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高考作文需多些家國情懷,寫作要抓兩關鍵

专家点评:高考作文需多些家国情怀,写作要抓两关键

高考第一天,不少同學們前來參加高考作文寫作活動。

1.審題 兩大關鍵點要抓住

廣西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語文學科專家組組長、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陳玉秋認為,今年的高考作文是典型的“新時期,新高考作文”命題。這類命題的顯著特徵是,提供的材料緊扣時代主旋律,作文主題已在材料中給予明示或暗示。考生寫作前需要綜合理解材料,脫離材料就沒法寫出好作文,這是近年高考作文從命題設計上儘量防止“套作”的出題思路。

陳玉秋說,此次考題提供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三個時期的“時代標語”,看似分別出自不同的地區,沒有直接關聯,但實際上卻代表了中國縱深發展的歷史軌跡:1981年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發揚“深圳精神”,爭分奪秒、只爭朝夕“富起來”;2005年,中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保護環境“美起來”;2017年是中國歷史的新座標,新一代的“長征路”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起來。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主旋律和主動脈,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驗證。抓住了歷史的縱線和歌頌時代主旋律這兩大關鍵點,考生就基本扣住了作文命題的核心。

2.寫作 考題不難,難在寫深

不少專家表示,這道作文題“不難”,但要寫深寫透卻不容易。

廣西大學文學院院長李寅生教授說,對於這道題,大多數考生都能“有話可說”,也不容易跑題。但是,若考生只抓住其中一條標語展開作文,得分可能不高。只有審題時抓住改革開放40週年的發展脈絡進行論述,寫深寫透,才有可能成為一篇優秀作文。

南寧三中高二語文備課組組長劉芳說,去年高考時,全國卷曾出現過類似的材料作文。因此,考生在考前應該都進行了針對性練習,只要能發現三個標語中隱藏的關聯,寫起來都不會感覺太難。不過,考生可能更適應以往的“驅動型作文”——需要分析論述的對象材料有比較明確的指向性,而今年提供的材料涉及範圍特別廣,是一個比較宏大的話題,時間線也長,讓一直待在學校的考生髮表看法,並達到一定深度,要求比較高,“但這類材料型作文或許是近幾年出題的趨勢”。

3.變化 命題轉向更廣視野

當天,不少網友稱,今年的廣西作文更像是一道申論題。還有網友說,這道題讓考生展現文學素養的空間較小。

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在南寧市工商局工作的蔣先生是一名文學愛好者,他認為,今年的作文與時代大主題非常契合,只要高中生平時關注時事,寫起來不會太難。

蔣先生說,2004年他參加高考時,作文題是“以‘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從命題變化可以看出,出題人從引導考生關注“小我”,慢慢地轉向關注國家民族的發展,這可以促使考生以更廣闊的視野去思考個人和國家的關係。

對於“考題像申論題”的說法,市民磨女士說,高考作文考查的不只是寫作水平,更是考生的綜合素質,“身為青年,不能把自己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割裂開來,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對自身也有幫助,能讓自己更好地在大時代背景下做出人生抉擇”。

各地高考作文一覽

●全國III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特區口號,深圳,1981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時評標題,浙江,2005

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新區標語,雄安,2017

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全國Ⅰ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全國Ⅰ卷以“世紀寶寶中國夢”為主題,要求考生把“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的聯想和思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

●北京卷(二選一)

一個題目要求,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另一個題目為“綠水青山圖”,要求考生用記敘文描繪自己期待的生態文明圖景,貼近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時代主題。

●浙江卷

立足“浙江精神”的提煉和概括,引導考生站在人生新起點,在宏觀視野中尋找個人意義,思考未來人生。

●其他

全國卷Ⅱ卷、上海卷、天津卷、江蘇卷分別以“倖存者偏差”“被需要”“器”和“語言”為主題,引導考生聯繫社會生活中的相關現象,進行開放性的獨立思考,充分施展寫作才華。 據新華社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