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杂谈:雍正为何除掉大功臣年羹尧,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雍正为什么对年羹尧、隆科多翻脸?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禩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禩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

历史杂谈:雍正为何除掉大功臣年羹尧,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的,也没有道出年、隆遇难的真相。

雍正为何杀年羹尧的理由史书记载明确,但这都是皇帝自己编撰的理由。到底雍正为何杀年羹尧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雍正为何杀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康熙在位时对年羹尧就非常的重视,并对其委以重任。年在众多汉族学子中脱颖而出,证明他学识渊博。高中进士之后,年被委任为重要官员,不久便又晋升。这个时候的年羹尧还不到30岁,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直到雍正继位后,他的仕途发展到了顶峰。

他成了天下皆知的大人物,满朝除了雍正没有人敢对着他说一个不字。民间更有年羹尧功高盖主的传言。我们暂且不说年是否真的如史书所记载的那样狂妄和目无君主,就凭他的这个名声就成了皇帝统领天下的威胁。雍正要杀年随着年的名声大噪之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如果年羹尧能在这个时候不要掉以轻心的话,就不会早早的成为亡魂,死时还不到50岁。

雍正要杀年势在必得,这是古今所有功高盖主的辅佐大臣的普遍结局。张良知道自己辅助刘邦称帝之后,聪明的他选择归隐山林安享晚年,才逃过刘邦的猜忌怀疑。同样,年羹尧的存在对于雍正来说存在威胁,杀年是早晚的事情。可笑的是,年自以为妹妹是皇帝的宠妃可以被雍正所容。他太单纯了,一个帝王的心启是他可以轻易相信的。雍正对他百般之好,为的就是消除年对他的怀疑,然后在年最料想不到的时刻一举将他拿下。雍正不用一兵一卒就杀了年,这是年最大的悲哀。

雍正给他罗列了92条罪状,如“僭越”、贪污军饷、骄横跋扈等等。其中“僭越”一条说他不守君臣之礼,在平定西北叛乱后回京时,王公大臣们都跪在城门外迎接他,他却骑在马上不下来,俨然一副皇帝派头;还说有人告发他,说他吃饭称“用膳”、送给别人东西称“赐予”,处处使用皇帝专用语言。

其实,这些罪名不是小题大做,就是被人诬告陷害。就拿王公大臣们跪在城门外迎接年羹尧一事来说,王公大臣们本没有跪着,可时任总理王大臣的八爷胤禩为了引起人们对年羹尧的不满,拆雍正的台,自己带头给年羹尧跪下,其他王公大臣见总理王大臣都跪下了,也就只好跟着跪了下来。年羹尧没有料到王公大臣们会给他跪下,惊愕之中没有及时下马。此事顶多只能算年羹尧的一次失误,但被列为“僭越”就成了死罪。

不过,这些罪状不是雍正要杀年羹尧的真正原因,而只不过是雍正杀年羹尧的借口。雍正杀年羹尧的真正原因,是雍正当时不能说出口的另外两条:

一是担心他勾结八爷党,给皇权造成威胁;二是他得罪了怡亲王胤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