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這幾天沒有暖氣的南方同學不知道處於什麼樣的生存狀態,反正我基本上是下面這張圖了。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我們決定趁此機會繼續這個冷知識系列,幫助大家感受到由內而外的寒氣。我們的目標永遠只有一個,就是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知道這個。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人民幣上的數字大寫裡,大家似乎一直沒大搞清楚,“貳”到底應該怎麼寫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境內可自由流通的貨幣只有人民幣一種,但是當年為了對抗港元,深圳差一點發行了自己的特區貨幣。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注:貨幣式樣並不是圖裡這個

另一次貨幣入侵發生在光緒年間。當時印度盧比開始悄悄在西藏和四川流通,清政府感覺非常不爽,就在1906年發行了類似的銀元與其對抗,名字叫“四川盧比”。印度盧比上印了英女王的畫像,四川盧比於是也印上了光緒皇帝的側面頭像。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種印上皇帝頭像的貨幣,當然,袁世凱不算。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古代貨幣的基本形式就是金銀銅,穿插於歷史的還有鋁、鎳等材料做的貨幣,這些都還好至少還是金屬,最奇葩的是中國歷史上還發行過陶製貨幣,最早見於史載的是五代十國時的幽州節度使劉仁恭,他們發行陶幣的原因是泥巴比較便宜。後來日佔東北時,也發行過類似的陶幣式的貨幣,臺灣資料直到1989年也依然稱這種貨幣為陶土幣,不過實際上這種貨幣的主要成分是鎂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其實我們國家還發行過塑料幣,就是2000年發行的100元面值的迎接新世紀紀念鈔。英國和澳大利亞都已經發行過正經的塑料鈔票,這種材質的鈔票防偽效果特別好,據說國內也認真考慮過發行類似材質的鈔票,但是沒落實的一個可能原因是,這種鈔票容易掉色,變成一張白板。

Bank(銀行)這個詞源於意大利語的Banco,原意為“坐長凳的兌換商人”,後來法國人沿用為Banque(Bank是其簡化)表示貨幣兌換的櫃檯,後來這個詞被英國人帶到了全世界,併成為銀行的代名詞。與大多數舶來詞源於日本不同,Bank翻譯為銀行這件事也是英國人乾的,他們在1845年於香港成立了一家Oriental Bank,並譯為麗如銀行,這是現代中文語義上的銀行第一次出現。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中國歷史上發行過的最大的貨幣來自太平天國,直徑33釐米,不過目前存世的只有半片,重2.2千克,這意味著全幣總重有4.5千克。很想知道帶著9斤錢上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錢的名字起得非常不好,叫花錢。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中國古代的貨幣出現過性別。西漢末王莽新政的時候發行過一種布泉錢,民間稱之為“男錢”或者“宜男錢”,他們認為女性揣著這種錢就容易生男孩。而南朝梁武帝則發行過一種五銖錢,則被稱為“女幣”。而在幣種混亂的中國古代,兩種幣分男女的原因在於布泉錢比較大,五銖錢比較小,這可以說是我見過的最奇葩的性別歧視了。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注:圖為布泉錢

從匯率制度而言,大部分非浮動匯率的國家都會釘住另一國的貨幣,最常見的就是美元,但是利比亞和敘利亞這兩個國家非常奇葩,他們釘住的是SDR(IMF的特別提款權)。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最近某司招聘區塊鏈開發專家,要求要在區塊鏈領域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這是點招中本聰的節奏。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中國最早的證券交易所是1869年英國人在上海創辦的上海平準股票公司,專門交易外國公司股票。而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股票市場也在上海,是1913年上海股票商業工會附近設立的溢價證券交易市場。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歐債危機大家一定記憶猶新。作為歐豬五國裡第一個脫困的經濟體,愛爾蘭在2016年對其2015年的GDP進行了修正,修正結果顯示2015年愛爾蘭的GDP增長了26.3%,而原本數據是7.8%。克魯格曼說這個應該叫做“妖精經濟學”。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拿到2017年諾獎的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屬於學者圈裡比較遊手好閒的那一類,他客串過電影《大空頭(The Big Short)》,在電影裡他坐在賽琳娜·戈麥斯(Selena Gomez)旁邊,給她講什麼是Synthetic CDO。

金融冷知識|第二彈

風險管理工具 / 量化投資知識 / 金融大講堂——"有金有險"

(歡迎金融機構從業的朋友申請BAR系統的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