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新生代溫商不惜血本創新研發的計量儀器引富士康等企業青睞

計量行業並不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行業,但在張天宇眼裡,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可以量化的,大到汽車玻璃的弧度、車門的密合度,小到一顆葡萄的硬度、甜度……紮根行業13年,他帶領企業研發了上百種計量儀器,打破市場被進口和國營大企業壟斷的局面,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採購的“超市”。

從企業的發展佈局到運營管理,他總有獨樹一幟的想法,也正是這種大膽創新,推動企業邁入快速成長的通道,贏得跨國公司、上市企業和央企國企的青睞。

厲害!新生代溫商不惜血本創新研發的計量儀器引富士康等企業青睞

走品牌之路推動企業轉型

原本計劃進到體制內過安穩生活,卻被骨子裡一股創業衝動“叫停”了。2005年大學剛畢業的張天宇,來到了溫州三和量具儀器有限公司。

三和公司初創時期以代理經銷為主,而張天宇被派駐到台州分公司負責當地的銷售業務。 “台州是全國計量儀器的集散地,但是絕大多數都是進口和國營企業的經銷商,缺少自主品牌。”在外打拼的兩年,他經常聽採購商抱怨,進口量具產品價格高昂,維修也存在諸多不便。在不斷探索和思考中,張天宇認識到創辦自主品牌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於是他決定回到溫州,結合家族企業前期積累的行業優勢,創立一家民營的計量企業。

掌握研發才能抓住核心競爭力,明確了這一目標,張天宇開始著手建立生產基地,打造自主品牌。通過全面收購、出資控股等方式,公司先後建立長度、電子儀器、力學、扭矩、拉壓和環境檢測六家儀器生產基地。2010年,他走在行業之先,帶領公司開拓電商市場。在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下,三和公司在業內的知名度快速打開,2013年5月,張天宇走馬上任成為公司新的掌舵人。

創新研發引富士康等企業青睞

任何企業研發的產品,在投入批量生產前,都需要經過嚴格的檢測,而三和公司就是為製造企業的實驗室提供各式各樣的計量儀器。在該公司的產品手冊上,成功案例一欄裡不少跨國企業、上市企業、央企國企都赫然在列,如富士康、格力、正泰、德力西、天正、福耀等;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西安大學等科研院所和知名院校,也採購過他們的產品。

三和產品在各大領域的廣泛應用,張天宇能舉出很多,而能將產品成功送入國家項目和大型企業,他認為與重視自主研發不無關係。三和公司全年的研發投入佔到銷售收入的5%-10%,而研發人員佔到總人數的40%。

另外一個在他看來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公司不斷豐富產品線,想要為採購商打造“一站式計量儀器超市”。 “一家企業的實驗室所需的計量儀器是多樣的,而國內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代理經銷商的產品,往往只有一兩種可供選擇。對於採購商來說,分散採購非常不方便。”為此,張天宇按照不同檢測專業、不同產品類別建設實體工廠,想要做成國內首家品類全面覆蓋的產銷研一體化集團企業,讓國內製造企業採購時像到超市買東西一樣方便。

校企合作將測量精確度提高100倍

用國產產品與進口產品的最大區別是什麼?答案顯而易見,就是成本。張天宇舉了玻璃弧度測量裝置的例子,一臺國產設備成本約是進口設備的1/5,如果像福耀這樣的企業採購數量在2000臺以上,節約的成本將是非常巨大的。

但對於國產產品,很多企業會對品質打一個問號,總覺得進口的產品好過國產的。而實際上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小,至少在張天宇看來,這麼多大型企業放心採購國產產品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然,他的研發步伐不止於此,多年以來,他和團隊一直致力於與高校合作開發市場所需求的產品,藉助自身的行業經驗和市場資源,將高校科研成果快速實現產業化。 “近期我們與上海交大合作開發的電感測頭,可以將檢測精度提高到0.01μm(微米),領先於國內普通的0.001mm(毫米),兩者相差100倍。”張天宇分析。

保持與高校的密切合作,也是他對今後企業發展的信心來源,最近他們還將推出一款新型的智能扭力扳手,能精準測試各類齒輪的扭緊力。 “這種扳手原來被臺灣壟斷,我們的技術可以達到一致,同時成本下降到一半。”

跨界構建終端數據瞄準“物聯網”

從現在開始把握未來,這是張天宇接手企業以來,對自己一如既往的要求。他要求自己每年至少要提出一個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創新思路。

今年他將產品開發的方向定在了生產一線的產品檢測上。張天宇分析,現在多數企業的產品靠的是人工校驗,人工容易產生疲勞或誤差,效率也不及自動化的檢測設備。另外,對三和公司自身而言,產品從實驗室走向車間,應用的場景將會更廣泛,採購量也會大大提升。

另外,他還要將檢測技術推廣到田頭,將計量儀器的功能進一步升級,比如原先可以檢測一顆葡萄的硬度,接下來只要機器一掃描,葡萄的甜度、成分等都能一目瞭然。張天宇深信, “智能化”和“物聯網”是未來企業的發展核心。而他佈局工業和農業的生產終端,是更長遠地看到其背後龐大的數據,未來可以更好地形成反饋機制,從而指導農業和農業的生產,一定程度上緩解產能過剩壓力,也讓企業更好地接軌消費市場。

為了在工業4.0時代佔得先機,張天宇大力支持建設智能化檢測設備生產基地,匯聚了大批智能製造工程師,為公司的產業升級提前謀劃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