯、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同時對“多證合一”納稅人首次辦稅不再進行信息補充採集,減並和後移非工商共享信息補錄工作,簡化市場準入流程,有效助力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目前全市已完成11665戶存量單位納稅人換證換號工作,比率達到99.88%,為“多證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後單位納稅人正常辦理包括涉稅事項在內的各類業務創造了良好的營商服務環境,同時也為稅務、工商、質檢等部門加強後續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嚴格規範稅收執法。公佈取消進戶執法項目清單,清理並取消進戶執法項目27個,做到同一年度不重複進戶。以“雙隨機”為契機,穩步推進國地稅聯合稽查,建立共同管轄重點稅源稽查對象名錄庫,聯合從稅務稽查抽查對象中選取企業,制定聯合進戶執法方案,並共同實施檢查,有效避免了多頭執法的問題,減少對納稅人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積極穩妥推行重大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有效防範了稅收執法風險,提高了納稅人稅法遵從度,也維護了納稅人合法稅收權益。

有為地“管”,確保“管”出質效

做到事中與事後依法規範加強管理,樹立誠信推定、風險監控、信用管理等現代稅收管理理念,切實完善管理機制。轉變徵管方式,提高徵管效能,確保放權而不放任。

以完善制度夯實徵管基礎。著力集成聯動,立足推進徵管方式轉變,提出實現事前審核向事中事後監管、固定管戶向分類分級管戶、無差別管理向風險管理、經驗管理向大數據管理的“四個轉變”。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在徵管力量的配置上按照特定事項應事設崗,突出差別化管理和落實責任相結合的原則,實施對稅源分類分級基礎上的專業化管理模式。確定重點稅源管理分局,提升重點稅源風險管理和重要涉稅事項管理的層級和能力。2017年全市年納稅額300萬元的62戶企業稅收佔全年稅收收入預期目標的52.18%,切實解決了徵管資源“撒胡椒麵”的問題。

以綜合治稅推進多部門聯合監管。積極探索、大力推進社會綜合治稅體系建設,2017年參與綜合治稅的政府職能部門達到49個,通過平臺獲取的涉稅信息量達到10229萬條,國稅部門利用第三方涉稅信息分析篩查,推送風險疑點納稅人823戶(次),查補入庫稅款達10963萬元,通過與公安部門配合查處各類發票違法行為45戶(次),查繳假髮票1570餘份,查補入庫稅款982.7萬元,通過審計部門查處虛假髮票入賬4692份,查補入庫稅款561.7萬元,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稅源監控力度顯著增強。

以風險防控實施精準管理。圍繞總局確定的重點風險事項,把握關鍵點、找準切入點、鎖定落腳點,2017年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金融、建築、房地產、駕校等6大行業的分析識別,推送風險納稅人536戶(次),查補入庫稅款6956萬元。同時,注重風險應對成果的拓展應用,針對發現的稅收風險制定詳細完備、切實可行的堵漏增收措施,加強事中事後管理。2017年風險應對入庫稅款1.34億元,成效貢獻率6.32%,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專業化管理模式初見成效。

以信用懲戒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探索建立以納稅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聯合地稅部門對全市納稅人進行信用評價,並實行積分制度和動態調整,根據評價結果對企業實施差異化管理。同時建立與企業信用相關聯的辦稅人員涉稅信用管理制度,實現個人信用與企業信用之間的聯動,進一步規範辦稅人員行為。目前,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結果已經成為提升企業形象、樹立企業聲譽、增強企業發展後勁的最佳“名片”。在此基礎上,聯合多部門落實稅收“黑名單”制度,對失信納稅人實施聯合懲戒,逐步構建納稅人自律、社會監督和行政監管相結合的合作機制。

以加強稽查淨化稅收環境。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機制,建立重點稽查對象目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合理確定抽查比例,並在結案後7個工作日內在門戶網站上公佈案件信息,堅決防止頻繁檢查、“任性”執法。同時,結合納稅信用、稅收“黑名單”進一步建立隨機抽查對象異常名錄庫,抽查比例每年不低於20%,抽查頻次每年不低於2次,有效保證了抽查精度和稽查力度,切實做到隨機而不隨意。2017年通過開展高風險企業專項檢查和區域性、行業性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虛開、騙稅等稅收違法行為,查補入庫稅款3200多萬元。

有效地“服”,確保“服”出水平

按照“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部署,做了大量工作,採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較好成效。總體來說,即辦比例達到87%,報送資料減少75%,網上辦稅事項佔比增加到68%,等候時間平均縮短35%,辦稅時間減少了50%,納稅人滿意度調查連年在全省穩居榜首。

一是提升實體辦稅廳建設水平,提高納稅人辦稅效率。將提升實體辦稅廳服務質量作為打造優質服務的重頭戲,深入推進國地稅聯合辦稅,為納稅人提供便捷、高效的辦稅體驗。

打造一體化辦稅廳,實現國地稅“一廳一窗通辦”。針對納稅人在國、地稅兩家“往返跑”的煩惱,在前期探索國地稅互設窗口、互駐人員、聯合辦稅的基礎上,又把甘州區作為試點,於2017年12月推出了“一體化辦稅廳”,將甘州區國稅局、甘州區地稅局和張掖經濟技術開發區地稅局三個辦稅廳的業務和人員進行整合重組,打造了3個國、地稅一體化辦稅廳,實現了除車購稅、契稅之外的所有稅收業務“一廳一窗通辦”的服務模式,納稅人可以在三家辦稅廳中就近自行選擇任一廳任意窗口辦稅。此舉對於納稅人來說,不僅省去了在國、地稅兩頭找、多廳跑的時間,而且避免了在一家辦稅廳辦理國、地稅業務重複叫號排隊的麻煩;對於我們稅務部門來說,不僅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國、地稅辦稅廳的各類資源,更能有力地杜絕漏徵漏繳,達到不同稅種的稅款一次性繳清,實現“應收盡收”。按照工作推進要求,從今年4月份起,又在其他縣區局國、地稅全部辦稅服務廳全面推行統一辦理稅收業務,在全市基本上實現了稅收業務一廳通辦。按照國家稅務總局要求,目前又在完全實現100%的辦稅廳一廳通辦所有稅務機關辦理的稅收業務上下功夫,納稅人由此便可“進一個門、臨一扇窗、辦任意稅”。

推行自助辦稅,開闢高效便捷的辦稅通道。為了緩解窗口辦稅壓力,縮短納稅人等候時間,在所有辦稅服務廳都開闢了“自助辦稅區”,為納稅人開闢高效便捷的辦稅通道。拿甘州區局來說,自助辦稅區設在單獨樓層,佔地78平米,配備了20臺電腦、打印機和自助發票領用驗舊終端、普通發票代開終端、車購稅申報繳納終端等設備,並配有專門的辦稅輔導人員,隨時指導納稅人自主辦理多項業務。在這裡,納稅人可以自行進行申報、可以自己領用、代開或驗舊發票,2018年3月19日,換了新車的劉先生在甘州區國稅局自助辦稅終端順利完成了車購稅的申報繳稅並打印了完稅證明,整個過程用時不到3分鐘。作為甘州區首位車購稅“網報”的納稅人,他認為比起以前繳車購稅要備資料、排長隊、耗時多的情況,現在真的是太便利了!”而對於很多長期依賴窗口服務的納稅人來說,通過稅務部門工作人員耐心細緻手把手的教,學會了很多稅收業務的辦理流程,克服了對於網絡辦稅的懼怕心理後,還是覺得自助辦稅更為輕鬆。

配置24小時辦稅終端,讓納稅服務“不打烊”。為納稅人提供“延時服務”在國稅部門不過是家常便飯,急事急辦為納稅人在週末節假日特意加班也不是新鮮事。但從納稅人的角度來講,打擾國稅幹部的休息時間他們也於心不忍。為實現納稅人全天候無障礙辦理急特稅事,特意引進了24小時自助辦稅服務終端,作為窗口服務的重要補充。自助辦稅服務終端以“金稅三期”系統為依託,為納稅人提供“全天候”的發票驗舊、領取事項。自助辦稅服務終端7*24小時對外開放,可以有效解決納稅人辦理涉稅事務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問題,掃清了“八小時工作制”之外的盲點,在非工作時間為納稅人提供了新的辦稅渠道,實現了稅務幹部“少跑趟”,自助辦稅“不打烊”的優質服務。下一步,將充分利用銀行、社區、街道等網格化網點,在銀行自助服務區和街道辦事處等地配置24小時自助辦稅服務設備,便於納稅人根據自身情況就近辦理涉稅業務。

二是大力推行 “最多跑一次”,降低納稅人辦稅成本。“多次跑”、“重複報”是長期以來困擾納稅人辦理涉稅事宜的難題,也是降低辦稅效率,增加辦稅成本的“病因”。2018年國家稅務總局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當頭炮,是全面推開納稅人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改革。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是指稅務機關通過優化辦稅流程、提升納稅服務質效和融合線上線下辦稅,在資料完整並且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情況下,納稅人辦理《清單》範圍內的事項,最多隻需要到稅務機關一次,或者全程網上辦理。《清單》涵蓋了稅務登記、認定管理和發票辦理6大類90項稅收業務的辦稅全流程,件件都是納稅人的關注點,條條都基於納稅人的辦稅需求。

4月1日改革實施以後,市局主要領導深入各縣區局聯合辦稅服務廳調研督導“最多跑一次”落實情況,聽取關於“最多跑一次”政策落實情況彙報,並與辦稅廳工作人員及納稅人溝通交流,詳細詢問新政策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納稅人的反響,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導解決,同時提出要積極向“一次都不跑、全程網上辦”邁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開展以來,全市國稅系統已對照90項事項清單,辦理涉稅事項22198戶次。

三是開通電子稅務局探索全程“網上辦”,提升納稅人辦稅體驗。深化“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全方位構築“網上辦稅為主、自助辦稅為輔、實體辦稅服務廳兜底”的聯合辦稅新體系,通過大力推行電子稅務局,探索開展智能化服務,努力實現稅前、稅中、稅後網絡化服務全覆蓋。目前已實現了涉稅信息採集、申報繳稅、發票業務、稅收優惠和證明辦理等90%以上涉稅事項的網上受理,讓納稅人少跑馬路,多跑網路,辦稅“零”見面。如網上申領發票,納稅人通過網上辦稅平臺提出發票領用申請,經稅務機關審核確認,由納稅人選擇第三方送遞或自行到辦稅服務廳領取等方式取得紙質發票,實現發票領用“網上申領、線下配送”。網上辦理代開發票,納稅人通過網上辦稅平臺、手機APP等渠道填寫需要代開發票的相關內容並繳納相應稅費,稅務機關網絡實時審核,通過後由系統自動開具發票。納稅人可委託第三方送遞已開具的發票,也可到附近的自助辦稅設備中領取。車購稅的申報和繳納也於2018年1月1日起實現了手機APP指尖辦理,納稅人最後只需在汽車4s店、車管所或者稅務部門自助辦稅區打印完稅證明後便可辦理完畢。網上辦稅突破了時間、人數、空間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已經成為納稅人快速辦稅的首選,不僅幫助窗口分流了辦稅數量,而且為納稅人減少了辦稅等候時間,實現了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雙減負”、辦稅效率和辦稅體驗“雙提升”的徵納雙贏。

四是提供個性化服務,提高納稅服務的實效性。開展全市納稅人需求調查活動,制定專項工作方案,設計調查問卷,採取上門走訪、召開座談會、網上調查、現場徵集等方式,廣泛瞭解納稅人對稅收服務的需求、建議和意見。對需求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補齊短板。建立問需、整改、提升三位一體的涉稅訴求常態化響應機制,不斷提升納稅服務的針對性。同時加大稅法宣傳培訓力度,整合國地稅資源,完善納稅人學堂運行機制,建立多元化的宣傳輔導平臺。建立由國地稅業務骨幹、社會專業服務機構、相關部門專業人士組成的專家服務團隊,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和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對重點行業、重點稅源和重點企業進行上門輔導,幫助納稅人用好稅收政策,促進新舊動能轉型。開展個性化風險提醒服務,有針對性地引導企業避免稅收風險。結合納稅人滿意度調查情況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不斷整改提高,推陳出新,全面提升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和辦稅獲得感。做強做大12366納稅服務平臺,實現與網上辦稅系統互聯互通,完善受理的諮詢、建議、投訴和舉報功能,建立“統一接收、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評價反饋”工作機制,實現一個號碼響應納稅人訴求。

有力地“惠”,確保“惠”出發展

近五年來,全市國稅系統共組織收入67.42億元,稅收收入以年均18.98%的速度高速增長。其中2017年組織收入21.39億元,同比增長41.9%,增收6.32億元,收入質量穩步提升。不折不扣地為納稅人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總額由2015年的2.8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9.2億元,3年累計減免各稅21.8億元,相當於同期稅收收入的46.23%,稅收在惠民生、促發展、調結構等多方面的效應得到體現。

通過優質服務提升納稅人的滿意度。2017年該局納稅人滿意度再居全省榜首,民樂、高臺兩個縣局分別以高於全省平均分2.85和2.05的成績位列全省第一、第二名。納稅人普遍反映,國稅部門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政策宣傳解讀、輔導培訓和互動交流也很到位,辦稅更加高效便捷,讓他們有滿滿的獲得感。在走訪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時,也聽到更多褒揚之辭,山丹縣政協委員、志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克雄談到,“自營改增以來,我們企業切切實實享受到了稅收優惠政策帶來的紅利!我們下面的辦稅人員表示,熱情周到、方便及時是他們在國稅局辦業務時最直觀的感受!”

利用納稅信用為企業換來“真金白銀”。開展“稅銀互動”,積極向相關商業銀行提供經營正常、效益穩定、信用良好的企業名單,作為小微企業貸款、融資的重要准入條件。2015年以來,相繼與建設銀行等9家商業銀行簽訂“稅易貸”“稅銀通”“稅貸通”合作框架協議,三年來共向804戶納稅人爭取信用貸款24.5億元,有力助推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

助力“雙創”成效明顯。結合現行有效的77項稅收優惠政策,根據企業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從初生、成長和成熟壯大三個環節制成企業發展的“指南針”,幫助納稅人精準掌握政策規定,充分享受減免稅優惠,確保稅收政策紅利及時有效釋放。僅2017年就為全市47288戶納稅人減免增值稅17557萬元,為3249戶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28304萬元,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更為廣闊的空間,有效帶動了創業和就業。

充分發揮參謀決策作用。在深度調研的基礎上,在今年年初撰寫了題為《透過稅收數據展望張掖社會經濟發展》的調研文章,通過對全市近三年(2015-2017年)稅收數據的分析,研究了經濟結構變化,把握了經濟新常態下張掖稅收收入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實現我市經濟稅收的可持續發展的幾條建議,如建立經濟稅收協調增長機制、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做大優勢產業、正確引導招商引資、建立依法科學為本的經濟稅收管理機制等,為市委市政府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信息支撐和決策參考。

前不久,在張掖市國地稅承辦的全市“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改革現場推進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黃澤元對稅務部門近年來“放管服”改革,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工作給與了高度評價。他說,“國地稅緊密合作,把‘四辦’改革與便民利民作為頭等大事,起步早,起點高,推進快,現已全面落實到位,為全市推進改革做出了榜樣,樹立了標杆。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學習借鑑,確保‘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便利化改革達到預期目標。”

行百里者半九十。從稅收角度講,優良的營商環境至少有三條標準:辦稅更便捷、稅負更合理和競爭更公平,滿足這三項標準才能使納稅人的滿意度、遵從度、獲得感全面提升。對此,該局將按照國家稅務總局和省局、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積極轉變徵管方式,探索建立信息化、科技化、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不斷增強“數據治理”能力,努力實現“高效低擾”的稅企關係,為全市納稅人打造穩定公平透明、重商親商安商的稅收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