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經理人識人不可貌相,應當從本質上著眼

高效經理人識人不可貌相,應當從本質上著眼

蜈蚣的腳與速度

企業的管理者應當具有識才之眼。無才無德的是庸人,有德無才的是好人,有才無德的是小人,德才兼備的是賢人。我們所需要的自然是德才兼備的賢人。

識才,必須做到以下八不:一不以偏概全、愛屋及烏、情人眼裡出西施,把缺點也看成優點;二不先入為主、一見鍾情,要懂得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道理;三不把人看死,輕易下定論,或圈定框框,抱有成見;四不求全責備,因瑕廢玉;五不偏聽偏信,人云亦云;六不忽視事實,只憑印象;七不互搬教條,脫離實際;八不唯我是則,憑個人好惡取人。

有一群昆蟲聚集在草堆裡一起聚餐聯誼,它們一邊興奮地聊著天,一邊開心地吃著可口美味的食物。不多久,它們就把準備的汽水喝了個精光。

在沒有汽水的情況下,大家口渴難耐,所以就商量要推派一個代表跑腿幫大家買汽水,而賣汽水的地方又離這裡有一段頗遠的路程,小蟲們認為要解決口乾舌燥的急事,一定要找到一位跑得特別快的代表,才能勝任這樣的任務。

大夥你一言我一語,環顧四周,挑來選去,最後一致選蜈蚣為代表,因為它們認為蜈蚣的腳特別多,跑起路來,一定像旋風般的快。

蜈蚣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起身出發為大家買汽水,小蟲們放心地繼續嬉鬧歡笑,一時忘記了口渴。過了好久,大家東張西望,焦急地想蜈蚣怎麼還沒回來。情急之下,螳螂自告奮勇跑去了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它一推開門,才發現蜈蚣還蹲在門口辛苦地穿著鞋子呢!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少人往往會根據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和品格,實際上看走眼的概率是相當高的,一個人的能力或人品是不能單憑外表評判的。故事中的蜈蚣雖然腳多,卻不見得跑得快。所以,客觀地評估一個人的優缺點實在是有必要的,尤其對人事主管而言,在招聘或任用時,更應站在不偏不倚的角度,去除個人的偏見,甚至發展或建立一套客觀的評估標準來選才、用才,才不會造成人力資源的虛耗或有人懷才不遇的遺憾。

楊朱和弟子在宋國過境的一個小客棧裡休息,發現店主的老婆長相與身份地位相差極大,忍不住向主人問是什麼原因。

主人回答說:“長得漂亮的自以為漂亮就舉止傲慢,可是我卻不認為她漂亮,所以我讓她幹粗活;另一個認為自己不美麗,凡事都很謙虛,我卻不認為她醜,所以就讓她管錢財。”

恃才傲物,不守規矩的“特殊”員工,會影響企業的整體戰鬥力。

可現代企業有很多領導,一看見豔麗出眾的女孩子,不管她才能如何,都要盡收門下,給其最輕鬆的工作和最優厚的待遇,留著養眼,而能幹、謙遜、長相平凡的員工卻得不到重用。

以貌取人的領導,最終會傷透下屬的心,長期下去,務實之人定然會悄然離開,而“花瓶”也不可能帶來效益。

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人要力爭擺脫這種以貌取人的傳統方式,對人才的甄別,應從本質上去認識。這樣,你才不會錯失千里馬,把朽木當作寶玉。

辨識工作中小人慣用的奸術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人際交往中,最要防的就是那些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口蜜腹劍的小人。與君子相處,逢其怒憤如猛聞響雷,可畏而無害;與小人相處,當其媚筆如力嗅罌粟,可鼻而傷身。因此,識小人,防小人是自我保護的關鍵要訣。以下是小人們常用的一些奸術:

(1)欲取先予術。唐玄宗時,李林甫、李適之同為宰相

一天,李適之剛入朝,李林甫就派人告訴他:華山下面有金礦,皇上還不知道。你告知皇上,他一定會高興的。

李適之是新任宰相,一聽到這個消息,認為是件大好事,金礦開採出來可以富國利民,於是連忙向玄宗奏報了。

玄宗聽了,果然很高興,過後又告訴李林甫。李林甫並不驚訝,只是不緊不慢地說道:“這件事我已經知道很久了。”

玄宗甚為奇怪:“那你為什麼不早說?”

李林甫一臉忠厚地答道:“皇上,華山是皇上的龍脈所在,開採不得。所以臣下不能說,也不敢說。”

玄宗聽後,覺得還是李林甫對自己一片忠心,而且又沉穩老練,慮事周到;反過來對李適之產生了不滿,覺得他為人浮躁。於是下令:“今後凡有事上奏,一定要先與李林甫商議,不得魯莽從事。”

李林甫不愧為一代奸相,他陰鷙險惡,但表面上對同僚卻是一片至誠。一個小小的花招兒,既拍了一個高級馬屁,又中傷了官場上的競爭對手,可謂一石二鳥。

當今社會,類似這樣的事時有發生,兩人一同競爭某一職位,小人表面上同你好,甚至還私下說這個職位非你莫屬。事實上,他在親近你時找你的把柄,一旦發現,便會出現謠言廣為傳播的局面,而他卻是局外之人,你自然不會有好果子吃。因此,千萬別輕信你的競爭對手,特別是當他向你表示超常友好的時候。

(2)連環詐術

母老鼠與小老鼠見到一個捕鼠夾,小老鼠要去吃夾子上的食物,母老鼠勸阻它道:“孩子,捕鼠夾上的食物是不能碰的,一碰就會被夾住。”

過了一會兒,小老鼠撿起一顆石頭打向捕鼠夾,食物繃了出來,小老鼠就去啃那食物,母老鼠也過去一起分享了。

結果,都先後躺倒死掉。原來,捕鼠之人在誘餌中還下了毒藥。

這個寓言所說明的深刻道理是:狡猾者所用的詭計是一招連著一招的,你切不可麻痺大意。

(3)先誓後違術

秦檜當權時,万俟訥、羅汝楫、何鑄同為奸黨。

一日,三人約定一塊兒上門拜見秦檜,共商與金議和之事。

按照那時的規矩,進相府得先遞名帖,於是三人又議定:名片上的落款在姓名前統一用“晚生”二字。

拍馬者都是心術不正之徒,儘管有約在先,結果卻是對誓約的莫大諷刺。姓何的寫的倒是“晚生何鑄”,另二人各懷鬼胎;羅氏寫的是“門下晚生羅汝楫”,万俟氏走得最遠,落款是“門下沐恩走狗万俟訥”。何鑄得知真情後,並無憤慨,只是自嘆不如:“約定一律寫‘晚生’二字,如何又是‘門下’、‘門下沐恩走狗’字樣?這樣我又不濟了。”拍馬者之間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竟是如此令人噁心!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真誠,如果有人存心耍滑,那除了具有法律效力的約定起作用外,任何形式的誓約都是沒有約束力的。可不少人在誓約面前會失去本來還存有的戒心,因此輕信誓言,尤其是在對盟誓者之間有根本利害衝突時。

(4)鴨子裝鷹術

老鷹和鴨子雖然從表面上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從本質上它們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動物。

老鷹能在高空盤旋注視四面八方,而鴨子卻只能浮在水面上生活。鴨子只會整天嘎嘎叫,換句話說,鴨子除了只會嘎嘎叫以外,什麼都不會做。

在你的公司裡,你要懂得辨識老鷹和鴨子一般的員工。只會嘎嘎叫的鴨子,通常都會找一些理由和藉口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及無能,好一點的鴨子會將問題反映出來,但是基本上不會提出解決問題的良方。老鷹可就不同了,它不僅會主動發掘問題,而且還會主動尋求最快且最有效率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對公司的貢獻度也最大。因此對於識貨的老闆來說,擁有一隻老鷹一樣的員工遠勝過擁有十隻甚至更多的鴨子般的員工。

對於識別鴨子與老鷹,下面是一些參考意見:

①鴨子常會對自己沒有能力完成的事情就此放棄;而老鷹則會反問自己該如何做才能完成。

②鴨子們比較傾向以負面的角度來分析事情;而老鷹則會以正面的角度去分析事情。

③鴨子通常光說不做,而且很會找藉口;而老鷹總是時時學習,努力做事,少說多做,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④鴨子通常不敢冒險;老鷹通常會鼓起勇氣去做事,而且經過詳細計劃。

⑤鴨子總是等著別人來餵食,如果飼料不夠,它便嘎嘎叫;而老鷹懂得如何想辦法去主動獲取它所需要的東西。

(5)大偽若誠術

秦檜任宰相時,溜鬚拍馬者所饋送的各色禮品從四面八方飛進相府。

廣東經略使方務德也想巴結這個權傾一時的奸相,但如何在這眾多的諂媚者之中脫穎而出,達到自己的目的卻是一個難題。

經探聽,他得知秦府常開夜宴,便想出一條妙計:特製一批蠟燭,用特殊方式送給秦檜。於是他叫手下選用各色香料,製成了一批奇香四溢的香燭,又派心腹快馬加鞭,限期送至相府。同時,囑咐送燭者獻上一份厚禮給主藏吏,請他按計配合。主藏吏收到禮物後,讓來人暫且逗留數日,不要著急,只管靜候佳音。

數日後,秦府宴飲,從午至夜,天色漸漸暗下來。秦檜命取燭,主藏吏故意說:“府中存燭用完,正好有廣東經略使送來的一箱蠟燭,還未敢啟用。”

秦檜便叫拿來。待蠟燭取到,不一會兒,滿屋異香撲鼻,賓主均覺詫異。循香查源,原來香自燭中來!秦檜大感好奇,令人將香燭全部取來,數了一數,連同已經點燃的一支,共有49支,便皺起眉頭:“咦,送禮從來都有湊全整數、雙數,這是怎麼回事呢?”

主藏吏知道時機已到,便小聲說:“主公莫疑,送燭人尚在,一問便知曉。”

於是方務德的心腹上堂稟告:“蠟燭是我們經略大人特地派人監製的,專門貢獻給相府使用。一共做了51支,做好以後,不知質量如何,取出一支試燃,覺得不錯,這才敢獻上。因為是我送給相府的,試點了一支,不敢用其他蠟燭來充數,這樣就只剩49支了。”

秦檜哪裡知道箇中詐謀,聞後大喜,認為方務德對自己忠心不二,靠得住,於是“待方益厚”。

方務德明明是玩弄騙術的諂媚小人,卻給人留下一個誠實君子的印象。這種偽君子就是所謂大偽若誠的生動寫照。如今,這樣的人還常常在我們身邊出現。

某企業曾透過公開招聘的方式聘用了一名供銷科長,該科長在任職半年後,突然寫了份辭職報告。報告上說自己應聘時隱瞞了做現金會計時因貪汙、挪用公款被處分的歷史,現在認識到這是欺騙行為,實在對不起大家,故決定辭職。該企業領導接到這份報告後,一致認為這種知錯悔過的精神可嘉,決定繼續聘用他。後來這個供銷科長更是利用職務之便,暗地裡大搞經濟犯罪活動,人們反而對他失去了應有的警惕,直至給單位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後,這才發現問題。

工作與生活中,這種“大偽若誠”、“大奸似忠”的把戲最難識破,善良的人們尤其要睜大警惕的雙眼,古人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對於偽善偽誠者,唯一的辦法就是長期觀察,一刻也不能放鬆對他們的監察和警惕。

(6)投其所好術

南宋寧宗時,有位姓韓的宰相在都城臨安(今杭州)吳山修建了一處別墅,取名南園。

一天,風和日麗,萬里無雲,臣僚屬吏陪同宰相來到南園。別墅中有一村莊,小橋流水,竹籬茅舍,好一派農家氣象、田園風光。宰相暢遊其間,流連忘返,在欣喜之餘,又流露出些許遺憾:“這村莊極似田家,美中不足的是缺少雞鳴犬吠的聲音。”說完就轉到其他地方遊覽去了。

過了一會兒,忽然園內傳來“汪汪汪”的狗叫聲。

宰相很覺意外,派人察看究竟是怎麼回事,結果令人十分吃驚,原來是臨安趙姓知府在捏鼻吊嗓學狗叫!

宰相得知後哈哈哈大笑,遂親愛之。

很快,此事傳遍朝野上下,當時有位大學士寫了一首諷刺詩:“堪笑明庭鴛鷺,甘作村莊大雞。一日冰山失勢,湯火尋 鑊煮刀刲。”

這位知府真是太下賤了,為了巴結權貴,竟然做出這種醜態,真正是“人”格丟盡。

針對黏附於身邊的這種無恥小人、手上有些權力的人千萬要小心,提防他們採用投其所好之術,尤其是對別人有求於你的時候,樣的人往往能恰到好處地撓到你的癢處,讓你覺得渾身筋骨舒暢,以至於讓你為他放棄原則或違法犯罪。

總之,提防小人,先識奸術。古往今來,君子有時受制於小人,其原因之一正是缺乏防備小人奸術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只有我們加強識奸防奸的意識,重視對小人所施行的一般奸術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才能防備小人,把潛在危害在萌芽狀態時就消滅掉,把損失降到最小程度,乃至消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