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这几天没有暖气的南方同学不知道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反正我基本上是下面这张图了。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我们决定趁此机会继续这个冷知识系列,帮助大家感受到由内而外的寒气。我们的目标永远只有一个,就是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个。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人民币上的数字大写里,大家似乎一直没大搞清楚,“贰”到底应该怎么写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境内可自由流通的货币只有人民币一种,但是当年为了对抗港元,深圳差一点发行了自己的特区货币。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注:货币式样并不是图里这个

另一次货币入侵发生在光绪年间。当时印度卢比开始悄悄在西藏和四川流通,清政府感觉非常不爽,就在1906年发行了类似的银元与其对抗,名字叫“四川卢比”。印度卢比上印了英女王的画像,四川卢比于是也印上了光绪皇帝的侧面头像。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种印上皇帝头像的货币,当然,袁世凯不算。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就是金银铜,穿插于历史的还有铝、镍等材料做的货币,这些都还好至少还是金属,最奇葩的是中国历史上还发行过陶制货币,最早见于史载的是五代十国时的幽州节度使刘仁恭,他们发行陶币的原因是泥巴比较便宜。后来日占东北时,也发行过类似的陶币式的货币,台湾资料直到1989年也依然称这种货币为陶土币,不过实际上这种货币的主要成分是镁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其实我们国家还发行过塑料币,就是2000年发行的100元面值的迎接新世纪纪念钞。英国和澳大利亚都已经发行过正经的塑料钞票,这种材质的钞票防伪效果特别好,据说国内也认真考虑过发行类似材质的钞票,但是没落实的一个可能原因是,这种钞票容易掉色,变成一张白板。

Bank(银行)这个词源于意大利语的Banco,原意为“坐长凳的兑换商人”,后来法国人沿用为Banque(Bank是其简化)表示货币兑换的柜台,后来这个词被英国人带到了全世界,并成为银行的代名词。与大多数舶来词源于日本不同,Bank翻译为银行这件事也是英国人干的,他们在1845年于香港成立了一家Oriental Bank,并译为丽如银行,这是现代中文语义上的银行第一次出现。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中国历史上发行过的最大的货币来自太平天国,直径33厘米,不过目前存世的只有半片,重2.2千克,这意味着全币总重有4.5千克。很想知道带着9斤钱上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钱的名字起得非常不好,叫花钱。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中国古代的货币出现过性别。西汉末王莽新政的时候发行过一种布泉钱,民间称之为“男钱”或者“宜男钱”,他们认为女性揣着这种钱就容易生男孩。而南朝梁武帝则发行过一种五铢钱,则被称为“女币”。而在币种混乱的中国古代,两种币分男女的原因在于布泉钱比较大,五铢钱比较小,这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最奇葩的性别歧视了。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注:图为布泉钱

从汇率制度而言,大部分非浮动汇率的国家都会钉住另一国的货币,最常见的就是美元,但是利比亚和叙利亚这两个国家非常奇葩,他们钉住的是SDR(IMF的特别提款权)。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最近某司招聘区块链开发专家,要求要在区块链领域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这是点招中本聪的节奏。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1869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专门交易外国公司股票。而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股票市场也在上海,是1913年上海股票商业工会附近设立的溢价证券交易市场。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欧债危机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作为欧猪五国里第一个脱困的经济体,爱尔兰在2016年对其2015年的GDP进行了修正,修正结果显示2015年爱尔兰的GDP增长了26.3%,而原本数据是7.8%。克鲁格曼说这个应该叫做“妖精经济学”。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拿到2017年诺奖的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属于学者圈里比较游手好闲的那一类,他客串过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在电影里他坐在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旁边,给她讲什么是Synthetic CDO。

金融冷知识|第二弹

风险管理工具 / 量化投资知识 / 金融大讲堂——"有金有险"

(欢迎金融机构从业的朋友申请BAR系统的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